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牙症测量设备和磨牙症诊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255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磨牙症测量设备和磨牙症诊断系统。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磨牙症测量设备包括:耳插式主体,所述耳插式主体被插入到耳朵中并且在前端处具有彼此以一距离间隔开的第一接触线和第二接触线;以及传感器单元,所述传感器单元联接到所述耳插式主体的所述前端以检测由于磨牙或下颌咬合引起的耳道的表面运动,其中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耳机,所述耳机能拆卸地装配到所述前端中;挠曲传感器,所述挠曲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耳机上以检测所述耳道的表面运动;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设置在所述耳机中以将所述挠曲传感器和所述第一接触线电连接;以及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设置在所述耳机中以将所述挠曲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接触线电连接。

Measurement equipment and diagnosis system of brux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磨牙症测量设备和磨牙症诊断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磨牙症测量设备和一种磨牙症诊断系统,更具体地,涉及这样的磨牙症测量设备和磨牙症诊断系统,其作为受话器佩戴在耳朵中以在发生诸如磨牙或下颌咬合等事件时向受话器佩戴者提供警告信号,从而矫正磨牙或下颌咬合。
技术介绍
当人们感到压力时,大脑缓解压力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磨牙症(磨牙或下颌咬合)。另外,不仅是由于压力,而且对于骑摩托车或骑自行车或进行健身运动的人,磨牙症是一种常见症状。磨牙症是指在无意识状态下牙齿的静态(下颌咬合)和动态(磨牙)接触。换句话说,磨牙症意味着在白天或夜晚期间发生的牙齿的非功能性运动。当存在这样的症状时,由于严重的牙齿磨损,颞下颌关节的创伤性牙合或残疾的可能性很高。这种磨牙症是现代人越来越紧张的常见疾病。韩国专利申请公开No.10-2015-0053086公开了一种用于分析磨牙和下颌咬合的设备和方法,其通过分析与睡眠期间的磨牙和下颌咬合相关的信号来分析症状,以使得能够矫正和治疗睡姿。在现有技术中分析磨牙和下颌咬合的设备和方法通过头戴式耳机来检测对象的左侧和右侧颞肌的脑电图信号,以分析磨牙和下颌咬合的症状。正确诊断磨牙和下颌咬合的症状存在限制,因为颞肌位于远离颚骨的位置,并且存在对磨牙和下颌咬合没有足够治疗效果的缺点,因为睡眠期间不会表现出觉醒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已经考虑到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这样的磨牙症测量设备和磨牙症诊断系统,其作为受话器佩戴在耳朵中以在发生诸如磨牙或下颌咬合等事件时向受话器佩戴者提供警告信号,从而矫正磨牙或下颌咬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磨牙症测量设备包括:耳插式主体,所述耳插式主体被插入到耳朵中并且在前端处具有彼此以一距离间隔开的第一接触线和第二接触线;以及传感器单元,所述传感器单元联接到所述耳插式主体的所述前端以检测由于磨牙或下颌咬合引起的耳道的表面运动,其中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耳机,所述耳机能拆卸地装配到所述前端中;挠曲传感器,所述挠曲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耳机上以检测所述耳道的表面运动;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设置在所述耳机中以将所述挠曲传感器和所述第一接触线电连接;以及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设置在所述耳机中以将所述挠曲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接触线电连接。作为一个示例,所述耳插式主体的所述前端设置有:装配接合凹槽,所述传感器单元被装配到所述装配接合凹槽中;和支撑台阶,所述支撑台阶相对于所述装配接合凹槽逐步升高并与所述传感器单元的内表面接触,并且所述第一接触线可沿着所述装配接合凹槽的圆周形成,并且所述第二接触线可沿着所述支撑台阶的圆周形成并由此与设置在所述装配接合凹槽中的所述第一接触线物理地隔离。另外,所述耳机可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被装配到所述耳插式主体的所述前端中;和翼部,所述翼部从所述主体弯曲且以围绕所述主体的外周这样的方式延伸并且在内表面中安装有所述挠曲传感器,所述主体在内表面中具有设置为与所述装配接合凹槽接合的突起,其中所述主体的所述内表面可具有采取沿着所述支撑台阶的所述圆周接触这样的方式的柱形形状,所述第一信号线的一端可连接到所述挠曲传感器且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突起中以将所述挠曲传感器和所述第一接触线电连接,并且所述第二信号线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挠曲传感器且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内表面接触所述支撑台阶的部分中以将所述挠曲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接触线电连接。优选的是,所述挠曲传感器、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可以打印的方式在所述耳机中进行打印。作为一个示例,所述主体在所述主体的所述内表面接触所述支撑台阶的所述部分处可包括穿过所述突起的第一通孔和穿过所述主体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信号线可电连接到所述挠曲传感器以穿过所述翼部的内表面和所述主体的外表面并且经由所述第一通孔延伸到所述主体的所述内表面中并由此电连接到所述第一接触线,并且所述第二信号线可电连接到所述挠曲传感器以穿过所述翼部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主体的所述外表面并且经由所述第二通孔延伸到所述主体的所述内表面中并由此电连接到所述第二接触线。作为另一个示例,所述第一信号线可从所述挠曲传感器穿过所述主体的所述外表面且从所述主体的端部弯曲并且延伸到所述主体的所述内表面中直到所述突起,从而电连接到所述第一接触线,所述第二信号线可从所述挠曲传感器穿过所述主体的所述外表面且从所述主体的所述端部弯曲并且通过所述突起延伸到所述主体的所述内表面中直到与所述支撑台阶接触的所述部分,从而电连接到所述第二接触线,并且所述传感器单元进一步可包括隔离薄膜,所述隔离薄膜附接至所述第二信号线穿过所述突起的部分,以防止用所述第一接触线激励所述第二信号线。