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和空气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1118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机和空气调节装置,风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出口;分流结构,沿风机的出风方向,分流结构遮挡出口的至少一部分,并与出口限定出出风口;其中,分流结构配置为适于引导气流由分流结构的周向流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风机包括壳体和分流结构,气流经过分流结构的分流后,由位于分流结构周向的出风口流出,一方面气流沿分流结构的周向流出,使得出风更加均匀,吹风感更好,对空间各个方向的排风效果一致,能够带来更好的出风效果;另一方面,气流仅由分流结构周向的出风口流出,使得分流结构顶部的面积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这一部分面积可以用来放置其他物品,使得分流结构上方的空间得以利用,提高了风机的实用性。

Fans and air conditio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机和空气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机、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空气净化系统100’是用于除去空气中的各类细小固体颗粒、有害气体的过滤系统,应用场景十分广泛,典型的应用场景为居家、医疗、工业、商业等方面的空气净化。如图1和图2所示,相关技术中大部分的空气净化系统100’都采用的离心风机结构实现吸风、送风功能,以此来对空气进行主动地循环净化。其中,空气净化系统100’包括:涡壳102’、涡舌104’及设置在涡壳102’内的叶轮106’,外框108’罩设在涡壳102’外,气流由涡壳102’的进口进入,经过叶轮106’的驱动后由出口110’流出,但由于离心风机的出风量及出风速度在涡舌104’一侧较强,其他地方气体流速较低,因此虽然出口110’处的出风面积很大,但气体仍主要从出口110’处靠近涡舌104’的一侧吹出,在整个出风面上气流分布很不均匀、吹风感较差,且在空间均匀性方面也不太好,会出现空间某一侧净化效果好于另几侧的现象,同时,这也造成了顶部出风面积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风机。本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风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出口;分流结构,沿风机的出风方向,分流结构遮挡出口的至少一部分,并与出口限定出出风口;其中,分流结构配置为适于引导气流由分流结构的周向流出。本技术提供的风机包括壳体和分流结构,壳体上设有出口,用于出风,分流结构对应出口设置,沿风机的出风方向,分流结构遮挡出口的至少一部分,以对流向出口的气流导流和分流,使得气流沿分流结构的周向流出风机,其中,分流结构与出口限定出出风口,气流经过分流结构的分流后,由位于分流结构周向的出风口流出,一方面气流沿分流结构的周向流出,使得出风更加均匀,吹风感更好,对空间各个方向的排风效果一致,能够带来更好的出风效果,且不会像相关技术中一样集中在某一部分流出,增加了出风范围;另一方面,气流仅由分流结构周向的出风口流出,使得分流结构顶部的面积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这一部分面积可以用来放置其他物品,使得分流结构上方的空间得以利用,提高了风机的实用性。可以理解的是,分流结构能够将风道内风量较多和/或风速较快的一侧的一部分风导向出风量较少和/或风速较慢的一侧,从而使得风道内各个位置风量均匀,进而气流沿分流结构的周向均匀地流出。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上述的风机,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分流结构包括:连接板,与壳体相连接,沿风机的出风方向,连接板位于出口的下游;分流部,与连接板相连接,位于连接板朝向出口的一侧。在该技术方案中,分流结构包括连接板和分流部,连接板与壳体相连接,用于将分流结构整体固定在壳体上,分流部与连接板相连接,位于连接板朝向出口的一侧,以实现对气流的分流和导流,进而气流经过分流部的分流和导流后由出风口流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风机的出风方向,分流部的横截面积增大。在该技术方案中,沿风机的出风方向,分流部的横截面积增大能够将气流逐渐向分流结构的外侧引导,进而扩大出风面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分流部的外侧壁呈流线型。在该技术方案中,气流经过流线型的分流部时流动损失较小,也即通过将分流部的外侧壁设置成流线型,能够对气流进行光滑的引导,减小流动损失,从而提高气动效率、提高空气调节装置的净化效果。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分流部远离连接板的一端呈弧形。在该技术方案中,分流部远离连接板的一端呈弧形,进而减小气流的流动损失,提高整体的气动效率。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风机的出风方向,分流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出口的上游。在该技术方案中,分流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出口的上游,也即分流结构的一部分位于壳体内侧,气流在壳体内经过分流结构的导流后流出出风口,分流结构的一部分设置在壳体内能够提高对气流的分流及导流效果,进而保证出风的均匀性。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分流结构在出口所在平面的投影中,完全遮挡出口。在该技术方案中,分流结构在出口所在平面的投影中,完全遮挡出风口,从而使得出风口沿竖直方向设置或向壳体外侧倾斜,进而引导气流向壳体周向扩散流动,而并非仅沿竖直方向流动,增加气流的流动范围。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壳体包括:涡壳,分流结构与涡壳相连接;涡舌,涡舌与涡壳相连接,涡舌与涡壳合围出出口;风机还包括:叶轮,设置在涡壳内。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包括涡壳和涡舌,叶轮设置在涡壳内,叶轮旋转将气流由涡壳的进口吸入涡壳,并驱动气流流向出风风道,最终由出风口流出。也即风机为离心风机,涡舌与涡壳合围出出口,离心风机出风量大,但气流在涡舌一侧的流速会很大,进而使得出口的气流不均匀,而本申请通过在出口处设置分流结构,使得离心风机的出风口呈环形围绕在分流结构的周侧,通过分流结构的分流及导流作用,使得气流均匀地沿出风口流出,增加了出风范围,提升了风机的吹风感。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分流结构与涡舌及涡壳限定出出风风道,出风口设置于出风风道上;其中,在出风风道内,分流结构与涡舌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分流结构与涡壳之间的距离。在该技术方案中,分流结构与涡舌及涡壳之间限定出出风风道,气流在出风风道内流动,最终在分流结构的分流下由分流结构周向的出风口流出,其中,在离心风机中,涡舌一侧的气流流速较快,进而出风量较大,在出风风道内分流结构与涡舌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分流结构与涡壳之间的距离,也即分流结构靠近涡舌设置,以将涡舌与分流结构之间限定的出风风道减小,进而减小涡舌一侧的出风量,并将多余的风量导向分流结构与涡壳之间限定的出风风道,以使得整个出风风道各个位置的出风量相同,进而使得出风口的出风更加均匀。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出的风机。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的空气调节装置,因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出的风机,因此具有风机的全部有益效果。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外框,风机设置于外框内。在该技术方案中,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外框,风机设置在外框内,且外框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风机的进口相连通,第二开口与风机的出口相连通。进一步地,空气调节装置为空调器或空气净化器。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空气净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空气净化系统的俯视图。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00’空气净化系统,102’涡壳,104’涡舌,106’叶轮,108’外框,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出口;/n分流结构,沿所述风机的出风方向,所述分流结构遮挡所述出口的至少一部分,并与所述出口限定出出风口;/n其中,所述分流结构配置为适于引导气流由所述分流结构的周向流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出口;
分流结构,沿所述风机的出风方向,所述分流结构遮挡所述出口的至少一部分,并与所述出口限定出出风口;
其中,所述分流结构配置为适于引导气流由所述分流结构的周向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结构包括:
连接板,与所述壳体相连接,沿所述风机的出风方向,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出口的下游;
分流部,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接,位于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出口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风机的出风方向,所述分流部的横截面积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部的外侧壁呈流线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部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呈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风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龙珍高科科谢佳伟毕志雨胡斯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