一种板材型弹簧凸包点挤压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4512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板材型弹簧凸包点挤压成型装置,包括底座、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和气缸;下模组件的下模顶部设有工件槽,下模冲针的上端伸入工件槽底部的冲针孔内;下模在工件槽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连通工件槽的侧定位孔;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凸型芯块、侧定位件、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限位块、活动顶针、顶板;凸型芯块固定于上模的芯块槽中,多个侧定位件安装于上模内并且其底部可伸入侧定位孔内;两个上限位块连接顶板与第一固定板,两个上限位块之间形成活动腔,第二固定板连接气缸;第二固定板的底部设有上顶针槽,活动顶针的顶部固定于上顶针槽内,活动顶针可顶出工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板型弹簧凸包点的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高。

A extruding and forming device for convex point of plate sp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材型弹簧凸包点挤压成型装置
本技术属于弹簧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板材型弹簧凸包点挤压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在板线材弹簧生产中,通常在板线材上设置凸包点来进行加工定位以及支撑工件,凸包点的外形规则,对外径要求较高,其传统的成型加工方法是通过金属切削加工获得,该加工方法周期长、效率低、加工成本高,因此需要一种板材型弹簧凸包点挤压成型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材型弹簧凸包点挤压成型装置,已解决现有的板线材弹簧加工周期长、效率低、加工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板材型弹簧凸包点挤压成型装置,包括底座、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和气缸;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下模冲针、下模复位弹簧,所述下模的中央设有工件槽,所述工件槽的底部连通有冲针孔,所述下模冲针的上端伸入所述冲针孔内,所述下模冲针的下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下模上在所述工件槽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定位孔,所述侧定位孔的上端连通所述工件槽;所述下模复位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和所述底座;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凸型芯块、侧定位件、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限位块、活动顶针、顶板;所述凸型芯块固定于所述上模底部中央的芯块槽中,多个与所述侧定位孔匹配的侧定位件安装于所述上模内并且所述侧定位件的底部可伸入所述侧定位孔内,工件可固定在左右两个侧定位件之间;两个所述上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两个所述上限位块之间形成活动腔,所述第二固定板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活动腔内,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部中央设有上顶针槽,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上模和所述凸型芯块的中央分别设有上顶针孔、中顶针孔和下顶针孔,所述上顶针槽、所述上顶针孔、所述中顶针孔和所述下顶针孔均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活动顶针的顶部固定于所述上顶针槽内,所述活动顶针的下侧依次穿过所述上顶针孔、所述中顶针孔和所述下顶针孔,所述活动顶针可顶出工件。优选的,所述上模组件还包括上复位杆和上模复位弹簧,所述上复位杆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一固定板内,所述上模复位弹簧套装于所述上复位杆上,所述上模复位弹簧可向上复位所述第二固定板。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部安装有上垫块,初始状态下,所述上垫块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在纵向上留有间距。优选的,所述底座上安装有下垫块,初始状态下,所述下垫块与所述下模之间也留有间距。优选的,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导柱,所述下模上设有导柱孔,所述上模上设有导柱套,所述导柱套为弹性橡胶材质,所述导柱穿过所述导柱孔,所述导柱的顶部可伸入所述导柱套内。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还安装复位杆,所述复位杆的顶部安装有限位环;所述下模的顶部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限位环的限位槽,所述复位杆的顶部由所述限位环限位于所述下模内;所述下模复位弹簧套装在所述复位杆上。优选的,所述气缸通过换向阀连接气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上模安装侧定位件,下模内设置侧定位孔,合模时左右两侧的侧定位件伸入侧定位孔中,将工件的左右两侧夹紧固定,实现对工件侧向定位,提高工件的定位精度。在底座和下模内安装下模冲针来挤压成型工件上的凸点;在上模组件内设置活动顶针,利用气缸下压活动顶针,将工件从侧定位件之间顶出,实现自动下料。本装置可一次成型凸包点,加工效率高,成型精度高,可满足板线材弹簧的凸包点定位要求。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底座;11.复位杆;12.限位环;13.导柱;14.下垫块;2.下模组件;21.下模;211.工件槽;212.冲针孔;213.侧定位孔;214.限位槽;22.下模冲针;23.下模复位弹簧;3.上模组件;31.上模;311.凸型芯块;312.侧定位件;313.中顶针孔;314.下顶针孔;315.导柱套;32.第一固定板;321.上顶针孔;33.第二固定板;331.上垫块;332.上顶针槽;34.上限位块;35.活动顶针;36.顶板;37.活动腔;38.上复位杆;39.上模复位弹簧;4.气缸;5.换向阀;6.气泵;7.板线材。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板材型弹簧凸包点挤压成型装置,包括底座1、下模组件2、上模组件3和气缸4,气缸4通过换向阀5连接气泵6。