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根及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585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盘根及密封结构,该盘根设置于一设备的固定部件与转动部件之间,并对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转动部件之间进行密封,该盘根包括外盘根主体和内拉簧,所述外盘根主体沿所述内拉簧的延伸方向包覆在所述内拉簧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盘根在长期受压状态下回弹能力下降,无法保证填料密封效果的技术问题。

Packing and seal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盘根及密封结构
本技术涉及设备密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盘根及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中,各种类型的水泵作为生产主体设备,为保障生产平稳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日常运行中因水泵密封漏水而造成的设备临时停运占水泵维修的主要工作量,给正常的生产工作带来严重的阻碍。具体来说,水泵的密封也叫轴封,它是对旋转轴与泵体之间进行密封。目前水泵密封技术主要有机械密封和填料密封两种方式,其中填料密封是将富有压缩性和回弹性的填料放入填料函内,依靠压盖的轴向预紧力转化为径向密封力,从而起到密封作用。现有填料密封结构及原理如图1所示,填料901密封于旋转轴902与泵体903之间,通过填料压盖将填料901压紧在旋转轴的外壁上,填料901与旋转轴的表面相贴合以保证密封的稳定性。该填料密封的密封方式虽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方便等优点,但是使用一段时间后存在使用寿命短、易伤轴、增加电机额外负载等缺陷。另外,现阶段填料密封方式中所采用的填料901多为缠绕在旋转轴902外壁上的盘根,但是由于盘根本身受到回弹能力的限制,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介质压力、压盖预紧力以及填料函对于盘根的双向压力作用下,会导致盘根长时间受压而回弹能力大大下降,无法与旋转轴902的外壁紧密贴合,从而易出现无法保证良好密封效果的情况。针对相关技术中盘根在长期受压状态下回弹能力下降,无法保证填料密封效果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盘根和密封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盘根及密封结构,通过在外盘根主体内设置的拉簧,增大盘根自身的弹性和回弹能力,进而增强了在长时间受压的情况下抗永久性形变的能力,保证盘根自身紧固的缠绕在转轴的外壁上,始终保持良好的轴封效果。本技术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盘根,设置于一设备的固定部件与转动部件之间,并对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转动部件之间进行密封,该盘根包括外盘根主体和内拉簧,所述外盘根主体沿所述内拉簧的延伸方向包覆在所述内拉簧的外侧。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盘根主体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内拉簧位于所述外盘根主体的中心位置,所述外盘根主体的一侧外壁与所述转动部件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外盘根主体的另一相对侧外壁与所述固定部件的外壁紧密贴合。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盘根的宽度与所述内拉簧的直径的比值为10:4至10:5。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为泵,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转动部件对应为泵体和泵轴,所述盘根紧密缠绕在所述泵轴上,缠绕在所述泵轴上的所述外盘根主体的相邻外壁之间紧密贴合。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拉簧的弹簧线径为0.05mm至0.1mm。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盘根主体采用具有弹性的耐磨材料制成。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盘根主体采用石墨绳、碳化纤维和/或聚四氟乙烯缠绕编织制成。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密封结构,包括设置于同一设备上的固定部件、转动部件和上述的盘根,所述盘根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件所述转动部件之间,并对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转动部件之间进行密封。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为泵。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件为泵体,所述转动部件为泵轴,所述盘根缠绕于所述泵轴上,所述盘根对所述泵轴与所述泵体之间进行轴封。