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523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使布线作业的作业效率提高的布线结构。布线结构(10)具备:可挠性的导电体(1);可挠性的限制部件(2),沿着导电体延伸并限制导电体的路径;可挠性的外装部件(3),供导电体和限制部件插通;罩部件(6),具有能够插通到外装部件中的形状并被装配在限制部件的端部;以及保持部件(4),具有供导电体的从外装部件突出的部分进行布线的布线槽(41)和保持罩部件的保持部(42)。

Wir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布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布线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存在具有施力等部件的线束。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备线束施力部件的防误组装构造的供电装置,在该线束施力部件的防误组装构造中,在板弹簧的基端侧的一侧与另一侧在板弹簧长边方向上错位地设置有各凹部,板弹簧的基端侧沿板宽方向插入到保护器底座的卡定部的缝隙部内,板弹簧的一侧的凹部卡合在缝隙部内的凸部,保护器盖的凸部卡合在板弹簧的另一侧的凹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191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欲解决的技术问题此处,在将板弹簧等限制部件与导电体组合而进行布线的情况下,限制部件的端部可能会与导电体发生干涉而损伤导电体。如果一边注意使限制部件与导电体不会干涉一边进行作业,则会导致作业效率下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布线作业的作业效率提高的布线结构。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布线结构的特征在于,具备:可挠性的导电体;可挠性的限制部件,所述限制部件沿着所述导电体延伸并限制所述导电体的路径;可挠性的外装部件,所述外装部件供所述导电体和所述限制部件插通;罩部件,所述罩部件具有能够插通到所述外装部件中的形状并被装配在所述限制部件的端部;以及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具有供所述导电体的从所述外装部件突出的部分进行布线的布线槽和保持所述罩部件的保持部。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布线结构具备:可挠性的导电体;可挠性的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沿着导电体延伸并限制导电体的路径;可挠性的外装部件,该外装部件供导电体和限制部件插通;罩部件,该罩部件具有能够插通到外装部件中的形状并被装配在限制部件的端部;以及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具有供导电体的从外装部件突出的部分进行布线的布线槽和保持罩部件的保持部。罩部件抑制导电体因与限制部件的接触而受损的情况。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布线结构,实现能够提高布线作业的作业效率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布线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布线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导电体、限制部件、外装部件及罩部件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布线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涉及的第一保持部件的立体图。图6是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涉及的第一保持部件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涉及的第一保持部件的另一例的剖视图。图8是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涉及的第一保持部件的剖视图。符号说明1:导电体2:限制部件3:外装部件4:第一保持部件5:第二保持部件6:罩部件10:布线结构40:主体41:布线槽41a:一个端部42:保持部43:卡定部44:第一壁部45:第二壁部46:凸部47:底壁48:盖部49:凹部49a:第一凹部、49b:第二凹部61:第一端面62:第二端面63:第一侧面64:第二侧面65:第三侧面66:第四侧面67:凹部68:槽部69:凸部69A:第一凸部、69B:第二凸部100:车辆101:车身102:电源103:滑动门WH:线束X:车辆前后方向W:横向H:限制部件的宽度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布线结构。此外,本专利技术并没有被该实施方式所限定。另外,下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要素或者实质相同的要素。[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4说明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布线结构。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布线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布线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导电体、限制部件、外装部件及罩部件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布线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布线结构10具有导电体1、限制部件2、外装部件3、第一保持部件4以及罩部件6。本实施方式的线束WH除包含布线结构10以外还包含连接器等。导电体1是将车辆100的车身101侧与滑动门103连接的可挠性的导电部件。本实施方式的导电体1的形状为板状或带状。本实施方式的导电体1具有多个FFC(FlexibleFlatCable;柔性扁平电缆)1a(参照图3)。各FFC1a具有并列的多条芯线以及将多条芯线一体地覆盖的覆皮。各芯线作为电力供给用的电源线、信号线而发挥功能。电源102搭载于车辆100的车身101,并对滑动门103供给电力。电源102例如为蓄电池等二次电池。导电体1的一端经由连接器等与电源102、控制装置连接。滑动门103是搭载于车辆100并且相对于车身101滑动的移动体。滑动门103相对于车身101沿着车辆前后方向X进行相对移动。滑动门103例如为电动式的滑动门。滑动门103具有利用由电源102供给的电力进行工作的传感器、开关、电机等设备103a。导电体1的另一端经由连接器等与设备103a连接。限制部件2沿导电体1延伸,是限制导电体1的路径的可挠性的部件。限制部件2例如具有比导电体1的弯曲刚性更高的弯曲刚性。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件2是截面形状为弯曲形状的板状的部件。限制部件2例如由多个金属板2a重叠而构成(参照图3)。各金属板2a被加工成截面形状呈弯曲形状。限制部件2例如支承导电体1,使得导电体1的延伸的路径不会从期望的路径偏离。外装部件3是可挠性的筒状的部件,例如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外装部件3是被形成为波纹状的管。外装部件3形成为在任意位置自由弯曲。外装部件3的截面形状例如为椭圆形状。如图3所示,导电体1和限制部件2被插通到外装部件3中。导电体1和限制部件2可以在重叠的状态下被一同插通在外装部件3中,也可以分别插通在外装部件3中。导电体1和限制部件2的两端部从外装部件3突出。在限制部件2的端部装配有罩部件6。罩部件6的形状是能够插通在外装部件3中的形状。本实施方式的罩部件6形成为:在导电体1被插通在外装部件3中的状态下,该罩部件6能够插通在外装部件3中。罩部件6例如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罩部件6覆盖限制部件2的端部,使得限制部件2的端部不会接触导电体1、外装部件3的内表面。限制部件2以在其端部装配有罩部件6的状态插通在外装部件3中。罩部件6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具有第一端面61、第二端面62、第一侧面63、第二侧面64、第三侧面65以及第四侧面66。第一侧面63和第二侧面64是沿着罩部件6的长边方向的侧面。第一侧面63和第二侧面64是彼此平行的平面。罩部件6以使第二侧面64与导电体1对置的方式装配于限制部件2。第三侧面65和第四侧面66是沿着短边方向的侧面。第三侧面65和第四侧面66是彼此平行的平面。第一端面61和第二端面62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n可挠性的导电体;/n可挠性的限制部件,所述限制部件沿着所述导电体延伸并限制所述导电体的路径;/n可挠性的外装部件,所述外装部件供所述导电体和所述限制部件插通;/n罩部件,所述罩部件具有能够插通到所述外装部件中的形状并被装配在所述限制部件的端部;以及/n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具有供所述导电体的从所述外装部件突出的部分进行布线的布线槽和保持所述罩部件的保持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30 JP 2018-2250561.一种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可挠性的导电体;
可挠性的限制部件,所述限制部件沿着所述导电体延伸并限制所述导电体的路径;
可挠性的外装部件,所述外装部件供所述导电体和所述限制部件插通;
罩部件,所述罩部件具有能够插通到所述外装部件中的形状并被装配在所述限制部件的端部;以及
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具有供所述导电体的从所述外装部件突出的部分进行布线的布线槽和保持所述罩部件的保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结构,其中,
所述保持部具有彼此对置并且保持所述罩部件的一对壁部,
一对所述壁部中的一者具有朝向一对所述壁部中的另一者突出的凸部,
所述限制部件被形成为截面形状为弯曲形状的板状,
所述罩部件具有:凹部,所述凹部形成为与所述限制部件的弯曲形状对应的形状并且供所述限制部件的端部插入;以及槽部,所述槽部供所述凸部插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线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友定宏介木暮直人佐藤胜美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