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132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在覆盖横流风扇端部的盖部的上游侧发生空气紊流的情况进行抑制。室内机具有覆盖横流风扇(16)的轴向端部的风扇端部盖部(22),形成空气通道(14)的侧部支撑部件(19)的从风扇端部盖部(22)至空气通道(14)的上游侧的部分成为凸面部(23)。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技术介绍
在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下面简称为室内机)中,例如如专利文献1和2所示,具有横流风扇作为送风扇。在这种室内机中,通过横流风扇旋转,从机壳的吸入口吸入常温空气,并从吹出口吹出暖风或冷风。横流风扇沿周向排列有多个向风扇的轴向延伸的叶片,在旋转时,通过叶片吸入空气,并且通过叶片吹出空气。横流风扇在轴向的两端具有端板和轴,其中一个轴与电动机的旋转轴连接,被电动机驱动旋转。因此,横流风扇的两端部存在无叶片的区域,并且在无叶片的两端部的区域与存在叶片的两端部之间的区域中产生压力差。因此,横流风扇在无叶片的两端的区域中,气流不均匀。因此,在现有的室内机中,如专利文献1和2所公开的,在配置于横流风扇的轴向的两端部的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沿横流风扇的外周面突出成的环状的盖部。即,通过用盖部覆盖横流风扇的轴向的端部(横流风扇的无叶片的端部的区域),从而消除横流风扇的无叶片的两端部的区域与存在叶片的两端部之间的区域的压力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7-020713号”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8-327082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上述现有的构成中,如图13所示,从吸込口吸入并经过例如热交换器103朝向横流风扇104的空气中的、朝向横流风扇104端部的空气与覆盖部件101的盖部102的外周面碰撞而形成紊流105。其结果,发生在横流风扇104内部的压力的降低,横流风扇104难以平稳地吹出空气,并且招致压力损失增大或产生喘振噪声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其能够抑制在覆盖横流风扇端部的盖部的上游侧的发生空气紊流。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在从吸入口至吹出口的空气通道中具有热交换器和横流风扇,所述室内机具有覆盖所述横流风扇的轴向端部的风扇端部盖部,所述风扇端部盖部周围的面向所述空气通道的侧壁部的从所述风扇端部盖部至所述空气通道的上游侧的部分成为相比与所述横流风扇的端面对置的所述风扇端部盖部的内表面更向所述横流风扇的轴向突出的凸面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能够抑制在风扇端部盖部的上游侧发生空气紊流。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正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室内机的侧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箭头A-A的截面图。图4是图3所示的B部的放大图。图5是从斜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室内机时的立体图。图6是从图5所示的状态中除去过滤器和热交换器后的状态的室内机的立体图。图7是从图5所示的状态中除去过横流风扇后的状态的室内机的立体图。图8是图7所示的侧部支撑部件和其附近的放大图。图9是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室内机中从吸入口至吹出口的气流的示意图。图10是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室内机中从吸入口至吹出口的气流的示意图。图11是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方式的室内机中从吸入口至吹出口的气流的示意图。图12是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方式的室内机中从吸入口至吹出口的气流的示意图。图13是示出了现有的室内机中从吸入口至吹出口的气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下面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1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的正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室内机1的侧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箭头A-A的截面图。