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公母插对接端子的自动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1638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公母插对接端子的自动加工设备,包括机箱、供料机构、转体机构、加工机构和出仓机构,所述供料机构、加工机构、转体和出仓机构均设置在所述机箱的面板上;所述加工机构包括第一钻孔装置、第二钻孔装置、第一切槽装置、第二切槽装置、攻牙装置、收口装置,且所述第一钻孔装置、第二钻孔装置、第一切槽装置、第二切槽装置、攻牙装置、收口装置以所述圆盘的圆心为中心圆周分布在所述机箱的面板上;该设备可有效解决端子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加工过程繁琐、工序的集成度低、成品精度低、产能低、人工成本高等问题。

An automatic processing equipment of high efficiency male female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公母插对接端子的自动加工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端子加工设备的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公母插对接端子的自动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公母对接端子是对接型电气插头的重要部件之一,劣质的端子容易出现连接不牢固、接触不良等情况,造成插头容易产生松动,从而导致公母插连接的电气性能不佳,甚至导致电气短路等安全问题,因此在端子生产过程中如何改良生产工艺从而提高端子的质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端子从毛坯到成品,需要经过钻孔、攻牙、切槽、收口等工序,现有的生产工艺中,完成上述工序须在不同的设备中完成,端子在各工序间流转需要人工的参与,人工在搬运流转中容易造成端子的损耗,再者,在重新进入下一道加工工序前都需要重新排料、重新进料、重新定位等工作,上述方式存在加工过程繁琐,工序的集成度低、成品精度低,产能低、人工成本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端子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加工过程繁琐,工序的集成度低、成品精度低,产能低、人工成本高的问题,而提出一种高效公母插对接端子的自动加工设备。(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公母插对接端子的自动加工设备,包括机箱、供料机构、转体机构、加工机构和出仓机构,所述供料机构、转体机构、加工机构和出仓机构均设置在所述机箱的面板上;所述供料机构包括振动盘和推料装置,所述振动盘下端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振动盘的出料口与第一料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料轨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料装置连接。所述转体机构包括圆盘,所述圆盘的一面与转动装置连接,所述转盘的另一面设置有若干仓位,所述若干仓位以所述圆盘的圆心为中心以圆周分布所述圆盘上;其中,所述转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圆盘下方,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外壳、伺服电机、转向箱、凸轮和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侧,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向箱的输入轴连接,所述转向箱的第一输出轴与所述圆盘的中心连接,所述转向箱的第二输出轴与所述凸轮连接。所述加工机构包括第一钻孔装置、第二钻孔装置、第一切槽装置、第二切槽装置、攻牙装置、收口装置,且所述第一钻孔装置、第二钻孔装置、第一切槽装置、第二切槽装置、攻牙装置、收口装置以所述圆盘的圆心为中心圆周分布在所述机箱的面板上;其中,所述第一钻孔装置包括有第一支架、第一滑块、第一导轨、第一电钻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电钻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可在所述第一导轨中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电钻上下移动,完成第一道钻孔工序。其中,所述第二钻孔装置包括有第二支架、第二滑块、第二导轨、第二电钻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二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电钻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上,所滑第二动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二滑块可在所述第二导轨中前后移动,从而带动第二电钻前后移动,完成第二道钻孔工序。其中,所述第一切槽装置包括有第三支架、第三滑块、第三导轨、第三气缸和第一切槽机,所述第三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上,所述第一切槽机设置在所述第三滑块上,所滑第三动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三滑块可在所述第三导轨中前后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切槽机前后移动,完成第一道切槽工序。其中,所述第二切槽装置包括有第四支架、第四滑块、第四导轨、第四气缸和第二切槽机,所述第四导轨设置在所述第四支架上,所述第二切槽机设置在所述第四滑块上,所述第四滑块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四滑块可在所述第四导轨中前后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切槽机前后移动,完成第二道切槽工序。其中,所述攻牙装置包括有第五支架、第五滑块、第五导轨、第五气缸和攻牙电钻,所述第五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五支架上,所述攻牙电钻设置在所述第五滑块上,所述第五滑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五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五滑块可在所述第五导轨中前后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攻牙电钻前后移动,完成攻牙工序。其中,所述收口装置包括有第六支架、套筒和第六气缸,所述套筒与所述第六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六气缸的活塞杆向上推动所述套筒,所述套筒向上移动,从而完成收口工序。所述出仓机构包括第七气缸、连接块和第七支架,所述第七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七支架上,所述第七气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顶杆,所述连接块设置在所述第七支架,所述连接块的顶部设有方槽,所述连接块的底部设有通孔,所述所述连接块的侧面第二气管连接口。优选的,所述机箱还包括空压机、控制柜以及控制面板。优选的,所述套筒一端设置第一气管连接口,所述第一气管连接口通过气管与所述空压机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七支架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连接块的一端连接。优选的,所圆盘下设置有若干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钻孔装置、所述第二钻孔装置、所述第一切槽装置、所述第二切槽装置、所述攻牙装置、所述收口装置的工位上,且固定在所述机箱面板上。优选的,所述推料装置包括推杆和第二料轨,所述推杆与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二料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料轨连接。