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存储器管理方法与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0879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系统、存储器管理方法与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系统操作于一系统平台,并包含多个存储器以及控制器电路。多个存储器包含一第一存储器与一第二存储器,其中第一存储器包含一第一储存空间与一第二储存空间,且第二存储器的总储存空间相同于第一储存空间。该些存储器并联耦接至控制器电路,且控制器电路用以基于系统平台的一内核配置至少一第一数据区至第一储存空间与第二存储器,并配置一第二数据区至第二储存空间。第二数据区的一数据存取频率低于至少一第一数据区的一数据存取频率。

Computer system, memory management and non transient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计算机系统、存储器管理方法与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
本案是有关于一种计算机系统与存储器管理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应用于不对称存储器空间的计算机系统、存储器管理方法与其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介绍
影音应用的相关电子装置常使用存储器来储存影像处理数据。然而,当存储器中有不对称的储存空间时,系统的传输频宽也会因此受限。如此,将造成电子装置的效能下降并降低使用者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案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系统,其操作于一系统平台,并包含多个存储器以及控制器电路。多个存储器包含一第一存储器与一第二存储器,其中该第一存储器包含一第一储存空间与一第二储存空间,且该第二存储器的总储存空间相同于该第一储存空间。该些存储器并联耦接至该控制器电路,且该控制器电路用以基于该系统平台的一内核配置至少一第一数据区至该第一储存空间与该第二存储器,并配置一第二数据区至该第二储存空间。该第二数据区的一数据存取频率低于该至少一第一数据区的一数据存取频率。本案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器管理方法,其包含下列操作:基于一系统平台的一内核配置至少一第一数据区至一第一存储器的一第一储存空间与一第二存储器,其中该第二存储器的总储存空间相同于该第一储存空间;以及基于该内核配置一第二数据区至该第一存储器的一第二储存空间,其中该第二数据区的一数据存取频率低于该至少一第一数据区的一数据存取频率。本案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具有一计算机程式,其中该计算机程式被一处理器执行时,使该处理器执行多个操作,且该些操作包含:基于一系统平台的一内核配置至少一第一数据区至一第一存储器的一第一储存空间与一第二存储器,其中该第二存储器的总储存空间相同于该第一储存空间;以及基于该内核配置一第二数据区至该第一存储器的一第二储存空间,其中该第二数据区的一数据存取频率低于该至少一第一数据区的一数据存取频率。综上所述,本案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系统、存储器管理方法与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兼顾传输频宽的效能以及储存空间的有效利用,以降低不对称的储存空间带来的影响。附图说明本案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根据本案的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计算机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案的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存储器管理方法的流程图;以及图3为根据本案的一些实施例所绘示图1中的存储器的配置方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词汇具有其通常的意涵。上述之词汇在普遍常用之字典中之定义,在本说明书的内容中包含任一于此讨论的词汇的使用例子仅为示例,不应限制到本公开内容的范围与意涵。同样地,本公开内容亦不仅以于此说明书所示出的各种实施例为限。在本文中,使用第一、第二与第三等等的词汇,是用于描述各种元件、组件、区域、层与/或区块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与/或区块不应该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词汇只限于用来辨别单一元件、组件、区域、层与/或区块。因此,在下文中的一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与/或区块也可被称为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与/或区块,而不脱离本案的本意。本文中所使用的『与/或』包含一或多个相关联的项目中的任一者以及所有组合。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耦接』或『连接』,均可指二或多个元件相互直接作实体或电性接触,或是相互间接作实体或电性接触,亦可指二或多个元件相互操作或动作。于本文中,用语『电路系统(circuitry)』泛指包含一或多个电路(circuit)所形成的单一系统。用语『电路』泛指由一或多个电晶体与/或一或多个主被动元件按一定方式连接以处理信号的物件。参照图1,图1为根据本案的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计算机系统100的示意图。于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系统100可为一嵌入式系统。例如,计算机系统100可应用于影音相关应用的电路系统(例如为显示卡),但本案并不以此为限。