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颜面部解剖教学的建模方法及教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13954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颜面部解剖教学的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三维颅骨模型的构建;额区解剖结构构建;眶区解剖结构构建;颞区解剖结构构建;构建的额区、眶区和颞区解剖结构连接;颜面部解剖模型的生成。通过构建三维数字化的颜面部解剖模型为基础,建立颜面部解剖教学模型,构建的三维数字化颜面解剖模型,包括三维颅骨模型、额区、眶区和颞区解剖结构的层次结构和动静脉结构,并在上述的解剖模型上设计可变参数的变量控制,通过对模型的灵活调整,依赖于数据库参数建立的解剖模型,高度还原解剖结构,同时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扩展性,适合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A modeling method and teaching system of facial anatomy teac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颜面部解剖教学的建模方法及教学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面部解剖教学运
,具体的涉及一种颜面部解剖教学的建模方法及教学系统。
技术介绍
微创化是现代外科的发展方向,各个专业都在开拓相应的微创手术技术,微创操作的最大优点是减少了对人体的创伤、缩短了恢复期、降低了并发症的风险、跟上了现代社会快生活的节奏;微创整形美容技术主要是指微小的手术和创伤微小或无创的操作,目前,主要是指注射类操作(包括肉毒毒素、皮肤填充剂、脂肪注射等)、线技术操作(各类埋线提升技术)、激光光电类操作(作用于深部组织的面部紧致类操作),这些操作主要作用在面部软组织的各个层次,与面部的解剖结构关系密切,因此需要熟悉面部表情肌的解剖结构及力学关系;了解面部不同层次脂肪的分布以及血管走向;了解不同区域皮下脂肪的分布和韧带的位置;需要熟知不同部位皮下脂肪的厚度已经面神经的分布等。因此,面部解剖结构的学习,对于微创整形美容操作的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最大程度的获取治疗效果、最小可能的发生并发症,掌握操作区域的解剖结构是不二法门,而面部解剖结构的教学,如果依赖传统的面部解剖图册、实体教学模型等进行教学,如CN205318731U公开的一种面部解剖模型,可以进行展示,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实操练习,同时参与模型制作,利于学生掌握复杂的面部结构和相互的位置关系。上述面部解剖模型包括:颅骨本体以及根据面部结构附着于颅骨本体表面的仿肌肉模块和仿血管模块,仿肌肉模块和仿血管模块均与颅骨本体可拆卸式连接。但是,实体化的教学模型,对于现代化教学来说还是存在弊端,如可修改性、灵活性较差,其次,批量生产和使用的成本和实际困难较高,普通情况下只能有1个或几个模型,不易于师生交流和教学;同时,精确的教学模型对工艺要求较高,可修改性和编辑性几乎为零,不易于现代化数字化的教学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颜面部解剖教学的建模方法及教学系统,通过构建三维数字化的颜面部解剖模型为基础,建立颜面部解剖教学模型,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扩展性,适合推广应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颜面部解剖教学的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三维颅骨模型的构建从数据库获取颅骨参数平均值,构建三维颅骨模型,构建的三维颅骨模型的各变量设为可调整,以六视图加立体图形式呈现,且为一个整体;步骤2.额区解剖结构构建额区的层次结构和动脉结构的构建,额区的层次机构包括皮肤、皮下组织、额肌和骨膜的构建,构建参数来源于数据库,额区的动脉结构依据数据库进行构建,包括三条营养动脉,分别为滑车上动脉,眶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步骤3.眶区解剖结构构建眶区的层次结构和动脉结构的构建,额区的层次机构包括皮肤、皮下组织、眶部肌肉、肌肉深面的脂肪和骨膜的构建,构建参数来源于数据库,额区的动脉结构根据数据库进行构建,包括眶下动脉、鼻背动脉、内眦动脉;步骤4.颞区解剖结构构建颞区的层次结构、动脉和静脉结构的构建,颞区的层次机构包括皮肤、皮下组织、颞浅筋膜、颞中筋膜、颞深筋膜浅层、颞脂肪垫、颞深筋膜深层、颊脂肪垫颞突、颞肌和骨膜的构建,构建参数来源于数据库,颞区的动脉根据数据库进行构建,主要包括颞浅动脉、颞中动脉、颞深前动脉,颞区的静脉根据数据库进行构建,颞区的静脉与动脉同名,比较重要的有颞浅静脉、哨兵静脉、颞中静脉、颞深前静脉、颞深后静脉;步骤5.构建的额区、眶区和颞区解剖结构连接将步骤2-4构建的额区、眶区和颞区解剖结构按照解剖结构将各区组织相互连接在一起导通;步骤6.颜面部解剖模型的生成将的额区、眶区和颞区解剖结构对应构建于三维颅骨模型上获得三维的颜面部解剖模型。进一步的,所述三维颅骨模型、额区、眶区和颞区解剖结构均可单独选取并进行放大操作,额区、眶区和颞区解剖结构的层次结构和动静脉结构也可单独选取并填充颜色。进一步的,所述三维颅骨模型、额区、眶区和颞区解剖结构的层次结构和动静脉结构在构建过程中进行文字录入,选取对应区域后显示该区域的分类命名;所述显示该区域的分类命名的方式为语音或文字。