下模组件2包括下模21、下模冲针22和下模复位弹簧23。下模21的顶部中央设有工件槽211,板线材7可放入工件槽211内。工件槽211的底部连通有冲针孔212,下模冲针22的上端伸入冲针孔212内,下模冲针22的下端固定安装于底座1上,当下模21受到上模31的压力时会向下移动,使下模冲针22顶住板线材7,形成凸包点。下模21上在工件槽21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定位孔213,侧定位孔213的上端连通工件槽211,侧定位孔213用于定位上模组件3的侧定位件。底座1上安装复位杆11,复位杆11的顶部安装有凸出的限位环12;下模21的顶部设有用于容纳限位环12的限位槽214,复位杆11的顶部由限位环12限位于下模21内,防止下模21脱离底座1。下模复位弹簧23套装在复位杆11上,下模复位弹簧23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下模21和底座1,下模复位弹簧23可自动复位下模21。上模组件3包括上模31、凸型芯块311、侧定位件312、第一固定板32、第二固定板33、上限位块34、活动顶针35和顶板36。凸型芯块311固定于上模31底部中央的芯块槽中,多个与侧定位孔213匹配的侧定位件312安装于上模31内,并且当上模合模时,侧定位件312的底部伸入侧定位孔213内,从而从左右两侧夹紧板线材7,对板线材侧向定位。两个上限位块34固定连接顶板36与第一固定板32,两个上限位块34之间形成活动腔37,第二固定板33的顶部固定连接气缸4的活塞杆,气缸4可驱动第二固定板33在活动腔37内上下移动。第二固定板33的底部安装有上垫块331,初始状态下,上垫块331与第一固定板32之间在纵向上留有间距,当第二固定板33在活动腔37内向下移动时,上垫块331限制第二固定板33的移动行程,使凸型芯块311正好紧贴下模表面。上模组件3还包括上复位杆38和上模复位弹簧39,上复位杆38安装于第二固定板33和第一固定板32内,并且上复位杆38的顶部固定于第二固定板33内,上模复位弹簧39套装于上复位杆38上,上模复位弹簧39的上下两端分别抵接第二固定板33和第一固定板32,当气缸4不作用于第二固定板33上时,上模复位弹簧39可向上复位第二固定板33。第二固定板33的底部中央设有上顶针槽332,第一固定板32、上模31和凸型芯块311的中央分别设有上顶针孔321、中顶针孔313和下顶针孔314,上顶针槽332、上顶针孔3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材型弹簧凸包点挤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和气缸;/n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下模冲针、下模复位弹簧,所述下模的顶部中央设有工件槽,所述工件槽的底部连通有冲针孔,所述下模冲针的上端伸入所述冲针孔内,所述下模冲针的下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下模上在所述工件槽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定位孔,所述侧定位孔的上端连通所述工件槽;所述下模复位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和所述底座;/n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凸型芯块、侧定位件、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限位块、活动顶针、顶板;所述凸型芯块固定于所述上模底部中央的芯块槽中,多个与所述侧定位孔匹配的侧定位件安装于所述上模内并且所述侧定位件的底部可伸入所述侧定位孔内,工件可固定在左右两个侧定位件之间;两个所述上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两个所述上限位块之间形成活动腔,所述第二固定板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活动腔内,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部中央设有上顶针槽,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上模和所述凸型芯块的中央分别设有上顶针孔、中顶针孔和下顶针孔,所述上顶针槽、所述上顶针孔、所述中顶针孔和所述下顶针孔均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活动顶针的顶部固定于所述上顶针槽内,所述活动顶针的下侧依次穿过所述上顶针孔、所述中顶针孔和所述下顶针孔,所述活动顶针可顶出工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材型弹簧凸包点挤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和气缸;
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下模冲针、下模复位弹簧,所述下模的顶部中央设有工件槽,所述工件槽的底部连通有冲针孔,所述下模冲针的上端伸入所述冲针孔内,所述下模冲针的下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下模上在所述工件槽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定位孔,所述侧定位孔的上端连通所述工件槽;所述下模复位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和所述底座;
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凸型芯块、侧定位件、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限位块、活动顶针、顶板;所述凸型芯块固定于所述上模底部中央的芯块槽中,多个与所述侧定位孔匹配的侧定位件安装于所述上模内并且所述侧定位件的底部可伸入所述侧定位孔内,工件可固定在左右两个侧定位件之间;两个所述上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两个所述上限位块之间形成活动腔,所述第二固定板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活动腔内,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部中央设有上顶针槽,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上模和所述凸型芯块的中央分别设有上顶针孔、中顶针孔和下顶针孔,所述上顶针槽、所述上顶针孔、所述中顶针孔和所述下顶针孔均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活动顶针的顶部固定于所述上顶针槽内,所述活动顶针的下侧依次穿过所述上顶针孔、所述中顶针孔和所述下顶针孔,所述活动顶针可顶出工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钦聚王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兆能精密弹簧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