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使用的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0981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的照明装置,包括套杆,所述套杆的内侧活动安装有升降杆,所述套杆的两侧表面皆开设有插接孔,所述升降杆的两侧表面皆固定安装有限位筒,且限位筒的内侧皆通过固定块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相背的一端皆固定安装有插接块,且插接块和插接孔之间活动插接。该便于使用的照明装置通过套杆、升降杆、插接孔、插接块、弹簧和套筒之间的合理配合使用,可方便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的照明需要,通过手动按压插接块使其收缩到套杆内壁,并沿着导向板滑动到其他插接孔内侧进行套接固定,从而实现对照明高度的调节,降低了装置的使用限制性,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率。

An easy to use ligh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使用的照明装置
本技术涉及照明装置
,具体为一种便于使用的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照明灯的品种很多,有吊灯、吸顶灯、台灯、落地灯、壁灯、射灯等;照明灯的颜色也有很多,无色、纯白、粉红、浅蓝、淡绿、金黄、奶白。选灯具时,不要只考虑灯具的外形和价格,还要考虑亮度,而亮度的定义应该是不刺眼、经过安全处理、清澈柔和的光线。应按照居住者的职业、爱好、情趣、习惯进行选配,并应考虑家具陈设、墙壁色彩等因素。照明灯具的大小与空间的比例有很密切的关系,选购时,应考虑实用性和摆放效果,方能达到空间的整体性和协调感。但是现有照明灯在日程使用的过程中灵活性较差,一般都是通过人工手持进行照明,当需要进行高处照明时需要人工攀爬到高处,无法根据实际的照明需要对照明灯的高度和角度进行调节,使用起来十分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照明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照明灯具在日程使用的过程中灵活性较差,一般都是通过人工手持进行照明,当需要进行高处照明时需要人工攀爬到高处,无法根据实际的照明需要对照明灯的高度和角度进行调节,使用起来十分的不方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使用的照明装置,包括套杆,所述套杆的内侧活动安装有升降杆,所述套杆的两侧表面皆开设有插接孔,所述升降杆的两侧表面皆固定安装有限位筒,且限位筒的内侧皆通过固定块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相背的一端皆固定安装有插接块,且插接块和插接孔之间活动插接。所述升降杆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两侧内壁皆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侧活动插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螺纹活动套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照明灯,所述防护壳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防护镜,且防护镜与照明灯的照射端相互对齐。优选的,所述防护壳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散热孔,且散热孔的内侧皆固定安装有过滤网。优选的,所述套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握把,且握把的外沿表面设置有防滑花纹。优选的,所述插接孔的数量可根据实际的套杆的长度进行合理设置,且插接孔的一侧套杆内壁皆固定安装有导向板。优选的,所述防护壳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蓄电池,且蓄电池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防护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按钮,且控制按钮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照明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防护壳的靠后侧位置嵌入安装有充电接口,且充电接口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套杆、升降杆、插接孔、插接块、弹簧和套筒之间的合理配合使用,可方便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的照明需要,通过手动按压插接块使其收缩到套杆内壁,并沿着导向板滑动到其他插接孔内侧进行套接固定,从而实现对照明高度的调节,降低了装置的使用限制性,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率。2、本技术通过连接座、转杆、支撑柱、防护壳和转轴之间的合理配合使用,可方便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照明需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座整体对照明的方向进行实时调节,通过使支撑柱在转杆上转动对照明的角度进行实时调节,使装置照明使用的灵活性更好,使用起来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套杆内部结构侧视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防护壳内部结构侧视剖视图。图中:1、控制按钮;2、转杆;3、连接孔;4、套杆;5、防滑花纹;6、握把;7、插接孔;8、插接块;9、升降杆;10、连接座;11、支撑柱;12、防护镜;13、散热孔;14、过滤网;15、防护壳;16、导向板;17、弹簧;18、限位筒;19、固定块;20、转轴;21、照明灯;22、蓄电池;23、充电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使用的照明装置,包括套杆4,套杆4的内侧活动安装有升降杆9,套杆4的两侧表面皆开设有插接孔7,升降杆9的两侧表面皆固定安装有限位筒18,且限位筒18的内侧皆通过固定块19安装有弹簧17,弹簧17相背的一端皆固定安装有插接块8,且插接块8和插接孔7之间活动插接,可方便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的照明需要,通过手动按压插接块8使其收缩到套杆4内壁,并沿着导向板16滑动到其他插接孔7内侧进行套接固定,从而实现对照明高度的调节,降低了装置的使用限制性,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率。