进一步的,所述三维颅骨模型、额区、眶区和颞区解剖结构的层次结构和动静脉结构在构建成型后可通过对各变量的修改重新成型,修改的方式为选取对应构件后进行参数修改;各结构的参数在构建过程设置可修改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颜面部解剖教学建模的颜面部解剖教学系统;所述颜面部解剖教学系统包括颜面部解剖模型、云服务器、显示或投影设备、输入设备和语音设备,颜面部解剖模型的源文件存储于云服务器,通过局域网或无线网访问,构建好的颜面部解剖模型可通过显示或投影设备进行显示投影,输入设备对颜面部解剖模型进行参数调整和构件选择,同时可通过语音设备进行讲解。进一步的,所述颜面部解剖教学系统可通过移动端进行访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颜面部解剖教学的建模方法及教学系统在颜面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颜面部解剖教学的建模方法及教学系统,通过构建三维数字化的颜面部解剖模型为基础,建立颜面部解剖教学模型,构建的三维数字化颜面解剖模型,包括三维颅骨模型、额区、眶区和颞区解剖结构的层次结构和动静脉结构,并在上述的解剖模型上设计可变参数的变量控制,通过对模型的灵活调整,依赖于数据库参数建立的解剖模型,高度还原解剖结构,同时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扩展性;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对解剖模型各个区域进行选择标识、填充以及局部放大,同时可以对各个位置的参数进行改动,适应性较广;本专利技术的颜面部解剖教学的建模方法及教学系统,通过输入设备控制变量,同时由显示或投影设备进行显示,便于教学操作和实际操作模拟,适合颜面部解剖教学应用,适合实际操作模拟应用。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颜面部解剖教学的建模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颜面部解剖教学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实施例1一种颜面部解剖教学的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三维颅骨模型的构建从数据库获取颅骨参数平均值,构建三维颅骨模型,构建的三维颅骨模型的各变量设为可调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颜面部解剖教学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三维颅骨模型的构建/n从数据库获取颅骨参数平均值,构建三维颅骨模型,构建的三维颅骨模型的各变量设为可调整,以六视图加立体图形式呈现,且为一个整体;/n步骤2.额区解剖结构构建/n额区的层次结构和动脉结构的构建,额区的层次机构包括皮肤、皮下组织、额肌和骨膜的构建,构建参数来源于数据库,额区的动脉结构依据数据库进行构建,包括三条营养动脉,分别为滑车上动脉,眶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n步骤3.眶区解剖结构构建/n眶区的层次结构和动脉结构的构建,额区的层次机构包括皮肤、皮下组织、眶部肌肉、肌肉深面的脂肪和骨膜的构建,构建参数来源于数据库,额区的动脉结构根据数据库进行构建,包括眶下动脉、鼻背动脉、内眦动脉;/n步骤4.颞区解剖结构构建/n颞区的层次结构、动脉和静脉结构的构建,颞区的层次机构包括皮肤、皮下组织、颞浅筋膜、颞中筋膜、颞深筋膜浅层、颞脂肪垫、颞深筋膜深层、颊脂肪垫颞突、颞肌和骨膜的构建,构建参数来源于数据库,颞区的动脉根据数据库进行构建,主要包括颞浅动脉、颞中动脉、颞深前动脉,颞区的静脉根据数据库进行构建,颞区的静脉与动脉同名,比较重要的有颞浅静脉、哨兵静脉、颞中静脉、颞深前静脉、颞深后静脉;/n步骤5.构建的额区、眶区和颞区解剖结构连接/n将步骤2-4构建的额区、眶区和颞区解剖结构按照解剖结构将各区组织相互连接在一起导通;/n步骤6.颜面部解剖模型的生成/n将的额区、眶区和颞区解剖结构对应构建于三维颅骨模型上获得三维的颜面部解剖模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颜面部解剖教学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三维颅骨模型的构建
从数据库获取颅骨参数平均值,构建三维颅骨模型,构建的三维颅骨模型的各变量设为可调整,以六视图加立体图形式呈现,且为一个整体;
步骤2.额区解剖结构构建
额区的层次结构和动脉结构的构建,额区的层次机构包括皮肤、皮下组织、额肌和骨膜的构建,构建参数来源于数据库,额区的动脉结构依据数据库进行构建,包括三条营养动脉,分别为滑车上动脉,眶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
步骤3.眶区解剖结构构建
眶区的层次结构和动脉结构的构建,额区的层次机构包括皮肤、皮下组织、眶部肌肉、肌肉深面的脂肪和骨膜的构建,构建参数来源于数据库,额区的动脉结构根据数据库进行构建,包括眶下动脉、鼻背动脉、内眦动脉;
步骤4.颞区解剖结构构建
颞区的层次结构、动脉和静脉结构的构建,颞区的层次机构包括皮肤、皮下组织、颞浅筋膜、颞中筋膜、颞深筋膜浅层、颞脂肪垫、颞深筋膜深层、颊脂肪垫颞突、颞肌和骨膜的构建,构建参数来源于数据库,颞区的动脉根据数据库进行构建,主要包括颞浅动脉、颞中动脉、颞深前动脉,颞区的静脉根据数据库进行构建,颞区的静脉与动脉同名,比较重要的有颞浅静脉、哨兵静脉、颞中静脉、颞深前静脉、颞深后静脉;
步骤5.构建的额区、眶区和颞区解剖结构连接
将步骤2-4构建的额区、眶区和颞区解剖结构按照解剖结构将各区组织相互连接在一起导通;
步骤6.颜面部解剖模型的生成
将的额区、眶区和颞区解剖结构对应构建于三维颅骨模型上获得三维的颜面部解剖模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婉莹张小禹徐莹莹朱烨张连波胡进平刘莹赵恬张博威苏哲吴雨衡蔡医擎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