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1633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排列在所述对接舌板的接触部,若干上述导电端子包括信号端子;所述电连接器在对应每一信号端子的接触部的前方设置有用于刮擦的金属片,所述金属片位于所述接触部的正前方且与所述接触部相互间隔设置。如此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在保持了与PCIe协会标准一致的情况下,达到了提升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互配之后的阻抗的效果。

Electrical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频传输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第CN103515792B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该专利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基部、舌板及端子槽,舌板具有至少一对接面,导电端子定义了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固持部及接触部,导电端子包括若干对差分讯号端子及接地端子,接地端子排列于每一差分讯号端子对的两侧,所述接地端子的固持部彼此电性连接,所述接地端子的接触部也彼此电性连接。但是当上述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导电端子接触点的阻抗太低,影响高频信号的传输。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高频性能的电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排列在所述对接舌板的接触部,若干上述导电端子包括信号端子;所述电连接器在对应每一信号端子的接触部的前方设置有用于刮擦的金属片,所述金属片位于所述接触部的正前方且与所述接触部相互间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片与接触部之间形成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05毫米。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片的宽度等于接触部,所述金属片的长度小于所述接触部。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金属片部一体成型,所述一体成型的金属片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对应两个接触部宽度之和。>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片镶埋成型于绝缘本体。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片、接触部的前端均设有倾斜延伸的导引斜面。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本体设置有收容导电端子的端子槽,所述端子槽自对接舌板向后贯穿所述基部,所述每一端子槽在对接舌板处的宽度相同,所述金属片及导电端子均容纳在所述端子槽内。进一步的,所述信号端子成对设置且其旁侧设置有接地端子,每一信号端子的前方设置有所述金属片,所述接地端子则未设置所述金属片;所述接地端子的最前端较所述金属片的前端向前凸伸。进一步的,所述对接舌板前端凹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位于对应每对信号端子的两个金属片前端、相邻的两接地端子的接触部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为SFF-8639连接器,从所述金属片最前端到所述信号端子的接触部最后端的长度为3.9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通过在信号端子接触部的前方设有对应的金属片,以提高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的阻抗。【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1所示部分分解示意图。图6是图5另一角度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7是图1所示部分放大图。图8是沿虚线A-A的剖视图。图9是沿虚线B-B的剖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电连接器的局部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电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基部11对接舌板12凸块120上表面121下表面122端子槽123凹槽124导电端子2接触部21固持部22尾部23金属片3、3’导引斜面31、211第一端子组2a第二端子组2b第三端子组2c第四端子组2d对接连接器20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图1至图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电连接器100为SFF-8639连接器,其可适用于最新一代PCIe5.0传输协议。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此定义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对接配合的方向为前后方向。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及固持于绝缘本体1的若干导电端子2。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沿左右纵长方向延伸的基部11及自基部11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12。所述对接舌板12设有相对设置的上、下表面121、122、自所述上表面121向上突伸的凸块120、设置于所述上、下表面121、122及凸块120上的端子槽123以及凹设于所述对接舌板12前端的若干凹槽124,所述端子槽123自对接舌板12向后贯穿所述基部11。所述每一端子槽123在对接舌板12处的宽度相同且对应收容有导电端子2。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若干信号端子及间隔排列于相邻两对信号端子之间的接地端子。每一导电端子2设有暴露排列于对接舌板12上的接触部21、延伸于绝缘本体1外的尾部23及位于接触部21与尾部23之间并固持于基部11的固持部22。所述导电端子2均呈平板状并自后向前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1,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对接舌板12的下表面122并排布成一排的第一端子组2a、设置在所述对接舌板12的上表面121并位于突块120左侧的一排第二端子组2b、设置在所述对接舌板12上表面121并位于突块120右侧的一排第三端子组2c以及设置在所述突块120上的第四端子组2d。所述第一端子组2a包括若干对差分信号端子S1及若干接地端子G1,所述接地端子G1间隔排列于相邻两对差分信号端子S1之间;所述第二端子组2b同样包括间隔排列的若干对差分信号端子S2及接地端子G2;所述第三端子组2c包括用于传输电源的电源端子P1;所述第四端子组2d包括差分信号端子S4及电源端子P4。所述电连接器100在对应每一信号端子的接触部21的前方设置有用于刮擦的金属片3,所述金属片3镶埋成型于绝缘本体1。所述金属片3位于所述接触部21的正前方,所述金属片3及导电端子2均容纳在所述端子槽内。所述金属片3与所述接触部21相互间隔设置,所述金属片3与接触部21之间形成的间距d1大于或等于0.05毫米。所述金属片3的宽度等于接触部21,所述金属片3的长度小于所述接触部21。所述金属片3、接触部21的前端均设有倾斜延伸的导引斜面31、211,以使对接连接器200对接时更加方便。在本专利技术中,从所述金属片3最前端到所述信号端子的接触部21最后端的长度为3.9mm,即与协会标准保持一致。如此设置,在保持产品与协会标准一致的情况下,还可以提升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对接时的阻抗,减小对接连接器和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互配之后由于电容效应带来的阻抗不匹配的现象。所述接地端子则未设置所述金属片3;所述接地端子的最前端较所述金属片3的前端向前凸伸。所述每对信号端子的两个金属片前端、相邻的两接地端子的接触部之间对应设有凹槽124。本专利技术优选地,在第一端子组2a和第二端子组2b中的差分信号端子S1及S2的接触部的前端设有金属片3,请参图10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相邻两个所述金属片3’部一体成型,所述一体成型的金属片3’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对应两个信号端子的接触部21的宽度之和。如此设置,同样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排列在所述对接舌板的接触部,若干上述导电端子包括信号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在对应每一信号端子的接触部的前方设置有用于刮擦的金属片,所述金属片位于所述接触部的正前方且与所述接触部相互间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排列在所述对接舌板的接触部,若干上述导电端子包括信号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在对应每一信号端子的接触部的前方设置有用于刮擦的金属片,所述金属片位于所述接触部的正前方且与所述接触部相互间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与接触部之间形成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05毫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的宽度等于接触部,所述金属片的长度小于所述接触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金属片部一体成型,所述一体成型的金属片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对应两个接触部宽度之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镶埋成型于绝缘本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朦杨娜张衍智萧裕三萧世伟
申请(专利权)人:富鼎精密工业郑州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