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张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148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张线夹,涉及电气技术领域,包括导线管、中间件和锚件,内腔中设有锥套和至少两个锥形块,锥套设有与锥形块配合的锥形孔,导线安装于耐张线夹时,导线穿过导线管和中间件进入锥形孔,至少两个锥形块包围导线,锥形孔的内壁与锥形块的外壁配合,使锥形块压紧导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耐张线夹克服了刀具长度不足无法加工的缺陷。

A strain c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张线夹
本技术涉及电气
,具体涉及一种耐张线夹。
技术介绍
耐张线夹是导线连接常用的辅助工具,出于安全性以及操作的便捷性考虑,目前使用最多的耐张线夹是楔形耐张线夹。耐张线夹一般由导线管、中间件和锚件构成,通过中间件内的锥形孔和锥形块的配合将导线压紧固定。现有技术中,锥形孔由中间件加工形成,但是,由于中间件轴向尺寸较大,并需要预留出供锚件安装的区域,所以导致刀具长度不足,无法加工出轴向尺寸满足要求的锥形孔。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前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耐张线夹,克服了刀具长度不足无法加工的缺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张线夹,包括导线管、中间件和锚件,所述导线管与所述中间件套接,所述中间件与所述锚件套接,所述中间件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中设有锥套和至少两个锥形块,所述锥套设有与所述锥形块配合的锥形孔,导线安装于所述耐张线夹时,导线穿过所述导线管和中间件进入所述锥形孔,至少两个锥形块沿导线的轴向包围导线,所述锥形孔的内壁与所述锥形块的外壁配合,使所述锥形块压紧导线,所述锚件通过与所述中间件套接将所述锥套和所述锥形块封堵在所述内腔中。可选的,所述内腔中设有垫圈,所述垫圈位于所述锥套与所述锚件之间。可选的,所述锚件伸入所述中间件的一端设有沉孔,所述沉孔沿所述中间件的轴向设置。可选的,所述锚件和所述锥形块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推抵所述沉孔的底壁,另一端推抵所述锥形块的端面。可选的,所述锥形块与所述弹簧之间设有垫片。可选的,所述导线管与所述中间件通过螺纹套接。可选的,所述中间件与所述锚件通过螺纹套接。可选的,所述锥形块与导线接触的接触面设有螺纹。可选的,所述导线管为铜导线管或铝青铜导线管或铝导线管或不锈钢导线管。本技术所提供的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现有技术中需要加工锥形孔的部位从中间件中分离出来,形成锥套,仅仅对分离出来的锥套进行加工,由于不存在需要预留出供锚件安装的区域,因此加工时刀具可以直接从锥套的端部进刀,从而避免了刀具长度不足无法加工出轴向尺寸满足要求的锥形孔的缺陷,完成了对锥形孔的加工。对于加工出锥形孔的锥套,再装入中间件,既能满足对于导线压紧的需求,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加工的缺陷,因此大大提高了良品率。本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中进行详细的揭露。本技术最佳的实施方式或手段将结合附图来详尽表现,但并非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另外,在每个下文和附图中出现的这些特征、要素和组件是具有多个,并且为了表示方便而标记了不同的符号或数字,但均表示相同或相似构造或功能的部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图;其中,1-导线管,11-内腔,2-中间件,21-沉孔,3-锚件,4-锥套,41-锥形孔,5-锥形块,6-导线,7-垫圈,8-弹簧,9-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说明书中引用的“一个实施例”或“实例”或“例子”意指结合实施例本身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被包括在本专利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位置的出现不必都是指同一个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耐张线夹,包括导线管1、中间件2和锚件3,导线管1为铜导线管或铝青铜导线管或铝导线管或不锈钢导线管,在此不作限定。中间件2和锚件3可采用不锈钢,在此不作限定。