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忠真专利>正文

气泡囊式正压医用防护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46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0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泡囊式正压医用防护服,由视窗密封头罩、上衣及裤子连为一体,袖口、裤脚收紧密封,防护服前部居中纵向设有进出口,内部以拉链、外部以魔术贴条开启密封,配套背(腰)挂便携式空气净化风机系统,其特征是:防护服自外向内依次由防护层、气囊层、内衬层复合而成,并通过随身携带的风机进出风管与气囊层中由空气泡间隔组成的纵横空气通道、内衬层上的微型进风孔及防护服单向排气阀组成了完整的防护服供排风系统,从而有效地把净化空气输送到防护服内部,并将医护人员产生的二氧化碳、汗汽、热量及头罩视窗水雾排出体外,有效地解决了现有防护服存在散热差、口罩勒痛、视窗起雾及胸闷缺氧的问题,很好地改善了医护人员的穿戴感受。

Bubble bladder positive pressure medical protective clot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泡囊式正压医用防护服
本专利技术属于防护服
,特别是涉及正压三级医用防护服。
技术介绍
三级医疗防护,要求医护人员穿戴的防护服能严格防水、防血污、防飞沫、防体液,有效隔离病区环境中的细菌、病毒、粉尘等,特别是应对类似2003年SARS疫情及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需要医护人员穿戴防护要求高的三级医用防护服,但现在广泛使用的三级医用防护服,普遍是非正压防护服,为隔绝病区环境中的细菌病毒,医护人员需要穿戴两层甚至三层一次性防护服,头戴全景防护面罩或护目镜,口戴二层用力系紧的高遮面医用口罩,手戴两层甚至三层乳胶手套,再将乳胶手套高位套戴在袖口之上,裤口则系紧并套入长靴或鞋套之中,这确能达到防护要求,但随之而来的6-8小时甚至10多个小时的长时间工作防护,导致医护人员普遍承受着以下痛苦和不便:鉴于现用防护服存在的缺陷或瑕疵,在确保防护服具备相应防护功能的同时,还应解决其透气散热、穿着舒适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一种复合气泡囊式结构,将随身便携式风机输入的净化空气输送到防护服内部,在确保医护人员呼吸顺畅的同时,将内部产生的热量、汗汽随风排出,同时也消除了面罩水雾给医护人员造成的视力障碍,更免除了医护人员长时间佩戴口罩造成的面部伤害,有效地提高了穿戴防护服的舒适性及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气泡囊式正压医用防护服,由密封视窗头罩、上衣及裤子连为一体;所述密封视窗头罩,是面部密封镶嵌有透明视窗的头罩,与上衣适度修身、密封链接;所述上衣的袖口收紧,前部居中纵向设有进出口,内部以拉链、外部以魔术贴条开启密封,背部或前腰部镶嵌有净化空气输入基座,配套背(腰)挂便携式空气净化风机系统,下部与裤子适度修身、密封链接;所述裤子的裤脚收紧,外穿配套的高腰胶靴或穿戴鞋套的常规鞋子;所述防护服的特征在于:自外向内依次由防护层、气囊层、内衬层复合而成,并通过随身配带的风机输出风管与气囊层中由空气泡间隔组成的纵横空气通道、众多微型进风孔及单向排气阀组成完整的供排风系统,从而有效地把净化空气输送到贴近医护人员身体的内部空间,将医护人员产生的二氧化碳、汗汽、热量及面罩视窗水雾排出体外;因防护服面罩视窗为密封状态,且内部空气系正压循环,输入净化后的空气质量远高于口罩过滤的效果,因此医护人员不需要再戴口罩,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的舒适感,避免了身体闷热、口罩压痛、视窗结雾、胸闷缺氧的问题,提高了防护服穿戴的舒适性及便利性。所述防护层即防护服的最外层,具有较强的防渗透性,能完全隔水、消毒液、血液、体液及空气,同时具有抗静电、抗菌、抗撕裂、耐切割和耐磨蚀的特点,承担防护服安全防护的基本功能。所述的气囊层即防护服的中层,是PE薄膜以密封空气泡的形式、按纵横间隔排列方式与外侧防护层的内表面及内侧内衬层的外表面复合而成,由此形成的纵横连体间隔空间,承担提供净化空气输送通道的主要作用;所述气囊层的外侧面不透气,内侧面即内衬层上均匀排列有一定孔径的众多微型进风孔;所述气囊层中的密封空气泡呈园柱型间隔排列;所述气囊层的平面形态可随防护服形态设计的需要随意确定;所述气囊层的厚度与空气泡的高度一致。所述气囊层在背部或前腰部内嵌有净化空气输入基座,风机通过排风管及该基座将净化空气输入到所述的气囊层中,再通过气囊层中的纵横空气泡间隔通道,将净化空气输送到防护服的头面部、胸背部、下肢小腿部,再通过内衬层上的众多微型进风孔,将净化空气输进防护服内部贴近医护人员身体的空间,并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在内部近体空间进行循环流动,最终将医护人员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汗汽、内集的热量及面罩视窗产生的冷凝水雾等,通过单向阀排气口排出体外。