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1559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以及依次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发光层包括PFO主体材料以及掺杂在所述PFO主体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具有自旋交叉性质的分子基磁性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有效抑制PFO的发光峰向长波偏移,实现了器件的强烈蓝光纯正发射。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its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s)具有全固化、自发光效率高,功耗低、发光色彩丰富、工艺简单、可以实现柔性等突出优点,在高端显示等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五年来,在工业界和学术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s)技术已经得到了飞速的进步。同现在主流LCD显示技术相比,OLED具有以下突出特点:(1)全固化薄膜器件;(2)自发光,效率高,功耗低;(3)发光色彩丰富,比较容易实现彩色显示;(4)工艺简单,可以实现柔性屏幕。由于这些突出优点,OLED技术已经成为现在显示市场的高端核心部件。对于RGB彩色OLED显示技术,蓝光有机材料非常重要。在现有各种OLED蓝光材料中,聚芴(PFO)是一种刚性平面联苯结构的化合物,具有高稳定性,非常容易成膜。其能隙大于2.95eV,薄膜的荧光量子效率可达80%以上,是一种备受产业界期待的蓝色发光材料。但是,经过数十年的系统研究发现,PFO有一个非常严重的缺点,即PFO的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峰出现长波偏移,会产生绿色发光带,这严重影响了PFO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饱和色纯度,也严重制约了其产业化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PFO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峰出现长波偏移,会产生绿色发光带,进而影响器件饱和色纯度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显示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以及依次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发光层包括PFO主体材料以及掺杂在所述PFO主体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具有自旋交叉性质的分子基磁性材料。优选的,所述分子基磁性材料的掺杂浓度不大于20wt%。优选的,所述PFO主体材料和所述分子基磁性材料的质量比为10:0.1-1.5;优选的,所述PFO主体材料和所述分子基磁性材料的质量比为10:1。优选的,所述分子基磁性材料为Fe(NH2trz)3·(BF4)2。优选的,所述发光层的厚度不大于100nm。优选的,所述发光层的厚度为40-80nm;优选的,所述发光层的厚度为65nm。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层和发光层之间设置有第一有机功能层,所述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设置有第二有机功能层。优选的,所述第一有机功能层包括空穴注入层,所述第二有机功能层包括电子注入层;所述空穴注入层包括PEDOT材料和PSS材料,所述电子注入层包括CsCl材料。优选的,所述PEDOT材料和PSS材料的质量比为1:10-3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发光层中,通过在PFO主体材料中掺杂至少一种具有自旋交叉性质的分子基磁性材料,该分子基磁性材料在不同的自旋态下会表现出不同的光电性质,其特殊的电子自旋态很容易调制周围有机分子的光电属性,同时这些不同的自旋态易与其周围的PFO分子的电子自旋态和光子态密度进行耦合,这种耦合作用能够“剪断”PFO在电致发光过程中被氧化为芴酮的通道,从而成功抑制了PFO的发光峰向长波偏移,实现了器件的强烈蓝光纯正发射,解决了困扰业界多年的聚芴异常绿光难题。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进一步的,所述分子基磁性材料的掺杂浓度不大于20wt%。上述特定的掺杂量可有效保证器件的强烈蓝光纯正发射,有效抑制PFO的发光峰向长波偏移,保证了器件的饱和色纯度。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进一步的,所述分子基磁性材料为Fe(NH2trz)3·(BF4)2。本专利技术首次将Fe(NH2trz)3·(BF4)2掺杂到PFO中,在Fe(NH2trz)3·(BF4)2中,Fe离子处于正八面体强配位场,在这些配位场强作用下,电子存在低自旋或高自旋这两种不同的排布方式,Fe离子的5个简并d轨道能级将分别分裂为能级较高的轨道能级和能级较低的轨道能级,而d电子的排布方式遵循能量最低原理还是洪特规则,这由配位场分裂能和电子成对能的相对大小所决定,如果配位场分裂能大于电子成对能,d电子排布就遵循能量最低原理,其先填满能量较低的轨道,形成低自旋态(LS)的电子排布方式,如果配位场分裂能大于电子成对能,其排布方式遵循洪特规则,此时尽可能保持最多的未成对电子数,形成高自旋态(HS)的电子排布方式,这些不同的自旋态易与其周围的PFO分子的电子自旋态和光子态密度进行耦合,这种耦合能够“剪断”PFO在电致发光过程中被氧化为芴酮的通道,从而成功抑制了PFO的发光峰向长波偏移,实现了器件的强烈蓝光纯正发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对比例1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EL谱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对比例2制备的PFO薄膜的光致发光PL谱和电致发光EL谱的对比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EL谱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对比例1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磁电导测试图。其中,1、阳极;2、空穴注入层;3、发光层;4、电子注入层;5、阴极。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下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所述最佳实施方式,不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和保护范围构成限制,任何人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或是将本专利技术与其他现有技术的特征进行组合而得出的任何与本专利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产品,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实验步骤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常规实验步骤的操作或条件即可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试剂产品。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以及依次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发光层包括PFO主体材料以及掺杂在所述PFO主体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具有自旋交叉性质的分子基磁性材料。本专利技术不对基板的材料做具体限定,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基板包括玻璃基板,也可为柔性基板。所述第一电极层为阳极,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层为ITO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为阴极,可选的,所述第二电极层为金属Al层。本专利技术不对第一电极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厚度做具体限定。可选的,所述发光层的厚度不大于100nm;优选的,所述发光层的厚度为40-80nm;优选的,所述发光层的厚度为65nm。可选的,所述第二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以及依次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包括PFO主体材料以及掺杂在所述PFO主体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具有自旋交叉性质的分子基磁性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以及依次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包括PFO主体材料以及掺杂在所述PFO主体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具有自旋交叉性质的分子基磁性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基磁性材料的掺杂浓度不大于20wt%。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FO主体材料和所述分子基磁性材料的质量比为10:0.1-1.5;
优选的,所述PFO主体材料和所述分子基磁性材料的质量比为10:1。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基磁性材料为Fe(NH2trz)3·(BF4)2。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的厚度不大于100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连斌关云霞钱雅翠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