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国林专利>正文

太阳能热水枢纽及与建筑结合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182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太阳能热水枢纽及与建筑结合技术,其特征是,将现有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太阳能热水单管上下水系统”和“太阳能热水双管分道上下水系统”两种基本形式,分别以室内部分的上水管路与上水管路重合,通过三通分接,形成由上下水管路、上水管路、下水管路组成的“上水管组”,分别断开室内部分的回水管路与下水管路,以上截回水管路与上截下水管路重合,并以三通等器件接合,形成由回下水管路、回水管路、下水管路组成的“回水管组”,分别以用水点与用水点重合,分别以协调管、气孔·溢水口、进出水口、水箱等主要器件组成的水箱部件与以协调管、气孔·溢水口/出水口、进水口、水箱等主要器件组成的水箱部件重合,使得,当“回水管组”中的热水阀关闭、“上水管组”中的热水阀开启,系统还原成或说选定为“单管上下水”形式,当“上水管组”中的热水阀关闭、“回水管组”中的回水管路堵截、“回水管组”中的热水阀开启,系统还原成或说变换为“双管分道上下水”形式,系统具有了还原与选定/变换系统形式的枢纽作用,由此形成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统一形式;以“适当范围(适当形状和大小的限度)”,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统一形式的两管组中,在室内部分管路上,截取含三通附近的上下水管路、上水管路、两条下水管路、回水管路,或者,在太阳能热水系统统一的两管组中,在室内部分的管路上,截取含三通附近的上下水管路、上水管路、两条下水管路、回水管路,并压缩在“适当范围”内,由此获得能形成选定/变换太阳能热水系统形式的枢纽所需要的管路基础,“适当范围”内的各管组仍为“上水管路”与“回水管组”,处于“适当范围”内的上下水管路、上水管路、两条下水管路、回下水管路、回水管路等,下称“围内管路”或称“围内某管路”,处于“适当范围”上的上下水管口、上水管口、下水管口、回下水管口等,下称“围外管口”或称“围外某管口”,再断开两条围内下水管路,并以下截直接合拼成公用围内下水管路及公用围外下水管口,各断开处的围内管口,用于接入管段和堵头、三通阀等选定/变换系统形式的水控装置与器件,然后断开公用围内下水管路与围内上水管路,各断开处分别接入顺向流通热水逆向防止上水的单向阀、顺向流通冷水逆向防止热水倒流的单向阀,由此形成两条围内下水管路于断开处将下截直接合拼成公用围内下水管路类“基础太阳能热水枢纽”型式,或者,再断开两条围内下水管路,并以三通将下截合拼成公用围内下水管路,各断开处的围内管口,用于连接截止阀/电磁阀或由围内管路、围内管口、管体内管口、管内堵头组成的“管内变换结构”等选定/变换系统形式的水控装置与器件,然后断开公用围内下水管路与围内上水管路,各断开处的围内管口,用于分别接入顺向流通热水逆向防止上水的单向阀、顺向流通冷水逆向防止热水倒流的单向阀,由此形成以三通将围内下水管路合拼成公用围内下水管路类“基础太阳能热水枢纽”型式,为辨别,命前者为“非三通合拼类基础太阳能热水枢纽”,命后者为“三通合拼类基础太阳能热水枢纽”;为满足住户对太阳能热水系统使用便利的需求,在“基础太阳能热水枢纽”上,先通过断开围内管路、向围内分设围内支路、向围外分设由围内管路和围外管口组成的围外支路等处理途径,给系统设置功能与用途,并可将围内管口改装成“管内变换结构”,再进行建筑构件化处理,将围外管口归类分置在可连接和敷设通往水箱、用水点、冷水源、溢流监视口、辅助热水源等围外管路的位置上,将围内管口归类分置在能便于选定/变换系统功能与形式以及拆装水控装置/和部分围内管路的墙面/箱盒腔口平面位置上,并以确认为可耐久使用的管接件在“适当范围”内接合成“太阳能热水枢纽管路接合件”,直接以其成为“太阳能热水枢纽”建筑构件,或者,以“适当范围”为砌块、箱盒等型式的建筑构件壳体,制成“太阳能热水枢纽砌块”、“太阳能热水枢纽箱盒”等型式的“太阳能热水枢纽”建筑构件,围内管口用于连接选定/变换系统功能与形式的水控装置与器件,或用堵头堵塞;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将“太阳能热水枢纽”建筑构件,每户一件,以其墙面或/和盒腔口平面跟室内墙面同面埋入居住建筑的墙体内,墙面/箱盒腔口用墙罩罩住,围外上下水管口和围外回下水管口对应地与通往屋顶、阳台挂板、室外朝阳墙面、室外可敷设管路的墙面等位置的上下水管路和回下水管路连接后,连同通线管/电线,单通向或多通向地预埋到在建居住建