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波多普勒雷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1594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波多普勒雷达,涉及微波雷达领域。它包括三极管、肖特基二极管、收发天线、中频电路、闭环导线,所述收发天线为将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合一的天线;所述闭环导线上设有三个引脚,第一引脚经第二电容后与第三电阻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引脚经第三电容后与收发天线连接,第三引脚经第四电阻后与中频电路连接,且中频电路输入端经第五电容后接地;所述肖特基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引脚及第二引脚连接,肖特基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引脚及第三连接,肖特基二极管的空余电极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体积只有现有微波多普勒雷达体积的1/2~1/4,其感应距离以及电气特性却都完全能满足认证和客户需求。

A microwave Doppler rad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波多普勒雷达
本技术涉及微波雷达
,尤其涉及一种微波多普勒雷达。
技术介绍
发射/接收天线是微波多普勒雷达的主要部件,发射/接收天线的数量关系到微波多普勒雷达的体积,天线越多微波多普勒雷达的尺寸也就越大。目前,现有的微波多普勒雷达(如传统的10.525Ghz和10.687Ghz)都是采用的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分离的设计方式(也即信号发射与信号接收使用不同的天线,典型原理图如图1所示)。上述现有的微波多普勒雷达具有方向性好、增益高、损耗低、感应距离远的特点,但这种现有的微波多普勒雷达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其主要问题在于:由于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用不同的天线,从而导致现有的微波多普勒雷达的整体体积较大(如现有的微波多普勒雷达的尺寸一般在47mmX36mm左右,典型的收发分离原理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由于现有的微波多普勒雷达的体积较大(如传统的10.525Ghz和10.687Ghz微波多普勒雷达),故现有的微波多普勒雷达一般只能应用到对传感器尺寸没有小型化要求的产品中(如工业产品制动控制,大型感应灯具等产品),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微波多普勒雷达。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波多普勒雷达,包括三极管、肖特基二极管、收发天线和中频电路,还包括形成了闭合回路的闭环导线,所述收发天线为将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合一的天线;所述闭环导线上设有三个引脚,三个引脚分别为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其中,所述第一引脚经第二电容后与第三电阻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引脚经第三电容后与收发天线连接,第三引脚经第四电阻后与中频电路连接,且中频电路输入端经第五电容后接地;所述肖特基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引脚及第二引脚连接,肖特基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引脚及第三连接,肖特基二极管的空余电极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还包括微带低通滤波器,所述带低通滤波器的一端经第三电容后与收发天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源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用于滤除电网带来的高频杂波脉冲的第四电容。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经微带柱后与第三电阻的输出端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经第二电阻后接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一端经第一电阻后接地,另一端经第一电容后与第三电阻的输出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将原本必须收发分离的天线设计方案改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合一的结构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电路结构进行了适当优化。从而使得本技术在不影响微波多普勒雷达使用性以及感应范围的前提下,大大减小了传统的微波多普勒雷达的体积,将传统的微波多普勒雷达小型化,能更好适用于更多感应距离要求不太远,或产品的外壳尺寸有较高要求的产品中(比如室内灯具)。2、本技术的体积只有现有微波多普勒雷达体积(收发分离式微波多普勒雷达)的1/2~1/4,感应距离以及电气特性却都完全能满足认证和客户需求,在小型灯具以及只能应用10.525/10.687Ghz频段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很大应用空间,同时,本技术由于小型化的设计也大大降低了微波多普勒雷达的成本。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为现有的微波多普勒雷达的电路原理图;图2为现有的微波多普勒雷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微波多普勒雷达的电路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微波多普勒雷达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一种10.525Ghz小型微波多普勒雷达的天线的尺寸参数,图6~图8为第一种10.525Ghz小型微波多普勒雷达的性能参数示意图。图9~图10为第二种10.525Ghz小型微波多普勒雷达的天线的尺寸参数,图11~图13为第二种10.525Ghz小型微波多普勒雷达的性能参数示意图。