所述气囊层内嵌的净化空气输入基座,位置包括前衣襟左或右侧位或背部居中位,其上部有净化空气输入口,该输入口的口径、连接方式与配套风机的净化空气输出管接头相配套,呈便捷式插拔或卡扣方式连接。所述内衬层即为防护服的最内层,其内侧面直接与医护人员的内衣或身体接触,确保防护服穿戴的舒适性。所述防护层、气囊层、内衬层通过边缘热熔缝合,防护层的外侧面形成防护服的外表面,内衬层的内侧面形成防护服的内表面。所述防护服排气口为单向排气阀,分布设置在小腹下部、胸背部及口面部位置,且其内开口贯通于内衬层内测,与所述气囊层的净化空气通道不贯通。所述的风机系统由风机、电池、空气过滤消毒模块(活性炭过滤网、医疗级HEPA过滤网)及电路控制系统组成,风量大小可根据医护人员个人需要随时调节、电池容量可根据工作时长进行更换或扩容,整个风机系统以背肩带或腰带两种方式随身佩戴。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可即时排出医护人员体内汗汽,消除现有防护服长时间穿戴存在的闷热、潮湿的问题,提高体感舒适度;2、免戴口罩,消除口罩系带高强度勒压面颊、鼻梁造成的不适、过敏甚至破损发炎等痛苦;3、消除头罩视窗的冷凝水雾、水滴,减少医护人员的视力障碍;4、减少医护人员的呼吸阻力,消除胸闷缺氧的感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通过简单的变换调整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头罩视窗密封型防护服正面示意图;图2为头罩视窗密封型防护服背面示意图;图3为防护服面料复合气囊结构正三视图;图4为净化空气输入基座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名称列表如下:1-视窗密封型头罩,2-上衣,3-裤子,4-防护层,5-气囊层,6-内衬层,7-拉链及魔术贴条密封进出口,8-风机系统,9-风机输出风管,10-后净化空气输入基座,11-空气泡,12-空气通道,13-微型进风孔,14A—单向阀排气口,14B—单向阀排气口,15-空气输入基座上压盘,16-空气输入基座下压盘,17-空气输入基座导管,18-空气输入基座输气孔,19-前净化空气输入基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当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侧”、“外侧”、“上”、“下”、“中”、“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须以特定的方位进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气泡囊式正压医用防护服,密封视窗头罩1、上衣2及裤子3连为一体;内部结构参阅图3、图4所示,防护服面料为复合气泡囊式结构,自外向内依次分为三层,包括防护层4、气囊层5、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泡囊式正压医用防护服,包括头罩(1)、上衣(2)、裤子(3)密封链接;上衣(2)与裤子(3)的前部纵向设有进出口(7),内部以拉链、外部以魔术贴条开启密封;配套背挂或腰挂便携式空气净化风机系统(8),风机输出风管(9),背部镶嵌有后净化空气输入基座(10)或前腰部镶嵌有前净化空气输入基座(19);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囊式正压医用防护服为复合气泡囊式结构,自外向内依次分为三层,包括防护层(4)、气囊层(5)及内衬层(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泡囊式正压医用防护服,包括头罩(1)、上衣(2)、裤子(3)密封链接;上衣(2)与裤子(3)的前部纵向设有进出口(7),内部以拉链、外部以魔术贴条开启密封;配套背挂或腰挂便携式空气净化风机系统(8),风机输出风管(9),背部镶嵌有后净化空气输入基座(10)或前腰部镶嵌有前净化空气输入基座(19);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囊式正压医用防护服为复合气泡囊式结构,自外向内依次分为三层,包括防护层(4)、气囊层(5)及内衬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泡囊式正压医用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层(4)为防护服的最外侧结构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泡囊式正压医用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层(5)中有纵横间隔排列的空气泡(11)构成,空气泡(11)的底平面与防护层(4)的内表面复合,空气泡(11)的顶平面与内衬层(6)的外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真李纯莹
申请(专利权)人:李忠真李纯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