该设备的工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工件经过所述振动盘排序后从所述第一料轨进入所述推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上的推料杆把工件推进仓位,所述圆盘转动,所述仓位旋转到第一钻装置的工位上;步骤二:工件到达所述第一钻孔装置,所述圆盘停止转动,所述第一电钻工作,所述第一气缸推动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一电钻向工件钻孔,完成第一道钻孔工序,所述仓位旋转到第一切槽装置的工位上;步骤三:工件到达所述第一切槽装置、所述圆盘停止转动,所述第一切槽机工作,所述第二气缸推动所述第二滑块,第一切槽机向工件切槽,完成第一道切槽工序,所述仓位旋转到第二钻孔装置的工位上;步骤四:工件到达所述第二钻孔装置的工位上,所述圆盘停止转动,所述第二电钻工作,所述第三气缸推动所述第三滑块,完成第二道转孔工序,所述仓位旋转到第二切槽装置的工位上;步骤五:工件到达所述第二切槽装置的工位上,所述圆盘停止转动,所述第二切槽机工作,所述第四气缸推动所述第四滑块,完成第二道切槽工序,所述仓位旋转到收口装置的工位上;步骤六:工件到达所述收口装置的工位上,所述圆盘停止转动,所述第五气缸推动所述第五滑块,完成收口工序;步骤七:工件到达所述攻牙装置所述圆盘停止转动,所述第所述第六气缸推动所述第六滑块,完成攻牙工序,所述仓位旋转到出仓机构的工位上;步骤八:工件到达所述出仓机构的工位上,所述第七气缸的活塞杆上的顶杆上升顶出工件到所述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的吹气口将工件吹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设备设置有供料机构、转体机构、加工机构和出仓机构,加工机构设有第一钻孔装置、第二钻孔装置、第一切槽装置、第二切槽装置、攻牙装置、收口装置,设备可以完成端子从毛坯体成品的所有工序,简化的传统生产端子的繁琐过程,上述各加工装置以圆盘的圆心为中心圆周分布在机箱面板上,各加工装置分布合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公母插对接端子的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供料机构(2)、转体机构(3)、加工机构(4)和出仓机构(5),所述供料机构(2)、转体机构(3)、加工机构(4)和出仓机构(5)均设置在所述机箱(1)的面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公母插对接端子的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供料机构(2)、转体机构(3)、加工机构(4)和出仓机构(5),所述供料机构(2)、转体机构(3)、加工机构(4)和出仓机构(5)均设置在所述机箱(1)的面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公母插对接端子的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体机构包括圆盘(301),所述圆盘(301)的一面与转动装置(302)连接,所述转动装置(302)包括外壳(304)、伺服电机(305)、转向箱(306)、凸轮(307)和传感器(308),所述传感器(308)设置在所述外壳(304)的外侧,所述伺服电机(305)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向箱(306)的输入轴连接,所述转向箱(306)的第一输出轴与所述圆盘(301)的中心连接,所述转向箱(306)的第二输出轴与所述凸轮连接(307);
所述加工机构(4)包括第一钻孔装置(401)、第二钻孔装置(402)、第一切槽装置(403)、第二切槽装置(404)、攻牙装置(405)、收口装置(406),且所述第一钻孔装置(401)、第二钻孔装置(402)、第一切槽装置(403)、第二切槽装置(404)、攻牙装置(405)、收口装置(406)以所述圆盘(301)的圆心为中心圆周分布在所述机箱(1)的面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公母插对接端子的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机构(2)包括振动盘(201)和推料装置(202),所述振动盘(2)下端设置有支撑架(203),所述振动盘(201)的出料口与第一料轨(20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料轨(204)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料装置(20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公母插对接端子的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301)的另一面设置有若干仓位(309),所述若干仓位(309)以所述圆盘(301)的圆心为中心以圆周分布所述圆盘(301)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公母插对接端子的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钻孔装置(401)包括有第一支架(407)、第一滑块(408)、第一导轨(409)、第一电钻(410)和第一气缸(411),所述第一导轨(408)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407),所述第一电钻(410)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408)上,所述第一滑块(40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411)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一滑块(408)可在所述第一导轨(409)中上下移动;
所述第二钻孔装置(402)包括第二支架(412)、第二滑块(413)、第二导轨(414)、第二电钻(415)和第二气缸(416),所述第二导轨(414)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412),所述第二电钻(415)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413)上,所滑第二滑块(41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416)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二滑块(413)可在所述第二导轨(414)中前后移动;
所述第一切槽装置包括有第三支架(417)、第三滑块(418)、第三导轨(419)、第三气缸(420)和第一切槽机(421),所述第三导轨(419)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上(417),所述第一切槽机(421)设置在所述第三滑块(418)上,所述第三滑块(418)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气缸(420)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三滑块(418)可在所述第三导轨(419)中前后移动;
所述第二切槽装置(422)包括有第四支架(423)、第四滑块(424)、第四导轨(425)、第四气缸(426)和第二切槽机(427),所述第四导轨(425)设置在所述第四支架(423)上,所述第二切槽机(427)设置在所述第四滑块(424)上,所述第四滑块(424)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气缸(426)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四滑块(424)可在所述第四导轨(425)中前后移动;
所述攻牙装置(405)包括第五支架(431)、第五滑块(432)、第五导轨(433)、第五气缸(434)和攻牙电钻(435),所述第五导轨(433)设置在所述第五支架上(431),所述攻牙电钻(435)设置在所述第五滑块(432)上,所述第五滑块(4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五气缸(434)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五滑块(432)可在所述第五导轨(433)中前后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钜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钜骏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