导线管1与中间件2套接,为便于装配,导线管1与中间件2采用螺纹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过渡配合连接,在此不作限定。中间件2与锚件3套接,由于更换导线6时需要对中间件2和锚件3进行拆卸,因此中间件2与锚件3采用螺纹连接。中间件2具有内腔11,并且,内腔11具有与中间件2的外部相连通的通孔。内腔11中设有锥套4和至少两个锥形块5,锥套4设有与锥形块5配合的锥形孔41。将现有技术中需要加工锥形孔的部位从中间件中分离出来,即形成锥套4,仅仅对分离出来的锥套4进行加工,由于不存在需要预留出供锚件3安装的区域,因此加工时刀具可以直接从锥套4的端部进刀,从而避免了刀具长度不足无法加工出轴向尺寸满足要求的锥形孔41的缺陷,完成了对锥形孔41的加工。对于加工出锥形孔41的锥套4,再装入中间件2的内腔21中,既能满足对于导线6压紧的需求,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加工的缺陷,因此大大提高了良品率。同时,内腔11中还设有垫圈7,垫圈7位于锥套4与锚件3之间,以使锚件3与中间件2套接时,锚件3能压紧锥套4,防止锥套4轴向活动。导线6安装于耐张线夹时,导线6穿过导线管1和中间件2的通孔进入锥形孔41,至少两个锥形块5沿导线6的轴向包围导线6,至少两个锥形块5方能实现对于导线6的压紧,锥形块6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四个或者更多,在此不作限定。同时,为了增加导线6与锥形块5之间的摩擦,防止导线6滑出耐张线夹,锥形块5与导线6接触的接触面设有螺纹。此处的螺纹无需与其它螺纹配合,只做增加导线6与锥形块5间摩擦力之用。锚件3伸入中间件2的一端设有沉孔21,沉孔21沿中间件2的轴向设置,既能减轻耐张线夹的重量,又能在沉孔21内放置弹簧8。弹簧8在锚件3和锥形块5之间,一端推抵沉孔21的底壁,另一端推抵锥形块5的端面。由于锥形块5具有多个,且沿轴向包围导线6,因此,锥形块5之间必然存在缝隙。为防止弹簧8掉入锥形块5之间的缝隙导致几个锥形块5受力不均,因此在锥形块5与弹簧8之间设有垫片9。弹簧8实际推抵垫片9,通过垫片9推动锥形块5。由于弹簧8受到锥形块5和锚件3的挤压,因此其回复力反推锥形块5,锥形块5在回复力的推动下向锥形孔41较小内径一侧运动。在锥形块5轴向倾斜的外壁和锥形孔41的内壁的配合下,几个锥形块5受到挤压向锥套4的中轴线运动,使得几个锥形块5之间的间距进一步减小,进而使锥形块5压紧导线6。而锚件3通过与中间件2的套接将锥套4和锥形块5封堵在内腔11中,避免锥套4和锥形块5掉落导致导线6脱落。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技术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技术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张线夹,包括导线管、中间件和锚件,所述导线管与所述中间件套接,所述中间件与所述锚件套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件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中设有锥套和至少两个锥形块,所述锥套设有与所述锥形块配合的锥形孔,导线安装于所述耐张线夹时,导线穿过所述导线管和中间件进入所述锥形孔,至少两个锥形块沿导线的轴向包围导线,所述锥形孔的内壁与所述锥形块的外壁配合,使所述锥形块压紧导线,所述锚件通过与所述中间件套接将所述锥套和所述锥形块封堵在所述内腔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张线夹,包括导线管、中间件和锚件,所述导线管与所述中间件套接,所述中间件与所述锚件套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件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中设有锥套和至少两个锥形块,所述锥套设有与所述锥形块配合的锥形孔,导线安装于所述耐张线夹时,导线穿过所述导线管和中间件进入所述锥形孔,至少两个锥形块沿导线的轴向包围导线,所述锥形孔的内壁与所述锥形块的外壁配合,使所述锥形块压紧导线,所述锚件通过与所述中间件套接将所述锥套和所述锥形块封堵在所述内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中设有垫圈,所述垫圈位于所述锥套与所述锚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锚件伸入所述中间件的一端设有沉孔,所述沉孔沿所述中间件的轴向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震杨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蜀中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