图4是图5所示的B部的放大图。图5是从斜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室内机1时的立体图。图6是从图5所示的状态中除去过滤器17和热交换器15后的状态的室内机1的立体图。图7是从图5所示的状态中除去横流风扇16后的状态的室内机1的立体图。图8是图7所示的侧部支撑部件19和其附近的放大图。如图1至图3所示,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下面简称为室内机1)在机壳11的上表面具有空气的吸入口12,在机壳11的下表面的下部具有空气的吹出口13。如图2所示,在机壳11的内部形成有从吸入口12至吹出口13的空气通道14,在空气通道14的上游侧配置有热交换器15,在下游侧配置有横流风扇16。此外,在吸入口12处配置有过滤器17(参照图5),在吹出口13处可开闭地设有导风面板18。热交换器15被设置成连接前热交换器15a与后热交换器15b这两个热交换器,并以其连接部为顶部而呈山形配置的状态。横流风扇16配置在热交换器15的前热交换器15a与后热交换器15b之间的下方。如图3和图4所示,在横流风扇16的左右位置设置有侧部支撑部件(侧壁部)19,这些侧部支撑部件19安装在机壳11上。在侧部支撑部件19上安装有热交换器15和横流风扇16。如图3至图4和图6至图8所示,侧部支撑部件19具有热交换器配置凹部21、风扇端部盖部22和凸面部23。此外,右侧的侧部支撑部件19与左侧的侧部支撑部件19一样具有凸面部23,但在图3中,为了方便起见,仅示出了左侧的侧部支撑部件9的凸面部23。热交换器配置凹部21与热交换器15的前热交换器15a和后热交换器15b对应地设置有两个。在热交换器配置凹部21中配置有前热交换器15a和后热交换器15b的端部。风扇端部盖部22在将横流风扇16安装于侧部支撑部件19的安装部上,覆盖横流风扇16的轴向端部。详细而言,风扇端部盖部22具有凹形形状,并且覆盖横流风扇16的外周面的部分沿横流风扇16的外周面突出成环状。通过这种配置,风扇端部盖部22覆盖横流风扇16的轴向端部(横流风扇16的无叶片的端部的区域)。由此,风扇端部盖部22消除横流风扇16的无叶片的两端部的区域与存在叶片的两端部间的区域之间的压力差。风扇端部盖部22的端部22a向横流风扇16的轴向中央部方向突出,并且比凸面部23向上述方向突出的稍微长些。凸面部23是侧部支撑部件19中的风扇端部盖部22的周围的部分,与风扇端部盖部22一样,向横流风扇16的轴向中央部方向突出。详细而言,凸面部23是侧部支撑部件19中的面向从机壳11的吸入口12至横流风扇16的空气路径的部分,并且是从热交换器配置凹部21到风扇端部盖部22的平面中的风扇端部盖部22的周围的部分。凸面部23相比与横流风扇16的端面对置的风扇端部盖部22的内表面(与横流风扇16的轴向正交的面)更向横流风扇16的轴向突出。此外,凸面部23的空气通道14中的下游侧部分到达风扇端部盖部22。横流风扇16在轴向的两端部具有端板16a,在轴向的一个端部即一个端板16a上具有轴16b,在轴向的另一端部上具有凸台16c。凸台16c具有旋转嵌合部16c1,并且在旋转嵌合部16c1中嵌合有使横流风扇16旋转的风扇电动机(未图示)的旋转轴。(室内机1的操作)在上述配置中,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其在从吸入口至吹出口的空气通道中具有热交换器和横流风扇,所述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特征在于,具有:/n风扇端部盖部,其覆盖所述横流风扇的轴向端部;以及/n侧壁部,其在所述风扇端部盖部的上游侧形成所述空气通道,/n所述侧壁部的从所述风扇端部盖部至所述空气通道的上游侧的部分成为比与所述横流风扇的端面对置的所述风扇端部盖部的内表面更向所述横流风扇的轴向突出的凸面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019 JP 2017-2027191.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其在从吸入口至吹出口的空气通道中具有热交换器和横流风扇,所述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特征在于,具有:
风扇端部盖部,其覆盖所述横流风扇的轴向端部;以及
侧壁部,其在所述风扇端部盖部的上游侧形成所述空气通道,
所述侧壁部的从所述风扇端部盖部至所述空气通道的上游侧的部分成为比与所述横流风扇的端面对置的所述风扇端部盖部的内表面更向所述横流风扇的轴向突出的凸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端部盖部的端部比所述凸面部更向所述横流风扇的轴向突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雅也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