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状结构的电热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290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状结构的电热元件,包括装配加热器座;所述装配加热器座中间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三组电热丝;所述加热器座一侧通过螺纹接头固定设置有硬化管和出水管;加热器座和散热片内均设置有通水结构,可以为电热丝进行散热,降低加热器四周与加热设施接触点的温度,防止其变形或融化,可以降低对设备连接处的温度要求,并隔离热度起到保护设施的功能,同时散热片可以配合延长散热装置增加冷却液的散热长度,增加散热效率,且延长散热装置方便拆卸安装,可以根据安装位置的夹角进行增加或减少,并且调位装置的设置,可以方便对散热片进行角度调整,以便将散热片设置于通风良好的位置辅助降温。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with tubula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状结构的电热元件
本技术属于加热器元件结构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管状结构的电热元件。
技术介绍
加热器是指利用电能达到加热效果的电器。它体积小,加热功率高,使用十分广泛,采用智能控制模式,控温精度高,可与计算机联网。应用范围广,寿命长,可靠性高。加热器原理的核心的是能量转换,最广泛的就是电能转换成热能。基于上述,目前使用的电热元件均通过螺栓装配于加热装置中,加热器边缘一般密封设置于加热设施内,隔热效果一般,可能造成加热器安装处受热变形的情况,不具备降温保护的功能,不利于电热元件的使用。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管状结构的电热元件,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管状结构的电热元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使用的电热元件均通过螺栓装配于加热装置中,加热器边缘一般密封设置于加热设施内,隔热效果一般,可能造成加热器安装处受热变形的情况,不具备降温保护的功能,不利于电热元件的使用的问题。本技术一种管状结构的电热元件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管状结构的电热元件,包括装配加热器座;所述装配加热器座中间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三组电热丝;所述加热器座一侧通过螺纹接头固定设置有硬化管和出水管。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器座还包括有导向条;所述加热器座为两部分通过焊接组装,且加热器座内侧均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加热器座环形槽内均一体式设置有导向条,且靠近硬化管和出水管之间的导向条连接上下端。进一步的,所述硬化管外侧通过螺纹连接配合密封胶固定设置有微型循环泵,且微型循环泵另一端通过螺纹设置硬化管连接有调位装置。进一步的,所述调位装置一端为连轴结构,且调位装置外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散热片;所述调位装置可通过连轴结构配合螺栓与散热片旋转0-180°。进一步的,所述调位装置一侧设置水管与散热片出水口固定连接,且散热片内设置有迷宫型通道;所述散热片进水口外通过变径结构设置耐高温管与出水管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片进出端底部均开设有方形孔,且方形孔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粘接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散热片底部均可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延长散热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延长散热装置还包括有插接条;所述延长散热装置内部结构与散热片内结构一致,且延长散热装置内通道两端顶部均一体式设置有插接条;所述插接条外侧均贯穿延长散热装置开设有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加热器座和散热片内均设置有通水结构,可以为电热丝进行散热,降低加热器四周与加热设施接触点的温度,防止其变形或融化,可以降低对设备连接处的温度要求,并隔离热度起到保护设施的功能,同时散热片可以配合延长散热装置增加冷却液的散热长度,增加散热效率,且延长散热装置方便拆卸安装,可以根据安装位置的夹角进行增加或减少,并且调位装置的设置,可以方便对散热片进行角度调整,以便将散热片设置于通风良好的位置辅助降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仰视剖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散热片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延长散热装置的仰视拆解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加热器座,101、导向条,2、电热丝,3、硬化管,4、微型循环泵,5、调位装置,6、散热片,601、底板,7、耐高温管,8、出水管,9、延长散热装置,901、插接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管状结构的电热元件,包括加热器座1;加热器座1中间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三组电热丝2;加热器座1一侧通过螺纹接头固定设置有硬化管3和出水管8;其中,硬化管3外侧通过螺纹连接配合密封胶固定设置有微型循环泵4,且微型循环泵4另一端通过螺纹设置硬化管3连接有调位装置5;其中,调位装置5一侧设置水管与散热片6出水口固定连接,且散热片6内设置有迷宫型通道;散热片6进水口外通过变径结构设置耐高温管7与出水管8固定连接;散热片6进出端底部均开设有方形孔,且方形孔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底板601;底板601顶部粘接设置有密封圈;散热片6底部均可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延长散热装置9。