筑或敷设到已建居住建筑的墙体内,上端露出屋面或/和室外墙面,并与集热系统连接,下端通线管/电线伸入接线盒,围外上水管口、围外下水管口、围外回水管口、围外辅助热水源管口等围外管口处预留了视接槽/口,或者,在围外上下水管口和围外回下水管口处紧靠“太阳能热水枢纽”壳体开设管井窗,并在墙体内自管井窗至屋顶、阳台挂板、室外朝阳墙面、室内可敷设管路的墙面等位置,单通向或多通向地在墙体内预留了用于通藏管线的墙壁管井,上端井口露出屋面或/和室外墙面,下端以管井窗露出室内墙面,管井窗于通藏管线后砌封或留用于通风,围外下水管口、围外上水管口、围外回水管口、围外辅助热水源管口等的围外管口处预留了视接槽/口,其通往用水点的围外下水管路、通往冷水源的围外上水管路、通往溢流监口的围外回水管路、通往辅助热水源的围外辅助热水管路等围外管路,由用户自主定量定位敷设,或者,围外下水管口、围外回水管口、围外上水管口等围外管口,分别与通往用水点的围外下水管路、通往溢流监视口的围外回水管路、通往冷水源的围外上水管路、通往辅助热水源的围外辅助热水源管路等围外管路,统一定量定位对应地连接和预埋或由住户自主定量定位对应连接和敷设;集热系统的型式,由住户自主选配或预先统一选定。(*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为太阳热水器(太阳能热水系统)于室内部分管路上新添一种“太阳能热水枢纽”,尤其是进行了建筑构件化处理后,与居住建筑结合应用。太阳热水器产业与市场已走过了20多年的艰难历程,终于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还探索到,太阳热水器在建筑中结合应用是太阳热水器的发展途径。值得可喜可贺。但一直来,由于太阳热水器行业、建筑行业、相关辅件行业之间相对独立,封闭循环,严重缺乏技术信息交流,太阳热水器在建筑中还没有很好地结合。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1999年前的早建住宅,太阳热水器主机零乱地摆在屋顶上、管线挂在墙体外面,严重地影响了市容和建筑景观,屋面的损坏情况也很严重。1999年后的部分新建和目前的在建住宅,或已于屋顶提供了安装太阳热水器主机或集热器/集热联集器的专置平台;或,再增设了用于通藏管线的管井,把室内部分管线的连接和通藏等工作丢给了住户,在装修房屋时由管道工或在安装太阳热水器时由太阳热水器安装工,以选定的某一太阳能热水系统形式连接管路并通藏于管井内;或,在屋顶提供专置平台的同时,按建筑设计师选定的某一太阳能热水系统形式,已将管路预埋在墙体内,当初选定了户用型系统的,两条管道预埋到户,当初选定了集中供热水型系统的,一条管道预埋到户。太阳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试点工程,都是从集热系统(太阳热水器主机,或集热器/集热联集器和水箱)的造型、比例尺度、色调等外观与建筑景观的协调要求出发,与建筑结合的,也就是说,太阳热水器主机或集热器/集热联集器的安装及位置(如坡屋面、专置平台、阳台挂板、室外朝阳墙面等)、水箱的安装及位置(如跃屋、楼梯底、架空屋、地下室、单建供热房等)、室内部分管路的预埋或管井的设置、用水点及管路的定量定位,都是按预定的系统功能与形式及其要求,跟建筑同期施工和完成的。现有的太阳热水器与建筑结合应用实践,只注重于外观所需的和谐协调,而没有重视系统功能与形式的完善和规范、让用户使用便利等内在所需的和谐协调,换句话说,仅重视了系统的室外部分的太阳热水器主机或集热器、集热联集器与建筑结合,却忽视了比室外部分更重要的系统室内部分管路(埋入墙体内的管路)与建筑结合,甚至,系统功能与形式一旦选定就无法变换,如要变换,就得拆动墙体和改装管路,由此导致水控系统的管路定量,没有按《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施行;不符合太阳能热水系统规范化要求;对户内管路和用水点的定量定位,不能适应所有住户的实际需求;没有为系统创造完善和规范系统功能与形式的技术条件,使用户和房地产开发商等对太阳热水器实现自动化控制、灵活地选定/变换系统功能与形式等实际情况的需求,且已有完善“系统自护”、“自动上水”、“水满自关”、“恒量上水”、“泵压上水”、“强迫循环”、“管道排空”、“单管上下水”、“双管道上下水”、“排水复位”、“上水减压”、“辅助热水源”、“辅助热源二次升温”、“家用型”、“集中供热水型”、“直插式(联体式)”、“分体式”、“屋面式”、“壁挂式”、“承压式”、“非承压式”等系统功能与形式的水控装置与器件,却无法接入已有的系统使用,无法为之实现自动化控制和提高市场竞争力服务;有数百种能便利用户使用和能适应各种实际情况需要可存在的具体系统形式,却无法得到应有的体现,使太阳能热水系统至今仍然徘徊在“太阳能热水单管上下水系统”和“太阳能热水双管分道上下水系统”的最原始的两种人工控制系统形式技术层面上。