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热PA6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4037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热PA6组合物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过程:A.原料配方由如下组分组成:30%~34%PA6、42%~48%氢氧化镁、2.5%~10%马来酸酐接枝增韧剂、10%~12%玻璃纤维、0.4%~0.6%偶联剂、0.8%~1.2%流动改性剂和0.4%~0.5%抗氧剂。B.将上述配方中的马来酸酐接枝增韧剂和PA6以1:(0.5~3)的重量比例先造粒成预混料。C.将上述的预混料与剩余的所有原料一起混合并造粒。本方法避免了马来酸酐接枝增韧剂中的羧酸基团与氢氧化镁的酸碱中和副反应,从而提高了造粒拉条的加工性和产品物性。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thermal conductive PA6 com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热PA6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改性
,具体是一种导热PA6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将马来酸酐接枝的弹性体作为增韧剂与PA6共混来提高PA6的冲击强度是本行业已知的技术,将氢氧化镁作为导热剂来提搞PA6的导热系数也是已知的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将这三者在双螺杆挤出机内进行熔化共混时,马来酸酐接枝的弹性体中的羧酸基团会与组合物中的氢氧化镁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并且产生副产物水份,引起造粒拉条的加工性变差,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粒拉条加工性和物性均好的导热PA6的制作方法。具体的制作方法如下:一种导热PA6组合物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原料配方如下组分组成:30%~34%PA6、42%~48%氢氧化镁、2.5%~10%马来酸酐接枝增韧剂、10%~12%玻璃纤维、0.4%~0.6%偶联剂、0.8%~1.2%流动改性剂和0.4%~0.5%抗氧剂;所述PA6,粘度为2.0~3.2;所述氢氧化镁,颗粒粒径范围为D50<15μm并且D90<30μm;所述的马来酸酐接枝增韧剂可以是马来酸酐接枝POE、马来酸酐接枝EPDM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玻璃纤维为无碱合股无捻玻璃纤维,直径为8~15μm、线密度为1200~2800的粗纱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偶联剂为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抗氧剂为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戍四醇酯、β(-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和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流动改性剂为市售的塑胶用润滑剂中的至少一种;B,将上述配方中的马来酸酐接枝增韧剂和PA6,以1:(0.5-3)的重量比例先造粒成预混料;C,将预混料与剩余的所有原料一起混合并造粒,得最终改性粒料。所述的马来酸酐接枝增韧剂和PA6预混料的最佳重量比为1:1。所述的将预混料与剩余的所有原料一起混合并造粒,即将预混料与剩余的所有原料用高混机混合均匀,并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在180℃~260℃下熔融、混炼、挤出,再经冷却、切粒和干燥,得到导热PA6组合物。因为将PA6与马来酸酐接枝增韧剂先造粒成预混料,就可以使PA6中的酰胺基团与马来酸酐接枝增韧剂中的羧酸基团先形成氢键接合,由此避免了这些羧酸基团和氢氧化镁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酸碱中和副反应(这个副反应会使氢氧化镁分解为水和氧化镁),从而提高了造粒拉条的加工性和产品物性。具体实施方式使用的原料PA6:巴陵石化生产,型号:BL3280;氢氧化镁:丹东协和生产,型号:kisuma5P-C;马来酸酐接枝POE增韧剂:南海柏晨生产,型号:PC-8;润滑剂EBS:印尼朝阳生产,型号:P-130;抗氧剂1010:圣莱科特,型号:AT-10;硅烷偶联剂560:南京优普,型号KN560;玻璃纤维:巨石集团生产,型号EDR14-2000-988A。测试仪器与测试方法抗冲击强度:由中国河北省承德市材料实验机厂生产的UJ-40型冲击试验机进行测试,标准采用GB/T1043-93《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实验方法》。拉伸强度:由深圳市新三思材料检测有限公司生产的SANS微机控制万能力学测试实验机进行测试,标准采用GB/T1040-92《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导热系数:由南京大展机电技术研究所生产的DZDR-S快速导热仪,标准采用ISO22007-2-2008《塑料.热传导率和热扩散率的测定.第2部分:瞬时平面热源(发热盘)法》。实施例1的生产方法:按照配方,先称取5份的PA6和5份的马来酸酐接枝POE增韧剂,用双螺杆挤出机造粒成预混料,造粒温度180℃~260℃,并在80℃~120℃烘干。