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装置、控制方法及程序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2132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4:14
空气调节装置(1)包括热交换器、配置在热交换器的风上游侧的风上游温度传感器(6)及风上游湿度传感器(7)、配置在热交换器的风下游侧的风下游温度传感器(8)及风下游湿度传感器(9)、和控制部(13)。控制部(13)基于使用空气从风上游温度传感器(6)和风上游湿度传感器(7)检测出的风上游侧的温度和湿度向风下游温度传感器(8)和风下游湿度传感器(9)检测出的风下游侧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时的第一焓而求出的焓总量、和使用空气从风上游温度传感器(6)和风上游湿度传感器(7)检测出的风上游侧的温度和湿度向用户设定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时的第二焓而求出的热负荷总量,控制运转模式,以使空气在用户设定的希望时间向用户设定的温度和湿度变化。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proced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空气调节装置、控制方法及程序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装置、控制方法及程序。
技术介绍
室内空调等空气调节装置要求在运转时将负荷控制为最佳,从而抑制消耗电力。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根据热图像传感器检测出的室内的温度分布,计算相对于室内流入流出的热量,使空气调节装置的负荷的控制最佳化。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利用传感器检测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根据检测出的温度和湿度来推定负荷,基于推定出的负荷使控制最佳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879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83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空气调节装置运转时的消耗电力与空调空间的温度和湿度相关。可是,虽然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空气调节装置能够利用热图像传感器检测出空调空间的温度,但无法检测出湿度。另外,为了准确地求出空气调节装置的负荷,需要准确地求出从空气调节装置的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送风量。为了准确地求出送风量,需要求出从空气调节装置的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送风风路的压力损失。送风风路的压力损失是风向控制板的压力损失、热交换器的压力损失、和除风向控制板及热交换器的压力损失以外的其它的压力损失之和。因此,为了求出送风风路的压力损失,需要求出风向控制板的角度和翅片的冷凝水引起的热交换器的压力损失。可是,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空气调节装置中,未检测出风向控制板的角度。另外,未求出翅片的冷凝水引起的热交换器的压力损失。因此,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空气调节装置中,无法算出送风风路的压力损失。即,无法准确地算出送风量,无法准确地推定空气调节装置的负荷。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准确地推定运转时的负荷,能够在抑制消耗电力的同时,与用户的喜好对应地将运转控制为最佳的空气调节装置、控制方法及程序。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空气调节装置具备:热交换器;风上游温度传感器及风上游湿度传感器,配置在热交换器的风上游侧;风下游温度传感器及风下游湿度传感器,配置在热交换器的风下游侧;以及控制部,基于焓总量和热负荷总量而控制运转模式,以使空调空间内的空气在用户设定的希望时间向用户设定的温度和湿度变化,该焓总量使用空气从风上游温度传感器及风上游湿度传感器检测出的风上游侧的温度和湿度向风下游温度传感器及风下游湿度传感器检测出的风下游侧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时的第一焓而求出,该热负荷总量使用空气从风上游温度传感器及风上游湿度传感器检测出的风上游侧的温度和湿度向用户设定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时的第二焓而求出。专利技术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能够准确地推定运转时的负荷,因此能够得到在抑制消耗电力的同时使用户的舒适性成为最大的空气调节装置、控制方法及程序。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A是实施方式1中的热交换器的概要图。图2B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热交换器的翅片正在干燥的状态的图。图2C是表示水膜附着于实施方式1中的热交换器的翅片的状态的图。图3A是表示在制冷运转模式下持续运转实施方式1中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情况下的室内的温度的时间变化的图。图3B是表示在制冷运转模式下持续运转实施方式1中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情况下的室内的相对湿度的时间变化的图。图4A是表示将实施方式1中的空气调节装置从制冷运转模式切换为再热除湿模式的情况下的室内的温度的时间变化的图。图4B是表示将实施方式1中的空气调节装置从制冷运转模式切换为再热除湿模式的情况下的室内的相对湿度的时间变化的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用于自动地切换制冷运转模式和再热除湿模式的控制流程的图。图6是实施方式1中的制冷运转模式切换处理的流程图。图7是实施方式1中的焓总量计算处理的流程图。图8是求出从实施方式1中的热交换器的风上游的温度和湿度向风下游的温度和湿度变化的空气的焓变化的空气线图。图9是实施方式1中的热负荷总量计算处理的流程图。图10是实施方式1中的热图像传感器拍摄空调空间的热图像的图。