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患者平卧位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3379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术患者平卧位固定装置,包括腰部气囊、背部气囊和夹板,所述腰部气囊的顶部通过第一拉链与背部气囊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腰部气囊的底部通过第二拉链与夹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腰部气囊的背面和背部气囊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棉布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手术患者平卧位固定装置,能够对患者的背部进行一定的支撑,当患者躺在担架或者病床上时可以保证患者的水平,大大的提高了患者使用时的舒适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患者乱动造成病势加重的问题,能够对患者产生的汗液进行吸收,避免了汗液浸渍后对患者皮肤造成得到损伤,且能够对患者的双腿内部进行很好的固定。

A kind of fixation device for patients in the prone 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术患者平卧位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手术患者平卧位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骶髂关节是一个微动关节。它有完整的软骨关节面、关节间隙、关节囊和滑膜组织,其关节呈耳状,略小于本人的耳朵,髌骨、股骨、韧带重建股骨在受到外力撞击时会出现损坏,一般是机动车伤特别是车辆冲撞、碾轧行人的交通伤,坑道作业的矿车伤以及髌骨、股骨部位遭受高能量外力者容易发生,髌骨、股骨、韧带重建股骨创伤时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救治困难,在髌骨、股骨、韧带重建股骨发生创伤时一般需要通过急救固定器对患者受伤部位进行一定高度,但是现有的急救固定器还存在着以下问题:1.现有的手术患者平卧位固定装置一般是对患者的腰部和双腿内侧进行一定的固定,患者躺在担架或者病床上时腰部要比其他部位高出一部分,这样患者容易产生不适的感觉,容易在担架或者病床上乱动,非常容易加重病势,增加了医疗人员的救治难度;2.现有的手术患者平卧位固定装置一般是直接和患者的皮肤接触,在炎热的夏天患者产生的汗液容易积累,但是现有的固定器的材质一般不能吸收汗液,且急救固定器不能很好的对患者的双腿内侧进行固定。因此急需解决手术患者平卧位固定装置不能保证患者舒适性且不能对患者产生的汗液进行吸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术患者平卧位固定装置,解决了手术患者平卧位固定装置不能保证患者舒适性且不能对患者产生的汗液进行吸收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手术患者平卧位固定装置,包括腰部气囊、背部气囊和夹板,所述腰部气囊的顶部通过第一拉链与背部气囊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腰部气囊的底部通过第二拉链与夹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腰部气囊的背面和背部气囊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棉布条,并且背部气囊的一侧通过第一软管连通有第一充气囊,所述腰部气囊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框,并且固定框的内部通过活动件活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套,所述腰部气囊另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带,并且固定带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夹板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条,并且两个连接条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勾面和魔术贴绒面。优选的,所述腰部气囊的顶部通过第二软管连通有第二充气囊,所述第一软管的内部和第二软管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单向阀门。优选的,所述腰部气囊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腰部气囊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腰部气囊整体呈U型,并且棉布条位于腰部气囊的内壁。优选的,所述腰部气囊一侧的底部和背部气囊一侧的底部均连通有排气阀门。优选的,所述固定框的内部和限位套的内部均开设有开口,并且开口的截面大于固定带的截面积,所述限位孔的截面积大于固定杆的截面积。优选的,所述腰部气囊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不少于三个,且以等距的形式排列在腰部气囊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夹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术患者平卧位固定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手术患者平卧位固定装置,通过腰部气囊的底部通过第二拉链与夹板的顶部固定连接,腰部气囊的背面和背部气囊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棉布条,并且背部气囊的一侧通过第一软管连通有第一充气囊,腰部气囊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框,并且固定框的内部通过活动件活动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套,腰部气囊另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带,并且固定带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夹板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条,并且两个连接条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勾面和魔术贴绒面,能够对患者的背部进行一定的支撑,当患者躺在担架或者病床上时可以保证患者的水平,大大的提高了患者使用时的舒适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患者乱动造成病势加重的问题,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救治,实用性强。