于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系统100可耦接至一系统平台100A内的一或多个元件或功能单元(例如为处理器、暂存器等等电路),并依据此系统平台100A的内核(Kernel)的相关规则配置计算机系统100中的相关元件。于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系统100包含控制器电路120以及多个存储器140与142。多个存储器140与142并联耦接至控制器电路120。控制器电路120用以控制多个存储器140与142的存取操作。于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存储器140与142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于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存储器140与142为双倍数据率(DDR)存储器或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于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电路120可为一数字信号处理电路、一处理器或一控制晶片等等电路。如图1所示,存储器140包含储存空间R11与储存空间R12,且存储器142之总储存空间R2相同于储存空间R11。换言之,存储器140与存储器142的数据容量互相不对称。于本例中,存储器142的数据容量小于存储器140的数据容量。举例而言,存储器140的总储存空间(即储存空间R11与R12之总和)为1十亿位元组(gigabyte,GB),存储器142的总储存空间R2为512百万位元组(megabyte,MB),其中储存空间R11与R12各自为512MB。于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电路120与存储器140与存储器142中每一者之间的传输频宽为相同。例如,控制器电路120对存储器140与存储器142中每一者之间的传输频宽可为16位元。于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系统100应用的系统平台100A所支援的传输频宽可为32位元。于此条件下,控制器电路120可以同时存取储存空间R11与总储存空间R2内的数据。如此,计算机系统100可以同时存取两个存储器140与142的数据,来达到更高的操作效能。于一些相关技术中,若欲存取不对称的存储器区(例如为储存空间R12)内的数据时,系统整体的传输频宽将降低为一半(例如为降低至16位元)。于此些情况下,由于传输频宽降低,系统会增加额外的数据等待时间而降低整体操作效能。相较于上述相关技术,于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电路120可执行后述图2的存储器管理方法200中的相关操作,以基于系统平台100A的管理规则配置存储器140与142。如此,可降低计算机系统100因不对称的数据空间所受到的影响,以改善整体操作效能。一并参照图2与图3,图2为根据本案的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存储器管理方法200的流程图,且图3为根据本案的一些实施例所绘示图1中的存储器140与142的配置方式的示意图。为易于理解,以下说明将一并参照图1的计算机系统100。于操作S210,基于系统平台100A的一内核配置至少一数据区310至储存空间R11与存储器142。于操作S220,基于系统平台100A的一内核配置数据区320至储存空间R12,其中数据区320的数据存取频率低于至少一数据区310的数据存取频率。于一些实施例中,系统平台100A为一Linux作业系统。于此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基于Linux系统内核的存储器管理规则,至少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算机系统,操作于一系统平台,该计算机系统包含:/n多个存储器,包含一第一存储器与一第二存储器,其中该第一存储器包含一第一储存空间与一第二储存空间,且该第二存储器的总储存空间相同于该第一储存空间;以及/n一控制器电路,其中该些存储器并联耦接至该控制器电路,且该控制器电路用以基于该系统平台的一内核配置至少一第一数据区至该第一储存空间与该第二存储器,并配置一第二数据区至该第二储存空间,/n其中该第二数据区的一数据存取频率低于该至少一第一数据区的一数据存取频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系统,操作于一系统平台,该计算机系统包含:
多个存储器,包含一第一存储器与一第二存储器,其中该第一存储器包含一第一储存空间与一第二储存空间,且该第二存储器的总储存空间相同于该第一储存空间;以及
一控制器电路,其中该些存储器并联耦接至该控制器电路,且该控制器电路用以基于该系统平台的一内核配置至少一第一数据区至该第一储存空间与该第二存储器,并配置一第二数据区至该第二储存空间,
其中该第二数据区的一数据存取频率低于该至少一第一数据区的一数据存取频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当该至少一第一数据区的一数据容量不足时,该控制器电路更用以延伸该至少一第一数据区至该第二储存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当该至少一第一数据区的该数据容量不足时,该控制器电路更用以要求该第二存储器提供一可使用储存空间至该至少一第一数据区,以延伸该至少一第一数据区至该第二储存空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当该系统平台为一Linux作业系统时,该至少一第一数据区包含一普通数据区、一高端数据区或一可移动数据区中至少一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当该系统平台为一Linux作业系统时,该第二数据区包含一存储器压缩数据区。


6.一种存储器管理方法,包含:
基于一系统平台的一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羿逞赖彦辅王坤伟
申请(专利权)人: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