太阳热水器与建筑结合应用的现有状况,实质上就是一种太阳热水器与建筑结合应用技术脱节的现有状况。它,不但已制约了太阳热水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而且已制约了太阳热水器与建筑结合应用的进展和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推进。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把太阳热水器技术、建筑技术、相关辅件技术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实用的太阳热水器与建筑结合应用技术,已是当务之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热水枢纽及与建筑结合技术。它集成了太阳热水器、建筑、相关辅件等技术,对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室内部分管路,经过统一系统形式,形成“太阳能热水枢纽”原理、管路接合、建筑构件化等处理过程,以“太阳能热水枢纽”建筑构件与建筑结合,能适合低层或高层、单户或多户居住建筑配套,并能方便地跟通住室外的管路一同埋入墙体内,能方便地与系统的其它部件连接成系统整体,能适应户用型、集中供热水型系统使用,能让用户自主敷设户内管路和用水点,能让用户灵活选定/变换系统功能与形式且不需要拆动墙体和改装管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现有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太阳能热水单管上下水系统”和“太阳能热水双管分道上下水系统”两种基本形式,分别以室内部分的上水管路与上水管路重合,通过三通分接,形成由上下水管路、上水管路、下水管路组成的“上水管组”,分别断开室内部分的回水管路与下水管路,以上截回水管路与上截下水管路重合,并以三通等器件接合,形成由回下水管路、回水管路、下水管路组成的“回水管组”,分别以用水点与用水点重合,分别以协调管、气孔·溢水口、进出水口、水箱等主要器件组成的水箱部件与以协调管、气孔·溢水口/出水口、进水口、水箱等主要器件组成的水箱部件重合,使得,当“回水管组”中的热水阀关闭、“上水管组”中的热水阀开启,系统还原成或说选定为“单管上下水”形式,当“上水管组”中的热水阀关闭、“回水管组”中的回水管路堵截、“回水管组”中的热水阀开启,系统还原成或说变换为“双管分道上下水”形式,系统具有了还原与选定/变换系统形式的枢纽作用,由此形成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统一形式;以“适当范围(适当形状和大小的限度)”,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统一形式的两管组中,在室内部分管路上,截取含三通附近的上下水管路、上水管路、两条下水管路、回水管路,或者,在太阳能热水系统统一形式的两管组中,在室内部分的管路上,截取含三通附近的上下水管路、上水管路、两条下水管路、回水管路,并压缩在“适当范围”内,由此获得能形成选定/变换太阳能热水系统形式的枢纽所需要的管路基础,“适当范围”内的各管组仍为“上水管路”与“回水管组”,处于“适当范围”内的上下水管路、上水管路、两条下水管路、回下水管路、回水管路等,下称“围内管路”或称“围内某管路”,处于“适当范围”上的上下水管口、上水管口、下水管口、回下水管口等,下称“围外管口”或称“围外某管口”,再断开两条围内下水管路,并以下截直接合拼成公用围内下水管路及公用围外下水管口,各断开处的围内管口,用于接入管段和堵头、三通阀等选定/变换系统形式的水控装置与器件,然后断开公用围内下水管路与围内上水管路,各断开处分别接入顺向流通热水逆向防止上水的单向阀、顺向流通冷水逆向防止热水倒流的单向阀,由此形成两条围内下水管路于断开处将下截直接合拼成公用围内下水管路类“基础太阳能热水枢纽”型式,或者,再断开两条围内下水管路,并以三通将下截合拼成公用围内下水管路,各断开处的围内管口,用于连接截止阀/电磁阀或由围内管路、围内管口、管体内管口、管内堵头组成的“管内变换结构”等选定/变换系统形式的水控装置与器件,然后断开公用围内下水管路与围内上水管路,各断开处的围内管口,用于分别接入顺向流通热水逆向防止上水的单向阀、顺向流通冷水逆向防止热水倒流的单向阀,由此形成以三通将围内下水管路合拼成公用围内下水管路类“基础太阳能热水枢纽”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林
申请(专利权)人:徐国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