升降杆9的顶部通过转轴20活动安装有连接座10,连接座10的两侧内壁皆开设有连接孔3,连接孔3的内侧活动插接有转杆2,转杆2的表面螺纹活动套接有支撑柱11,支撑柱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壳15,防护壳1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照明灯21,防护壳15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防护镜12,且防护镜12与照明灯21的照射端相互对齐,可方便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照明需要,通过转轴20转动连接座10整体对照明的方向进行实时调节,通过使支撑柱11在转杆2上转动对照明的角度进行实时调节,使装置照明使用的灵活性更好,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本技术中:防护壳15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散热孔13,且散热孔13的内侧皆固定安装有过滤网14,可对防护壳15内部器件运行产生热量进行实时导出,同时防止外界灰尘颗粒进入到防护壳15内部影响器件正常运作。本技术中:套杆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握把6,且握把6的外沿表面设置有防滑花纹5,可方便通过人工拿持进行照明,防止拿持过程中出现手滑。本技术中:插接孔7的数量可根据实际的套杆4的长度进行合理设置,且插接孔7的一侧套杆4内壁皆固定安装有导向板16。本技术中:防护壳15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蓄电池22,且蓄电池2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照明灯2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可为器件运行储存并提供独立充足动力能源。本技术中:防护壳1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按钮1,且控制按钮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照明灯2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可方便通过人工控制各个器件进行协调运作,避免造成能源浪费或者长时间闲置运行导致故障发生。本技术中:防护壳15的靠后侧位置嵌入安装有充电接口23,且充电接口23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蓄电池2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可方便在使用过程中当装置电量不足时,可直接外部插接电源设备进行电量补充。工作原理:使用本照明装置之前需要对本照明装置进行检查,检查其各个部件是否完好,检查完毕后方可进行使用,当需要进行照明装置使用时,首先可通过人工拿持握把6进行照明,通过控制按钮1启动照明灯21进行照明,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的照明需要,通过手动按压插接块8使其收缩到套杆4内壁,并沿着导向板16滑动到其他插接孔内侧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使用的照明装置,包括套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杆(4)的内侧活动安装有升降杆(9),所述套杆(4)的两侧表面皆开设有插接孔(7),所述升降杆(9)的两侧表面皆固定安装有限位筒(18),且限位筒(18)的内侧皆通过固定块(19)安装有弹簧(17),所述弹簧(17)相背的一端皆固定安装有插接块(8),且插接块(8)和插接孔(7)之间活动插接;/n所述升降杆(9)的顶部通过转轴(20)活动安装有连接座(10),所述连接座(10)的两侧内壁皆开设有连接孔(3),所述连接孔(3)的内侧活动插接有转杆(2),所述转杆(2)的表面螺纹活动套接有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壳(15),所述防护壳(1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照明灯(21),所述防护壳(15)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防护镜(12),且防护镜(12)与照明灯(21)的照射端相互对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使用的照明装置,包括套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杆(4)的内侧活动安装有升降杆(9),所述套杆(4)的两侧表面皆开设有插接孔(7),所述升降杆(9)的两侧表面皆固定安装有限位筒(18),且限位筒(18)的内侧皆通过固定块(19)安装有弹簧(17),所述弹簧(17)相背的一端皆固定安装有插接块(8),且插接块(8)和插接孔(7)之间活动插接;
所述升降杆(9)的顶部通过转轴(20)活动安装有连接座(10),所述连接座(10)的两侧内壁皆开设有连接孔(3),所述连接孔(3)的内侧活动插接有转杆(2),所述转杆(2)的表面螺纹活动套接有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壳(15),所述防护壳(1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照明灯(21),所述防护壳(15)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防护镜(12),且防护镜(12)与照明灯(21)的照射端相互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15)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散热孔(13),且散热孔(13)的内侧皆固定安装有过滤网(1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俊达
申请(专利权)人:淮阴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