作为又一示例,所述第一接触线可沿着所述装配接合凹槽的所述圆周以半圆范围形成,所述第二接触线可沿着所述支撑台阶的圆周以与所述第一接触线的所述半圆范围对称的第二半圆范围形成,并且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可以彼此间隔开所述支撑台阶的超过一半圆周这样的方式电连接到所述挠曲传感器并且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接触线和所述第二接触线,即使所述传感器单元相对于所述耳插式主体以预定角度旋转也如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磨牙症测量设备包括:耳插式主体,所述耳插式主体被配置为插入到耳朵中并且设置有气压通道开口;以及气压传感器单元,所述气压传感器单元被容纳在所述耳插式主体中并且布置在经由所述气压通道开口被引入到所述耳插式主体中的气压移动通道中,以测量由于磨牙或下颌咬合引起的内耳的气压变化。所述耳插式主体可被配置为密封耳道并且具有设置在前端处的所述气压通道开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所述磨牙症测量设备可进一步包括第一耳机,所述第一耳机安装在所述耳插式主体的前端中并且在插入到所述耳朵中时其形状根据所述耳道的运动而变化,其中所述气压通道开口可以面对所述第一耳机的翼部的内表面这样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耳插式主体中,并且所述气压传感器单元可测量在由于所述第一耳机根据所述耳道的运动引起的变形而从所述第一耳机被推向所述气压通道开口的同时引入到所述耳插式主体中的所述内耳的气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所述磨牙症测量设备可进一步包括第二耳机,所述第二耳机以中空管状结构安装在所述耳插式主体的所述前端中并且在插入到所述耳朵中时其形状由于所述耳道的运动而变形,其中所述第二耳机可设置有耳机开口,所述耳机开口在联接到所述耳插式主体时与所述气压通道开口连通,并且所述气压传感器单元可测量根据所述耳道的运动经由所述耳机开口和所述气压通道开口被引入到所述耳插式主体中的所述第二耳机的气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磨牙症诊断系统包括:磨牙症测量设备,所述磨牙症测量设备作为受话器佩戴在耳朵中以检测由于磨牙或下颌咬合引起的耳道的表面运动并且发送检测到的所述事件信号;以及分析终端,当接收到所述事件信号时,在所述事件信号落入预先存储的磨牙图案或下颌咬合图案的范围内时所述分析终端诊断磨牙或下颌咬合,计算所述磨牙或下颌咬合的发生次数、发生时间和强度,存储计算出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并且显示所述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磨牙症测量设备,该设备包括:/n耳插式主体,所述耳插式主体被插入到耳朵中并且在前端处具有彼此以一距离间隔开的第一接触线和第二接触线;以及/n传感器单元,所述传感器单元联接到所述耳插式主体的所述前端以检测由于磨牙或下颌咬合引起的耳道的表面运动,/n其中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耳机,所述耳机能拆卸地装配到所述前端中;挠曲传感器,所述挠曲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耳机上以检测所述耳道的表面运动;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设置在所述耳机中以将所述挠曲传感器和所述第一接触线电连接;以及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设置在所述耳机中以将所述挠曲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接触线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30 KR 10-2018-01517351.一种磨牙症测量设备,该设备包括:
耳插式主体,所述耳插式主体被插入到耳朵中并且在前端处具有彼此以一距离间隔开的第一接触线和第二接触线;以及
传感器单元,所述传感器单元联接到所述耳插式主体的所述前端以检测由于磨牙或下颌咬合引起的耳道的表面运动,
其中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耳机,所述耳机能拆卸地装配到所述前端中;挠曲传感器,所述挠曲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耳机上以检测所述耳道的表面运动;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设置在所述耳机中以将所述挠曲传感器和所述第一接触线电连接;以及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设置在所述耳机中以将所述挠曲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接触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耳插式主体的所述前端设置有:装配接合凹槽,所述传感器单元被装配到所述装配接合凹槽中;和支撑台阶,所述支撑台阶相对于所述装配接合凹槽逐步升高并与所述传感器单元的内表面接触,并且
所述第一接触线沿着所述装配接合凹槽的圆周形成,并且所述第二接触线沿着所述支撑台阶的圆周形成并由此与设置在所述装配接合凹槽中的所述第一接触线物理地隔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耳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被装配到所述耳插式主体的所述前端中;和翼部,所述翼部从所述主体弯曲且以围绕所述主体的外周这样的方式延伸并且在内表面中安装有所述挠曲传感器,
所述主体在内表面中具有设置为与所述装配接合凹槽接合的突起,所述主体的所述内表面具有采取沿着所述支撑台阶的所述圆周接触这样的方式的柱形形状,
所述第一信号线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挠曲传感器且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突起中以将所述挠曲传感器和所述第一接触线电连接,并且
所述第二信号线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挠曲传感器且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内表面与所述支撑台阶接触的部分中以将所述挠曲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接触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挠曲传感器、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以打印的方式在所述耳机中被打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主体包括穿过所述突起的第一通孔和在所述主体的所述内表面接触所述支撑台阶的所述部分处穿过所述主体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信号线电连接到所述挠曲传感器以穿过所述翼部的内表面和所述主体的外表面,并且经由所述第一通孔延伸到所述主体的所述内表面中并由此电连接到所述第一接触线,并且
所述第二信号线电连接到所述挠曲传感器以穿过所述翼部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主体的所述外表面,并且经由所述第二通孔延伸到所述主体的所述内表面中并由此电连接到所述第二接触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从所述挠曲传感器穿过所述主体的所述外表面且从所述主体的端部弯曲并且延伸到所述主体的所述内表面中直到所述突起,从而电连接到所述第一接触线,
所述第二信号线从所述挠曲传感器穿过所述主体的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珉植
申请(专利权)人:生物光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