图14~图15为第三种10.525Ghz小型微波多普勒雷达的天线的尺寸参数,图16~图18为第三种10.525Ghz小型微波多普勒雷达的性能参数示意图。图19~图20为第一种10.687Ghz小型微波多普勒雷达的天线的尺寸参数,图21~图23为第一种10.687Ghz小型微波多普勒雷达的性能参数示意图。图24为第二种10.687Ghz小型微波多普勒雷达的天线的尺寸参数,图25~图27为第二种10.687Ghz小型微波多普勒雷达的性能参数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微波多普勒雷达收发天线分离的传统设计方式,而导致的传统的微波多普勒雷达(如10.525Ghz和10.687Ghz的微波多普勒雷达)体积较大,本申请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微波多普勒雷达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尽量减小微波多普勒雷达的体积。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更为清楚,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采用新的设计方式,本申请将传统的收发分离设计改为收发合一的设计方案,将两幅天线的工作集合到一幅天线上,大大减小了传统的微波多普勒雷达(如10.525/10.687Ghz的微波多普勒雷达)的体积。如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微波多普勒雷达,包括三极管Q1、肖特基二极管D1、电源1、收发天线ANT和中频电路IF,所述电源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电阻R3R3,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经第二电阻R2后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R3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一端经第一电阻R1后接地,另一端经第一电容C1后与第三电阻R3的输出端连接;本技术还包括形成了闭合回路的闭环导线2,所述收发天线ANT为将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合一的天线;所述闭环导线2上设有三个引脚,三个引脚分别为第一引脚3、第二引脚4和第三引脚5,其中,所述第一引脚3经第二电容C2后与第三电阻R3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引脚4经第三电容C3后与收发天线ANT连接,第三引脚5经第四电阻R4后与中频电路IF连接,且中频电路IF输入端经第五电容C5后接地;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引脚3及第二引脚4连接,肖特基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一引脚3及第三连接,肖特基二极管D1的空余电极接地。实际工作时,由于本申请主要是针对天线的改进,虽然电路需要电源,但由于天线不包含电源,因此避免产生误解,本申请的电源3没有被写入新的权利要求书中。优选的,本技术还包括微带低通滤波器6,所述带低通滤波器6的一端经第三电容C3后与收发天线ANT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引脚4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源1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用于滤除电网带来的高频杂波脉冲的第四电容C4。优选的,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经微带柱7后与第三电阻R3的输出端连接。实际工作时,本技术的三极管的型号优选为CKR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波多普勒雷达,包括三极管(Q1)、肖特基二极管(D1)、收发天线(ANT)和中频电路(IF),其特征在于:/n还包括形成了闭合回路的闭环导线(2),所述收发天线(ANT)为将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合一的天线;/n所述闭环导线(2)上设有三个引脚,三个引脚分别为第一引脚(3)、第二引脚(4)和第三引脚(5),其中,所述第一引脚(3)经第二电容(C2)后与第三电阻(R3)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引脚(4)经第三电容(C3)后与收发天线(ANT)连接,第三引脚(5)经第四电阻(R4)后与中频电路(IF)连接,且中频电路(IF)输入端经第五电容(C5)后接地;/n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引脚(3)及第二引脚(4)连接,肖特基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一引脚(3)及第三引脚(5)连接,肖特基二极管(D1)的空余电极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波多普勒雷达,包括三极管(Q1)、肖特基二极管(D1)、收发天线(ANT)和中频电路(IF),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形成了闭合回路的闭环导线(2),所述收发天线(ANT)为将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合一的天线;
所述闭环导线(2)上设有三个引脚,三个引脚分别为第一引脚(3)、第二引脚(4)和第三引脚(5),其中,所述第一引脚(3)经第二电容(C2)后与第三电阻(R3)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引脚(4)经第三电容(C3)后与收发天线(ANT)连接,第三引脚(5)经第四电阻(R4)后与中频电路(IF)连接,且中频电路(IF)输入端经第五电容(C5)后接地;
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引脚(3)及第二引脚(4)连接,肖特基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一引脚(3)及第三引脚(5)连接,肖特基二极管(D1)的空余电极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仪刘思媛刘宁
申请(专利权)人:南充鑫源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