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金锐专利>正文

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942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包括采用透光材料制成的外真空管,外真空管内沿轴向设有吸热管,所述外真空管内的中、下部表面涂覆有太阳光反射膜或设置有反光板,所述吸热管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吸热管的外表面沿轴向设有至少一个金属材料制成的吸热翅片。在使用时,可令吸热管内的传热介质快速升温,从而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尤其适合将太阳能转化为中、高温热源加以利用,可用于生产中、高温蒸汽、发电等,有利于节能和保护环境,减少由于利用传统的化石能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将太阳能转化为中、高温热源加以利用,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的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
技术介绍
现有的各种真空太阳能集热管是采用玻璃材料制成,而玻璃材料与金属材料相比,其热传导系数较小,由此导致现有的各种采用玻璃材料制成的真空太阳能集热管的传热效率较低,吸热管内的传热介质升温速度较慢,也容易发生爆管,尤其是在中、高温工况下的热效率较低,不利于将太阳能转化为中、高温热源加以利用,进而造成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难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将太阳能转化为中、高温热源加以利用,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的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本专利技术的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包括采用透光材料制成的外真空管,外真空管内沿轴向设有吸热管,所述外真空管内的中、下部表面涂覆有太阳光反射膜或设置有反光板,所述吸热管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吸热管的外表面沿轴向设有至少一个金属材料制成的吸热翅片。本专利技术的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其中所述外真空管与所述吸热管为同轴心设置,在吸热管和所述吸热翅片的外表面涂覆有选择性吸收膜。本专利技术的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其中所述吸热翅片的数量为3个,其中2个吸热翅片沿水平方向对称地安装在所述吸热管的左、右二侧。另一个吸热翅片垂直地安装在吸热管的底部。本专利技术的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其中所述吸热管采用不锈钢或铜或铝材料或铜合金或铝合金制成,所述外真空管采用硅硼玻璃制成。本专利技术的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其中所述吸热管为从所述外真空管一端插入的热管,其插入端采用熔接或热压封相连。本专利技术的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其中所述吸热管为从所述外真空管一端插入的双层的同轴铜管,其插入端采用熔接或热压封相连。本专利技术的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其中所述吸热管为从所述外真空管一端插入、从另一端穿出的直通管,其插入端和穿出端分别采用熔接或热压封相连。本专利技术的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其外真空管内的中、下部表面涂覆有太阳光反射膜或设置有反光板,吸热管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吸热管的外表面沿轴向设有至少一个金属材料制成的吸热翅片。在使用时,可令吸热管内的传热介质快速升温,从而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尤其适合将太阳能转化为中、高温热源加以利用,可用于生产中、高温蒸汽、制冷、发电等,有利于节能和保护环境,减少由于利用传统的化石能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剖面图;图2为图1的侧视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剖面图;图4为图3的侧视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剖面图;图6为图5的侧视剖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剖面图;图8为图7的侧视剖面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剖面图;图10为图9的侧视剖面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剖面图;图12为图11的侧视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由图1、图2和图3、图4和图5、图6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包括采用硅硼玻璃制成的外真空管1,外真空管1内沿轴向设有吸热管2,外真空管1与吸热管2为同轴心设置,在外真空管1内的中、下部表面涂覆有太阳光反射膜3,太阳光反射膜3可将太阳光反射到吸热管2和吸热翅片5上,吸热管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吸热管2的外表面沿轴向设有金属材料制成的吸热翅片5,在吸热管2和吸热翅片5的外表面涂覆有选择性吸收膜,选择性吸收膜可提高吸热管2对太阳能的吸收,吸热翅片5的数量为3个,其中2个吸热翅片5沿水平方向对称地安装在吸热管2的左、右二侧。吸热翅片5的数量也可以是1个或2个或4个或5个或6个。由图7、图8和图9、图10和图11、图12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包括采用硅硼玻璃制成的外真空管1,外真空管1内沿轴向设有吸热管2,外真空管1与吸热管2为同轴心设置,在外真空管1内的中、下部表面设置有反光板4,反光板4可将太阳光反射到吸热管2和吸热翅片5上,吸热管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吸热管2的外表面沿轴向设有金属材料制成的吸热翅片5,在吸热管2和吸热翅片5的外表面涂覆有选择性吸收膜,选择性吸收膜可提高吸热管2对太阳能的吸收,吸热翅片5的数量为3个,其中2个吸热翅片5沿水平方向对称地安装在吸热管2的左、右二侧。吸热翅片5的数量也可以是1个或2个或4个或5个或6个。上述吸热管2采用不锈钢或铜或铝材料或铜合金或铝合金制成。由图1和图2或图7和图8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的吸热管2可以为从外真空管1一端插入的热管结构,其插入端采用熔接或热压封相连。在使用时,吸热管2位于外真空管1内部分中的水或氨或氟利昂等导热介质受热后,会通过对流将热量带出,通过换热器(图中未画出)将热量传递出去。由于是采用不锈钢或铜或铝或铜合金或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吸热管2,吸热管2中的导热介质的温度可以达到200℃以上。由图3和图4或图9和图10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的吸热管2也可以为吸热管2为从外真空管1一端插入的双层的同轴铜管结构,其插入端采用熔接或热压封相连。在使用时,吸热管2位于外真空管1内部分中外层的导热介质如水受热后,会将热量带出,通过换热器(图中未画出)将热量传递出去。与此同时,吸热管2的内层管中的水会流入到吸热管2的外层部分,并在受热后流出。由于是采用不锈钢或铜或铝或铜合金或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吸热管2,吸热管2中的导热介质的温度可以达到200℃以上。由图5和图6或图11和图12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的吸热管2也可以为吸热管2为从所述外真空管1一端插入、从另一端穿出的直通管结构,其插入端和穿出端分别采用熔接或热压封相连。在使用时,吸热管2位于外真空管1内部分中的水受热后,会从外真空管1的一端流出,并将热量带出,与此同时,吸热管2位于外真空管1另一端中的水也会流入吸热管2位于外真空管1内部分,并在受热后流出。由于是采用不锈钢或铜或铝或铜合金或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吸热管2,吸热管2中的导热介质的温度可以达到200℃以上。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构思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权利要求1.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包括采用透光材料制成的外真空管(1),外真空管(1)内沿轴向设有吸热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真空管(1)内的中、下部表面涂覆有太阳光反射膜(3)或设置有反光板(4),所述吸热管(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吸热管(2)的外表面沿轴向设有至少一个金属材料制成的吸热翅片(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真空管(1)与所述吸热管(2)为同轴心设置,在吸热管(2)和所述吸热翅片(5)的外表面涂覆有选择性吸收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翅片(5)的数量为3个,其中2个吸热翅片(5)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内聚光真空太阳能集热管,包括采用透光材料制成的外真空管(1),外真空管(1)内沿轴向设有吸热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真空管(1)内的中、下部表面涂覆有太阳光反射膜(3)或设置有反光板(4),所述吸热管(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吸热管(2)的外表面沿轴向设有至少一个金属材料制成的吸热翅片(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金锐
申请(专利权)人:沈金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