再取上述已烘干的预混料10份,连同32份PA6、45份氢氧化镁、1份润滑剂EBS、0.5份抗氧剂1010、0.5份硅烷偶联剂560和11份玻璃纤维用混料机混合均匀,再用双螺杆挤出机造粒,造粒温度为180℃~260℃,并在80℃~120℃烘干,烘干后的材料注塑成测试用样条。实施例2的生产方法:按照配方,先称取7.5份的PA6和7.5份的马来酸酐接枝POE增韧剂,用双螺杆挤出机造粒成预混料,造粒温度180℃~260℃,并在80℃~120℃烘干。再取上述已烘干的预混料15份,连同27份PA6、45份氢氧化镁、1份润滑剂EBS、0.5份抗氧剂1010、0.5份硅烷偶联剂560和11份玻璃纤维用混料机混合均匀,再用双螺杆挤出机造粒,造粒温度为180℃~260℃,并在80℃~120℃烘干,烘干后的材料注塑成测试用样条。比较例1的生产方法:按照配方,称取37份的PA6、45份氢氧化镁、5份的马来酸酐接枝POE增韧剂、1份润滑剂EBS、0.5份抗氧剂1010、0.5份硅烷偶联剂560和11份玻璃纤维,用混料机混合均匀,再用双螺杆挤出机造粒,造粒温度为180℃~260℃,并在80℃~120℃烘干,烘干后的材料注塑成测试用样条。比较例2的生产方法:按照配方,称取34.5份的PA6、45份氢氧化镁、7.5份的马来酸酐接枝POE增韧剂、1份润滑剂EBS、0.5份抗氧剂1010、0.5份硅烷偶联剂560和11份玻璃纤维,用混料机混合均匀,再用双螺杆挤出机造粒,造粒温度为180℃~260℃,并在80℃~120℃烘干,烘干后的材料注塑成测试用样条。从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对照可以看出:采用预混料方法生产的实施1和实施例2的造粒加工性与物性均好于不采用预混料生产方法的比较例1和比较例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方案都只能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说明而不能限制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指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上述的说明未指出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因此,在与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认为是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实施例1、实施例2、比较例1及比较例2所测得的数据见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热PA6组合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A,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原料配方如下组分组成:30%~34%PA6、42%~48%氢氧化镁、2.5%~10%马来酸酐接枝增韧剂、10%~12%玻璃纤维、0.4%~0.6%偶联剂、0.8%~1.2%流动改性剂和0.4%~0.5%抗氧剂;/n所述PA6,粘度为2.0~3.2;/n所述氢氧化镁,颗粒粒径范围为D50<15μm并且D90<30μm;/n所述的马来酸酐接枝增韧剂可以是马来酸酐接枝POE、马来酸酐接枝EPDM的一种或一种以上;/n所述玻璃纤维为无碱合股无捻玻璃纤维,直径为8~15μm、线密度为1200~2800的粗纱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n所述偶联剂为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者多种;/n所述抗氧剂为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戍四醇酯、β(-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和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n所述流动改性剂为市售的塑胶用润滑剂中的至少一种;/nB,将上述配方中的马来酸酐接枝增韧剂和PA6,以1:(0.5-3)的重量比例先造粒成预混料;/nC,将预混料与剩余的所有原料一起混合并造粒,得最终改性粒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热PA6组合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原料配方如下组分组成:30%~34%PA6、42%~48%氢氧化镁、2.5%~10%马来酸酐接枝增韧剂、10%~12%玻璃纤维、0.4%~0.6%偶联剂、0.8%~1.2%流动改性剂和0.4%~0.5%抗氧剂;
所述PA6,粘度为2.0~3.2;
所述氢氧化镁,颗粒粒径范围为D50<15μm并且D90<30μm;
所述的马来酸酐接枝增韧剂可以是马来酸酐接枝POE、马来酸酐接枝EPDM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玻璃纤维为无碱合股无捻玻璃纤维,直径为8~15μm、线密度为1200~2800的粗纱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偶联剂为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抗氧剂为四(β-(3,5-二叔丁基-4-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德兴行塑胶母粒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