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式正压惰化燃气双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714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气式正压惰化燃气双壁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套在内管外侧,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内外管支撑,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冲有惰性气体,所述外管上设置有补气口和换气座,外管上还设置有延伸至空腔的压力传感器,本实用通过密封双壁管的空腔中充入惰性气体(如N

Inflatable positive pressure inert gas double wall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式正压惰化燃气双壁管
本技术属于双壁管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充气式正压惰化燃气双壁管。
技术介绍
在船舶燃气主机燃料存储及供给系统中存在燃气输送管路。目前针对该易燃气体等级的管路,普遍采用不锈钢管在通风管路中输送,此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如对管路占用空间太大,管路维护保养极为困难;还有一种是用双层的管路(又称为双壁管)对介质时进行输送,二层管路之间通过抽风来进行管路的监控。如申请人在先申请专利号为201811398542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连续式真空绝热双壁管,包括若干段内管和若干段外管,所述外管套在内管外侧,所述相邻两个内管之间焊接,所述相邻两个外管之间焊接有哈夫管,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若干组绝热滑动支撑和若干组绝热固定支撑,本专利技术采用双壁管,且双壁管呈连续性,即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空腔是连续的,降低内管与外管接触造成的热损失,同时内管与外管之间可相对滑动,延长使用寿命。所述外管上设置有抽真空接头、压力检测接头和安全爆破片,并参照附图,在先申请的专利是将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的空腔抽真空,以达到绝热功能。但在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真空时,内管和外管同时受到较大的压力,也就是说内管和外管对绝热滑动支撑的压力较大,内管和外管在绝热滑动支撑处滑动阻力增大,抵御振动的能力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形式的双壁管,通过密封双壁管的空腔中充入惰性气体(如N2);并对空腔压力进行检测,当空腔发生泄漏时,空腔压力变化即可通过传感器获得;能及时被工作人员发现,也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潜在可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气式正压惰化燃气双壁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套在内管外侧,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内外管支撑,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冲有惰性气体,所述外管上设置有补气口和换气座,外管上还设置有延伸至空腔的压力传感器。进一步的双壁管包括若干段,若干段之间相互连接,若干段之间的空腔相互独立。进一步的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密封支撑,密封支撑将空腔分割成若干个。进一步的所述补气口和换气座分别位于每个空腔的两端。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有声光报警器。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向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空腔充入惰性气体,首先惰性气体(氮气)能够达到达到良好的隔热作用,以避免外界条件对内管内的气体影响;惰性气体在空腔内形成正压,此压力相对于大气压来说可降低非常多,只要略高于大气压即可,保证在发生泄露时,压力传感器能够检测到压力降低即可,对内管和外管的压力大大降低,同时对于振动环境使用,其内部的内外管支撑通常采用滑动支撑,此时滑动支撑与内管和外管的压力均较小,降低阻力便于其滑动;在内管发生泄露时,由于空腔内为正压的惰性气体,首先可阻止内管的气体迅速进入空腔内,给予工作人员足够的时间关闭内管的气体传输,防止发生意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充气式正压惰化燃气双壁管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充气式正压惰化燃气双壁管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充气式正压惰化燃气双壁管的侧视图。附图标记:1、内管;2、外管;3、内外管支撑;4、补气口;5、压力传感器;6、换气座。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充气式正压惰化燃气双壁管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一种充气式正压惰化燃气双壁管,包括内管1和外管2,外管2套在内管1外侧,内管1与外管2之间设置有内外管支撑3,内管1与外管2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冲有惰性气体,所述外管2上设置有补气口4和换气座6,外管2上还设置有延伸至空腔的压力传感器5。本实施例优选的惰性气体采用氮气,其成本低便于使用。双壁管内的空腔为封闭式空腔,使用前,通过补气口4向空腔内充入氮气,同时换气座6打开,将内部的空气排出,当空气全部排出后,关闭换气座6,继续充入氮气,观察压力传感器5,使空腔内的氮气达到需要的正压即可。本实施例中换气座6为一换气口,在换气口上增设可打开的密封塞或密封盖。内管1内用于传输燃气,其为易燃易爆危险气体,通过惰性气体将其与外界隔离,使外界的环境不会影响其温度。在外管2发生破损泄露时,压力传感器5压力将下降,将压力传感器5连接声光报警器或连接于控制室的电脑,工作人员便可及时发现关闭燃气传输以防意外,进行修复破损泄露处,此时处于空腔内的惰性气体逐渐泄露,当压力与大气压相同时,将缓慢的与空气进行交换(扩散),即空气不会立即充满空腔,空腔内的惰性气体依然能够保持隔温较长时间。在内管1发生破损泄露时,与外管2破损时空腔内惰性气体状态基本相同,只是惰性气体将进入内管1内与燃气混合,直至空腔内压力与内管1压力相同,此时燃气才会缓慢进入空腔(扩散),即燃气不会立即进入并充满空腔,空腔内的惰性气体依然能够保持隔温较长时间,给予工作人员足够的反应动作时间,大大避免意外的发生。本实施例优选的双壁管包括若干段,若干段之间相互连接,若干段之间的空腔相互独立。或者所述内管1与外管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密封支撑,密封支撑将空腔分割成若干个。也就是说在双壁管过长时,将整个双壁管的空腔分割成若干段进行分别监控,工作人员能够通过相应的压力传感器5迅速找到破损的位置。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补气口4和换气座6分别位于每个空腔的两端,惰性气体在对空腔的空气进行置换时,由一端充入惰性气体,另一端排出,增加置换的效率,使空腔内的空气排出彻底。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式正压惰化燃气双壁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套在内管外侧,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内外管支撑,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冲有惰性气体,所述外管上设置有补气口和换气座,外管上还设置有延伸至空腔的压力传感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式正压惰化燃气双壁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套在内管外侧,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内外管支撑,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冲有惰性气体,所述外管上设置有补气口和换气座,外管上还设置有延伸至空腔的压力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正压惰化燃气双壁管,其特征在于:双壁管包括若干段,若干段之间相互连接,若干段之间的空腔相互独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正压惰化燃气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宁波徐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亚达管道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