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斜推料炉排燃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1015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斜推料炉排燃烧装置,其结构包括锅炉本体和液压给料机,所述锅炉本体包括进料口、风室、倾斜炉排、落灰口、第一炉拱、第二炉拱、水冷壁管、对流管束、上锅筒和下锅筒,所述液压给料机的出料端与所述进料口连接,所述倾斜炉排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料口的下部,所述倾斜炉排的另一端倾斜向下设置,所述风室设有复数个且均设于所述倾斜炉排的下部,在所述倾斜炉排的另一端底部设有液压推灰杆,所述第一炉拱与所述倾斜炉排之间形成第一燃烧室,所述第二炉拱与所述第一炉拱之间形成第二燃烧室,所述上锅筒与下锅筒之间形成对流烟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燃料的燃烧效率,同时减少了NO

A new type of inclined pusher grate combus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斜推料炉排燃烧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新型斜推料炉排燃烧装置,属于锅炉设备

技术介绍
生物质燃烧设备是一种以植物废料为燃烧介质的加热设备,其被广泛应用于锅炉、压铸机、工业炉窑、焚烧炉、熔炼炉、厨房设备、干燥设备、食品烘干设备、熨烫设备、烤漆设备、公路筑路机械设备、工业退火炉、沥青加热设备等各种热能行业;加强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由之路,“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的约束性目标,随着国家对高耗能、高污染设备的严格控制,要求部分地区工业锅炉燃料只能采用燃生物质锅炉和燃气锅炉,以减少了NOX的排放,但是,传统的生物质锅炉存在燃料利用率不高,热损失严重,造成巨大的成本浪费,同时产生的烟气中NOX和烟尘含量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目前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斜推料炉排燃烧装置,以解决生物质燃烧设备的燃料燃烧不稳定、燃烧效率低,NOX和烟尘排放浓度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斜推料炉排燃烧装置,包括锅炉本体和液压给料机,所述锅炉本体包括进料口、风室、倾斜炉排、落灰口、第一炉拱、第二炉拱、水冷壁管、对流管束、上锅筒和下锅筒,所述进料口设于所述锅炉本体的一侧,所述液压给料机的出料端与所述进料口连接,所述倾斜炉排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料口的下部,所述倾斜炉排的另一端倾斜向下设置,所述风室设有复数个且均设于所述倾斜炉排的下部,在所述倾斜炉排的另一端底部设有液压推灰杆,所述落灰口设于所述锅炉本体的底部,且位于所述液压推灰杆的伸缩端的同侧,所述第一炉拱设于所述倾斜炉排的上方,且固定于所述锅炉本体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二炉拱设于所述第一炉拱的上方,且固定于所述锅炉本体的内壁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炉拱和所述第二炉拱均沿所述倾斜炉排的倾斜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炉拱与所述倾斜炉排之间形成第一燃烧室,所述第二炉拱与所述第一炉拱之间形成第二燃烧室,所述第一燃烧室与所述第二燃烧室连通且呈S型结构,所述水冷壁管嵌入设置于所述锅炉本体的内壁,所述上锅筒设于所述锅炉本体的顶部,所述下锅筒相对设置于所述上锅筒的下部,所述上锅筒与下锅筒之间形成对流烟道,所述对流管束设于所述对流烟道内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锅筒和下锅筒,所述对流烟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燃烧室连通,且另一端设置有出烟口。进一步的,还包括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分别连接所述液压给料机和液压推灰杆工作。更进一步的,所述液压装置为液压泵站。进一步的,所述风室数量为三个,且各个所述风室上均设有调风门。进一步的,所述锅炉本体前端还开设有多个炉门,且各个炉门沿所述倾斜炉排的倾斜方向依次设置。更进一步的,所述炉门的数量为三个。进一步的,所述锅炉本体一侧还设有多根落灰管,各根所述落灰管均垂设于所述对流烟道的下部,且一端均与所述对流烟道连通。更进一步的,所述落灰管的数量为三根。进一步的,所述倾斜炉排的倾斜角度为25°~38°。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装置采用鳞片状倾斜炉排结构,大块的燃料进入锅炉本体内得以均匀布料以及多个风室布风使燃料在第一燃烧室内疏松燃烧,从而使大块的燃料与空气完全混合,小颗粒的燃料在炉内通过倾斜炉排的喷风口将燃料悬浮燃烧,并且未燃烬的燃料及挥发份气体进入第二燃烧室进一步燃烧,S型结构设计,延长小颗粒燃料及挥发份气体在炉内的停留时间,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2、燃料适用范围广,可燃块状、粉状、干料、湿料等燃料。3、锅炉采用分段燃烧结构,以有效控制炉内的NOX和解决生物质燃料燃烧炉膛温度以及燃烧不稳定、燃烧效率低,烟尘排放浓度高的问题,因为NOX在炉内形成主要有热力型、快速型和燃料型,该锅炉本体采用低氮燃烧技术进行设计,采用多个风室布风保证燃料燃烧充分以及通过调风门严格控制提供燃烧的空气量,避免过多的空气进入导致氮在高温下与氧反应生成NOX过量;节能环保。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锅炉本体-1、液压给料机-2、液压推灰杆-3、第一燃烧室-4、第二燃烧室-5、对流烟道-6、液压装置-7、进料口-11、风室-12、倾斜炉排-13、落灰口-14、第一炉拱-15、第二炉拱-16、水冷壁管-17、对流管束-18、上锅筒-19、下锅筒-20、落灰管-21、炉门-22、出烟口-601、调风门-1201。