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4263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水侧换热器、空气侧换热器以及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设置于所述水侧换热器及空气的换热器之间,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辅助节流元件,所述辅助节流元件设置于所述水侧换热器及空气侧换热器之间并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并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额制冷系统,通过将第一节流元件并联辅助节流元件,保证制冷剂循环量充足,进而满足制冷系统的换热需求,提高制冷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refriger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系统
本技术涉及制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制冷系统是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和蒸发器连接形成的循环系统。目前部分制冷系统因运行范围特别广,导致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循环量变化很大,迫使制冷系统需选取容量较大的阀作为节流元件。由于容量较大的阀价格昂贵,进而大大增加制冷系统成本,同时在低环境温度下,制冷剂循环量很少,由于阀的容量较大,使得制冷系统不稳定,进而降低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旨在满足制冷剂循环量变化较大的需求,提高制冷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水侧换热器、空气侧换热器以及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设置于所述水侧换热器及空气的换热器之间,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辅助节流元件,所述辅助节流元件设置于所述水侧换热器及空气侧换热器之间并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并联设置。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及/或,所述辅助节流元件为毛细管。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节流元件的为两个。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元件;所述第一控制元件串联所述辅助节流元件,并同时并联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系统包括经济器和过滤器,所述经济器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能够选择连接空气侧换热器或水侧换热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相连接,所述过滤器置于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之间。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压缩机和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经济器还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第二节流元件设置于所述过滤器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之间,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与所述第三端口相连通,并通过所述第四端口连接至所述压缩机。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二控制元件和储液器,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元件串联,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经济器相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元件与所述水侧换热器相连接。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及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空气侧换热器相连接,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另一侧相连接,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水侧换热器相连接;所述四通阀具有所述第一阀口连通第二阀口且第三阀口连通第四阀口的第一连通状态,以及所述第一阀口连通第四阀口相连通且第二阀口连通第三阀口的第二连通状态。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及第四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空气侧换热器与所述经济器之间,以使制冷剂由空气侧换热器定向流通至经济器;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空气侧换热器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之间,以使制冷剂由第一节流元件定向流通至空气侧换热器;所述第三单向阀设置于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经济器之间,以使制冷剂由储液器定向流通至经济器;所述第四单向阀设置于所述水侧换热器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之间,以使制冷剂由第一节流元件定向流通至水侧换热器。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于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另一侧之间。本技术提供的制冷系统,辅助节流元件并联第一节流元件,第一节流元件与辅助节流元件共同实现节流,制冷系统工作时,保证制冷剂的循环量充足,进而提高制冷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同时避免采用容量较大的阀作为节流元件,进而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中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制冷系统运行制冷/除霜循环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制冷系统运行制热循环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制冷系统;1、压缩机;2、空气侧换热器;3、第一节流元件;4、水侧换热器;5、辅助节流元件;51、第一辅助节流元件;52、第二辅助节流元件;6、第一控制元件;7、经济器;71、第一端口;72、第二端口;73、第三端口;74、第四端口;8、过滤器;9、第二节流元件;10、储液器;11、第二控制元件;12、四通换向阀;121、第一阀口;122、第二阀口;123、第三阀口;124、第四阀口;13、第一单向阀;14、第二单向阀;15、第三单向阀;16、第四单向阀;17、气液分离器;18、旁通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中制冷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制冷系统100,制冷系统100用于对特定的环境进行制冷或制热,从而使其达到相应的温度要求。本技术的制冷系统100为风冷热泵系统。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空气侧换热器2,第一节流元件3和水侧换热器4;压缩机1、空气侧换热器2、第一节流元件3及水侧换热器4依次连接并构成循环回路。制冷剂可通过上述循环回路为制冷系统100提供能量,并使得制冷系统100能够改变特定环境的温度。制冷系统100中还包括辅助节流元件5,辅助节流元件5设置于空气侧换热器2及水侧换热器4之间,辅助节流元件5与第一节流元件3并联。制冷剂沿制冷系统100的循环回路进行流动换热时,制冷剂可通过第一节流元件3与辅助节流元件5共同节流。当制冷系统100的运行范围特别广时,由于第一节流元件3及辅助节流元件5的共同节流,进而制冷系统100能够满足制冷剂较大循环量的需求,有利于制冷系统100提高换热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节流元件3为第一电子膨胀阀,辅助节流元件5为毛细管,第一电子膨胀阀利用制冷剂产生的电信号控制施加于阀上的电压或电流,进而调节制冷剂的流量;毛细管依靠其流动阻力沿长度方向产生压力降控制制冷剂的量。在满足制冷剂流动量变化的前提,采用第一电子膨胀阀与毛细管能够相对降低制冷系统100的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系统(100),包括水侧换热器(4)、空气侧换热器(2)以及第一节流元件(3),所述第一节流元件(3)设置于所述水侧换热器(4)及空气侧换热器(2)之间的一个管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100)还包括辅助节流元件(5),所述辅助节流元件(5)设置于所述水侧换热器(4)及空气侧换热器(2)之间并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3)并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系统(100),包括水侧换热器(4)、空气侧换热器(2)以及第一节流元件(3),所述第一节流元件(3)设置于所述水侧换热器(4)及空气侧换热器(2)之间的一个管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100)还包括辅助节流元件(5),所述辅助节流元件(5)设置于所述水侧换热器(4)及空气侧换热器(2)之间并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3)并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3)为电子膨胀阀;及/或,
所述辅助节流元件(5)为毛细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节流元件(5)包括第一辅助节流元件(51)以及第二辅助节流元件(52),所述第一辅助节流元件(51)以及第二辅助节流元件(52)相互并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100)还包括第一控制元件(6);所述第一控制元件(6)串联所述第一辅助节流元件(51),并同时并联所述第一节流元件(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100)包括经济器(7)和过滤器(8),所述经济器(7)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端口(71)和第二端口(72),所述第一端口(71)选择性连接空气侧换热器(2)或水侧换热器(4),所述第二端口(72)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3)相连接,所述过滤器(8)置于所述第二端口(72)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3)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100)还包括压缩机(1)和第二节流元件(9),所述经济器(7)还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三端口(73)和第四端口(74),所述第二节流元件(9)设置于所述过滤器(8)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3)之间,所述第二节流元件(9)与所述第三端口(73)相连通,并通过所述第四端口(74)连接至所述压缩机(1)。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胡宏巨赵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