图11是求出从实施方式1中的当前的温度和湿度向用户嗜好的温度和湿度变化的空气的焓变化的空气线图。图12是实施方式1中的最佳运转模式切换时间计算处理的流程图。图13是实施方式1中的运转模式切换处理的流程图。图14是表示来自实施方式2中的湿度产生源的湿度产生量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品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结构的图。空气调节装置1具备通过准确地推定运转时的负荷,在抑制消耗电力的同时,与用户的喜好对应地将运转控制为最佳的功能,具备对从外部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器2、热交换器3_1、3_2、3_3、进行空气的吸入或吹出的风扇4、风向控制板5、风上游温度传感器6及风上游湿度传感器7、风下游温度传感器8及风下游湿度传感器9、风扇旋转传感器10、热图像传感器11、角度检测传感器12、控制部13、存储部14和遥控器15。将热交换器3_1、3_2、3_3统称为热交换器3。如图2A所示,热交换器3具备隔着间隙部配置的多个翅片20和贯穿多个翅片20的配管21。在配管21中流动有制冷剂。从空气调节装置1的外部吸入的空气从热交换器3的风上游朝向风下游通过多个翅片20的间隙部。此时,空气由在配管21中流动的制冷剂冷却。将多个翅片20的间隙部放大而成的图在图2B和图2C中示出。将翅片20的间隙部正在干燥的状态在图2B中示出。若通过翅片20之间的空气的温度低于露点,则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翅片20上成为结露水而冷凝。因此,通过了热交换器3的空气的湿度降低。从空气调节装置1的吹出口吹出湿度降低了的干燥的空气。如图2C示意性地所示,冷凝了的结露水在翅片20上生成水膜22。由于水膜22的厚度的变化,通过热交换器3的空气的通过容易度发生变化,由此,热交换器3中的压力损失发生变化。另外,为了使冷凝水容易水滴化,翅片20的表面用亲水作用强的涂层剂进行处理。水滴化了的冷凝水被排出到空气调节装置1的外部。风向控制板5是进行上下方向的风向控制的上下挡板。风向控制板5使用步进马达来控制。风上游温度传感器6和风上游湿度传感器7是配置在热交换器3_2的风上游的传感器。风上游温度传感器6和风上游湿度传感器7检测通过热交换器3_2之前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风下游温度传感器8和风下游湿度传感器9是配置在热交换器3_2的风下游的传感器。风下游温度传感器8和风下游湿度传感器9检测通过了热交换器3_2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风扇旋转传感器10是读取风扇4的转速的传感器。例如,热图像传感器11是对用于推断空调空间的尺寸的热图像进行拍摄的传感器,后面进行详述。角度检测传感器12是检测风向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中,/n该空气调节装置具备:/n热交换器;/n风上游温度传感器及风上游湿度传感器,配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风上游侧;/n风下游温度传感器及风下游湿度传感器,配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风下游侧;以及/n控制部,基于焓总量和热负荷总量而控制运转模式,以使空调空间内的空气在用户设定的希望时间向所述用户设定的温度和湿度变化,该焓总量使用空气从所述风上游温度传感器及所述风上游湿度传感器检测出的风上游侧的温度和湿度向所述风下游温度传感器及所述风下游湿度传感器检测出的风下游侧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时的第一焓而求出,该热负荷总量使用空气从所述风上游温度传感器及所述风上游湿度传感器检测出的风上游侧的温度和湿度向用户设定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时的第二焓而求出。/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中,
该空气调节装置具备:
热交换器;
风上游温度传感器及风上游湿度传感器,配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风上游侧;
风下游温度传感器及风下游湿度传感器,配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风下游侧;以及
控制部,基于焓总量和热负荷总量而控制运转模式,以使空调空间内的空气在用户设定的希望时间向所述用户设定的温度和湿度变化,该焓总量使用空气从所述风上游温度传感器及所述风上游湿度传感器检测出的风上游侧的温度和湿度向所述风下游温度传感器及所述风下游湿度传感器检测出的风下游侧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时的第一焓而求出,该热负荷总量使用空气从所述风上游温度传感器及所述风上游湿度传感器检测出的风上游侧的温度和湿度向用户设定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时的第二焓而求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送风量、空气密度和所述第一焓,求出每单位时间的焓,并根据所述每单位时间的焓,求出从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开始时起到当前为止的焓的总量即所述焓总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还具备对所述空调空间内进行拍摄的拍摄部件,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拍摄部件拍摄到的空调空间内的图像来计算空调空间的体积,并根据所述体积、空气密度和所述第二焓,求出所述热负荷总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拍摄部件拍摄到的图像,通过图案识别来确定所述空调空间内的湿度产生源,并根据基于确定出的所述湿度产生源而求出的湿度的变化量,求出湿度的变化量的焓,将求出的所述湿度的变化量的焓加入到所述热负荷总量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运转模式是制冷运转模式和再热除湿运转模式,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焓总量而求出焓的变化的倾向,基于所述倾向,在继续当前的运转模式的情况下,算出到用户的希望时间为止能够处理的焓处理总量,在所述焓处理总量低于所述热负荷总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田孟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