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斜推料炉排燃烧装置,包括锅炉本体1和液压给料机2,所述锅炉本体1包括进料口11、风室12、倾斜炉排13、落灰口14、第一炉拱15、第二炉拱16、水冷壁管17、对流管束18、上锅筒19和下锅筒20,所述进料口11设于所述锅炉本体1的一侧,所述液压给料机2的出料端与所述进料口11连接,所述倾斜炉排1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料口11的下部,所述倾斜炉排13的另一端倾斜向下设置,所述风室12设有三个且均设于所述倾斜炉排13的下部,各个所述风室12上均设有调风门1201,在所述倾斜炉排13的另一端底部设有液压推灰杆3,所述落灰口14设于所述锅炉本体1的底部,且位于所述液压推灰杆3的伸缩端的同侧,所述第一炉拱15设于所述倾斜炉排13的上方,且固定于所述锅炉本体1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二炉拱16设于所述第一炉拱15的上方,且固定于所述锅炉本体1的内壁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炉拱15和所述第二炉拱16均沿所述倾斜炉排13的倾斜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炉拱15与所述倾斜炉排13之间形成第一燃烧室4,所述第二炉拱16与所述第一炉拱15之间形成第二燃烧室5,所述第一燃烧室4与所述第二燃烧室5连通且呈S型结构,所述水冷壁管17嵌入设置于所述锅炉本体1的内壁,所述上锅筒19设于所述锅炉本体1的顶部,所述下锅筒20相对设置于所述上锅筒19的下部,且所述上锅筒19与下锅筒20之间形成对流烟道6,所述对流管束18设于所述对流烟道6内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锅筒19和下锅筒20,所述对流烟道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燃烧室5连通,且另一端设置有出烟口601,所述锅炉本体1一侧还设有三根落灰管21,各根所述落灰管21均垂设于所述对流烟道6的下部,且一端均与所述对流烟道6连通。具体的,还包括液压装置7,所述液压装置7分别连接所述液压给料机2和液压推灰杆3工作;在本实施例中,液压装置7优选采用液压泵站。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锅炉本体1前端还开设有三个炉门22,且各个炉门22沿倾斜炉排13的倾斜方向依次设置,多个炉门22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对锅炉本体1内的燃烧情况进行点火、观察以及处理异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斜推料炉排燃烧装置,包括锅炉本体和液压给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本体包括进料口、风室、倾斜炉排、落灰口、第一炉拱、第二炉拱、水冷壁管、对流管束、上锅筒和下锅筒,所述进料口设于所述锅炉本体的一侧,所述液压给料机的出料端与所述进料口连接,所述倾斜炉排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料口的下部,所述倾斜炉排的另一端倾斜向下设置,所述风室设有复数个且均设于所述倾斜炉排的下部,在所述倾斜炉排的另一端底部设有液压推灰杆,所述落灰口设于所述锅炉本体的底部,且位于所述液压推灰杆的伸缩端的同侧,所述第一炉拱设于所述倾斜炉排的上方,且固定于所述锅炉本体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二炉拱设于所述第一炉拱的上方,且固定于所述锅炉本体的内壁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炉拱和所述第二炉拱均沿所述倾斜炉排的倾斜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炉拱与所述倾斜炉排之间形成第一燃烧室,所述第二炉拱与所述第一炉拱之间形成第二燃烧室,所述第一燃烧室与所述第二燃烧室连通且呈S型结构,所述水冷壁管嵌入设置于所述锅炉本体的内壁,所述上锅筒设于所述锅炉本体的顶部,所述下锅筒相对设置于所述上锅筒的下部,所述上锅筒与下锅筒之间形成对流烟道,所述对流管束设于所述对流烟道内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锅筒和下锅筒,所述对流烟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燃烧室连通,且另一端设置有出烟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斜推料炉排燃烧装置,包括锅炉本体和液压给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本体包括进料口、风室、倾斜炉排、落灰口、第一炉拱、第二炉拱、水冷壁管、对流管束、上锅筒和下锅筒,所述进料口设于所述锅炉本体的一侧,所述液压给料机的出料端与所述进料口连接,所述倾斜炉排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料口的下部,所述倾斜炉排的另一端倾斜向下设置,所述风室设有复数个且均设于所述倾斜炉排的下部,在所述倾斜炉排的另一端底部设有液压推灰杆,所述落灰口设于所述锅炉本体的底部,且位于所述液压推灰杆的伸缩端的同侧,所述第一炉拱设于所述倾斜炉排的上方,且固定于所述锅炉本体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二炉拱设于所述第一炉拱的上方,且固定于所述锅炉本体的内壁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炉拱和所述第二炉拱均沿所述倾斜炉排的倾斜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炉拱与所述倾斜炉排之间形成第一燃烧室,所述第二炉拱与所述第一炉拱之间形成第二燃烧室,所述第一燃烧室与所述第二燃烧室连通且呈S型结构,所述水冷壁管嵌入设置于所述锅炉本体的内壁,所述上锅筒设于所述锅炉本体的顶部,所述下锅筒相对设置于所述上锅筒的下部,所述上锅筒与下锅筒之间形成对流烟道,所述对流管束设于所述对流烟道内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锅筒和下锅筒,所述对流烟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燃烧室连通,且另一端设置有出烟口。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少雄黄迁建王聪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乾能工业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