由上所述,本技术的盘根及密封结构的特点及优点是:外盘根主体沿内拉簧的延伸方向包覆在内拉簧的外侧,外盘根主体设置在固定部件与转动部件之间,并对固定部件与转动部件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外盘根主体内的内拉簧进一步增大了外盘根主体的弹性和回弹能力,通过内拉簧可对外盘根主体与转动部件的外壁之间的间隙进行自动调节,保证外盘根主体的外壁始终与转动部件的外壁紧密贴合,进而保持良好的密封效果,达到了延长盘根使用时间和降低额外耗电量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盘根在填充位置的受力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盘根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盘根的横向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密封结构的截面图。图5:为本技术密封结构的示意图。现有技术中的附图标号为:901、填料;902、旋转轴;903、泵体。本技术中的附图标号为:1、外盘根主体;2、内拉簧;3、转动部件;4、固定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盘根,设置于一设备的固定部件4与转动部件3之间,并对固定部件4与转动部件3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该盘根包括外盘根主体1和内拉簧2,外盘根主体1沿所述内拉簧2的延伸方向包覆在内拉簧2的外侧。本技术中外盘根主体1沿内拉簧2的延伸方向包覆在内拉簧2的外侧,外盘根主体1设置在固定部件4与转动部件3之间,并对固定部件4与转动部件3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外盘根主体1内的内拉簧2进一步增大了外盘根主体1的弹性和回弹能力,通过内拉簧2可对外盘根主体1与转动部件3的外壁之间的间隙进行自动调节,保证外盘根主体1的外壁始终与转动部件3的外壁紧密贴合,进而保持良好的密封效果,达到了延长盘根使用时间和降低额外耗电量的技术效果。如图3、图4所示,外盘根主体1的横截面为正方形,内拉簧2位于外盘根主体1的中心位置,外盘根主体1的一侧外壁与转动部件3的外壁紧密贴合,外盘根主体1的另一相对侧外壁与固定部件4的外壁紧密贴合,保证盘根对固定部件4与转动部件3之间的间隙进行稳定、充分的密封。进一步的,盘根的宽度与内拉簧2的直径的比值为10:4至10:5。具体的,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盘根的宽度为10mm时,内拉簧2的直径为4mm,位于内拉簧2两侧的外盘根主体1的宽度分别为3mm。具体的,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盘根的宽度为12mm时,内拉簧2的直径为6mm,位于内拉簧2两侧的外盘根主体1的宽度分别为3mm。进一步的,根据密封介质的压力,本实新型中内拉簧2的弹簧线径为0.05mm至0.1mm,保证内拉簧2具有具有较大的弹性,从而保证内拉簧2具有良好的回弹能力和抗永久形变的能力。进一步的,外盘根主体1采用具有弹性的耐磨材料制成,延长盘根的使用时间。具体的,外盘根主体1可采用但不限于石墨绳、碳化纤维和/或聚四氟乙烯缠绕编织制成。具体的,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设备为泵,固定部件4为泵体,转动部件3泵轴,盘根紧密缠绕在泵轴上,泵体上固定设有压盖,通过压盖对盘根进行挤压,以使缠绕在泵轴上的外盘根主体1的相邻外壁之间紧密贴合,保证盘根缠绕在转轴3上的稳定性,从而对泵体与泵轴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盘根,设置于一设备的固定部件(4)与转动部件(3)之间,并对所述固定部件(4)与所述转动部件(3)之间进行密封,其特征在于,该盘根包括外盘根主体(1)和内拉簧(2),所述外盘根主体(1)沿所述内拉簧(2)的延伸方向包覆在所述内拉簧(2)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盘根,设置于一设备的固定部件(4)与转动部件(3)之间,并对所述固定部件(4)与所述转动部件(3)之间进行密封,其特征在于,该盘根包括外盘根主体(1)和内拉簧(2),所述外盘根主体(1)沿所述内拉簧(2)的延伸方向包覆在所述内拉簧(2)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盘根主体(1)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内拉簧(2)位于所述外盘根主体(1)的中心位置,所述外盘根主体(1)的一侧外壁与所述转动部件(3)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外盘根主体(1)的另一相对侧外壁与所述固定部件(4)的外壁紧密贴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根,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根的宽度与所述内拉簧(2)的直径的比值为10:4至10: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根,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为泵,所述固定部件(4)和所述转动部件(3)对应为泵体和泵轴,所述盘根紧密缠绕在所述泵轴上,缠绕在所述泵轴上的所述外盘根主体(1)的相邻外壁之间紧密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志华吕宏超杨振东王人成黄永存程浩吴华王洪瑞孙长军马静张雪峰郐晶邵凤生彭坤李铁峰宋涛王东田鹏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