其中,加热器座1还包括有导向条101;加热器座1为两部分通过焊接组装,且加热器座1内侧均开设有环形槽;加热器座1环形槽内均一体式设置有导向条101,且靠近硬化管3和出水管8之间的导向条101连接上下端,设置导向条101可以保证加热器座1内的散热循环。其中,调位装置5一端为连轴结构,且调位装置5外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散热片6;调位装置5可通过连轴结构配合螺栓与散热片6旋转0-180°,通过调整调位装置5与散热片6的位置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加热设施。其中,延长散热装置9还包括有插接条901;延长散热装置9内部结构与散热片6内结构一致,且延长散热装置9内通道两端顶部均一体式设置有插接条901;插接条901外侧均贯穿延长散热装置9开设有通道,设置延长散热装置9可以增加循环水的散热长度。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技术中,在加热器座1中间通过焊接固定设置三组电热丝2;在加热器座1一侧通过螺纹接头固定设置硬化管3和出水管8;在加热器座1内侧开设环形槽;在加热器座1环形槽内一体式设置导向条101,在靠近硬化管3和出水管8之间的导向条101连接上下端;在硬化管3外侧通过螺纹连接配合密封胶固定设置微型循环泵4,在微型循环泵4另一端通过螺纹设置硬化管3连接调位装置5;在调位装置5外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散热片6;在调位装置5一侧设置水管与散热片6出水口固定连接,在散热片6内设置迷宫型通道;在散热片6进水口外通过变径结构设置耐高温管7与出水管8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状结构的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加热器座(1);所述装配加热器座(1)中间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三组电热丝(2);所述加热器座(1)一侧通过螺纹接头固定设置有硬化管(3)和出水管(8);所述加热器座(1)还包括有导向条(101);所述加热器座(1)为两部分通过焊接组装,且加热器座(1)内侧均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加热器座(1)环形槽内均一体式设置有导向条(101),且靠近硬化管(3)和出水管(8)之间的导向条(101)连接上下端;所述硬化管(3)外侧通过螺纹连接配合密封胶固定设置有微型循环泵(4),且微型循环泵(4)另一端通过螺纹设置硬化管(3)连接有调位装置(5);所述调位装置(5)一端为连轴结构,且调位装置(5)外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散热片(6);所述调位装置(5)可通过连轴结构配合螺栓与散热片(6)旋转0-180°;所述调位装置(5)一侧设置水管与散热片(6)出水口固定连接,且散热片(6)内设置有迷宫型通道;所述散热片(6)进水口外通过变径结构设置耐高温管(7)与出水管(8)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片(6)进出端底部均开设有方形孔,且方形孔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底板(601);所述底板(601)顶部粘接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散热片(6)底部均可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延长散热装置(9);所述延长散热装置(9)还包括有插接条(901);所述延长散热装置(9)内部结构与散热片(6)内结构一致,且延长散热装置(9)内通道两端顶部均一体式设置有插接条(901);所述插接条(901)外侧均贯穿延长散热装置(9)开设有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状结构的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加热器座(1);所述装配加热器座(1)中间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三组电热丝(2);所述加热器座(1)一侧通过螺纹接头固定设置有硬化管(3)和出水管(8);所述加热器座(1)还包括有导向条(101);所述加热器座(1)为两部分通过焊接组装,且加热器座(1)内侧均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加热器座(1)环形槽内均一体式设置有导向条(101),且靠近硬化管(3)和出水管(8)之间的导向条(101)连接上下端;所述硬化管(3)外侧通过螺纹连接配合密封胶固定设置有微型循环泵(4),且微型循环泵(4)另一端通过螺纹设置硬化管(3)连接有调位装置(5);所述调位装置(5)一端为连轴结构,且调位装置(5)外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散热片(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付华王鼎王爱华南丁天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兴泰电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