(2)、该手术患者平卧位固定装置,通过腰部气囊的背面和背部气囊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棉布条,夹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腰部气囊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强筋,加强筋的数量不少于三个,且以等距的形式排列在腰部气囊的内部,固定框的内部和限位套的内部均开设有开口,并且开口的截面大于固定带的截面积,限位孔的截面积大于固定杆的截面积,腰部气囊一侧的底部和背部气囊一侧的底部均连通有排气阀门,能够对患者产生的汗液进行吸收,避免了汗液浸渍后对患者皮肤造成得到损伤,且能够对患者的双腿内部进行很好的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面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腰部气囊和背部气囊背面结构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局部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夹板背面结构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图1中B处局部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图1中C处局部的放大图。图中,1、腰部气囊;2、背部气囊;3、夹板;4、第一拉链;5、第二拉链;6、棉布条;7、第一软管;8、第一充气囊;9、固定框;10、固定杆;11、限位套;12、固定带;13、限位孔;14、连接条;15、魔术贴勾面;16、魔术贴绒面;17、第二软管;18、第二充气囊;19、连接件;20、开口;21、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手术患者平卧位固定装置,包括腰部气囊1、背部气囊2和夹板3,腰部气囊1的顶部通过第一拉链4与背部气囊2的底部固定连接,腰部气囊1的底部通过第二拉链5与夹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腰部气囊1的顶部通过第二软管17连通有第二充气囊18,第一软管7的内部和第二软管17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单向阀门,单向阀门就是止回阀,是气流只能一个方向流动而不能反向流动的方向控制阀,第一充气囊8和第二充气囊18的内部均连通有单向阀,这样使用者按压第一充气囊8和第二充气囊18时,外界的空气会通过单向阀门进入到第一充气囊8和第二充气囊18的内部,然后经过第一软管7和第二软管17分别进入到背部气囊2和腰部气囊1,腰部气囊1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腰部气囊1之间通过连接件19固定连接,腰部气囊1整体呈U型,并且棉布条6位于腰部气囊1的内壁,腰部气囊1一侧的底部和背部气囊2一侧的底部均连通有排气阀门,在使用者完毕后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排气阀门将背部气囊2和腰部气囊1内部的空气排出,且可以通过第一拉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术患者平卧位固定装置,包括腰部气囊(1)、背部气囊(2)和夹板(3),所述腰部气囊(1)的顶部通过第一拉链(4)与背部气囊(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腰部气囊(1)的底部通过第二拉链(5)与夹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气囊(1)的背面和背部气囊(2)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棉布条(6),并且背部气囊(2)的一侧通过第一软管(7)连通有第一充气囊(8),所述腰部气囊(1)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框(9),并且固定框(9)的内部通过活动件活动连接有固定杆(10),所述固定框(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套(11),所述腰部气囊(1)另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带(12),并且固定带(12)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13),所述夹板(3)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条(14),并且两个连接条(14)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勾面(15)和魔术贴绒面(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术患者平卧位固定装置,包括腰部气囊(1)、背部气囊(2)和夹板(3),所述腰部气囊(1)的顶部通过第一拉链(4)与背部气囊(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腰部气囊(1)的底部通过第二拉链(5)与夹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气囊(1)的背面和背部气囊(2)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棉布条(6),并且背部气囊(2)的一侧通过第一软管(7)连通有第一充气囊(8),所述腰部气囊(1)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框(9),并且固定框(9)的内部通过活动件活动连接有固定杆(10),所述固定框(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套(11),所述腰部气囊(1)另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带(12),并且固定带(12)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13),所述夹板(3)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条(14),并且两个连接条(14)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勾面(15)和魔术贴绒面(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术患者平卧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气囊(1)的顶部通过第二软管(17)连通有第二充气囊(18),所述第一软管(7)的内部和第二软管(17)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单向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景东李彬彬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市太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