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锁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75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式锁气器,包括排灰筒,所述排灰筒的顶部与除尘器的出尘口连接,所述排灰筒内设置有排灰装置,所述排灰装置包括升降机构、锥形板以及翻转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排灰筒的底部,所述升降机构的顶部与所述锥形板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可带动所述锥形板上下移动;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固定部和翻转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设置于排灰筒的侧壁,所述翻转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翻转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机构抵接,所述固定部可支撑所述翻转部向所述排灰筒底部翻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式锁气器,避免了重锤式锁气器杠杆由里到外穿过设备导致密封不严,引起设备漏风。

A lifting air 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式锁气器
本技术涉及锁气器
,主要涉及一种升降式锁气器。
技术介绍
锁气器的主要作用是在除尘器内存在较高负压的情况下,能够保证顺利地排除灰尘,并同时最大限度地遮免漏风。对于一般旋风除尘器来说,含尘烟气从除尘器上部切向进入,由上而下作螺旋形旋转运动。由于离心力作用,汽流沿壁面向下旋转,当到达底部后(有的可以一直延伸至灰斗内),又形成强烈旋转上升的核心气流柱,使得除尘器底部或灰斗内形成一个较高的负压区,此负压值比除尘器进口高得多,一般比较接近甚至超过除尘器出口处的负压值,因此除尘器在排灰过程电必须保持高度密封。实验结果表明,当锁气除尘器的漏风率达到5%时,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将下降50%,而当漏风率增加到15%时,除尘效率则几乎下降为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式锁气器,避免了重锤式锁气器杠杆由里到外穿过设备导致密封不严,会引起设备漏风,同时也避免了重锤摆动使设备运行不稳定可能会损害部件。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升降式锁气器,包括排灰筒,所述排灰筒的顶部与除尘器的出尘口连接,所述排灰筒内设置有排灰装置,所述排灰装置包括升降机构、锥形板以及翻转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排灰筒的底部,所述升降机构的顶部与所述锥形板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可带动所述锥形板上下移动;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固定部和翻转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设置于排灰筒的侧壁,所述翻转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翻转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机构抵接,所述固定部可支撑所述翻转部向所述排灰筒底部翻转;当所述排灰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锥形板与所述排灰筒的侧壁接触,所述翻转部与所述升降机构抵接,所述排灰筒从上至下依次分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第三腔室;当所述排灰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三腔室不同时连通。当所述排灰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排灰筒从上至下依次形成3个腔室,当连接除尘器出尘口的第一腔室中粉尘达到一定量的时候,锥形板在压力的作用下逐渐下降,此时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连通,使得第一腔室中的粉尘进入第二腔室中,且堆积在所述翻转板上,同时锥形板又逐渐向上升起,使得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分隔。当所述翻转板上的粉尘重量达到一定时,翻转板在压力的作用下向下翻转,此时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连通,从而使得翻转板上的粉尘进入第三腔室,同时翻转板又向上翻转至与所述升降机构抵接,使得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分隔。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杆、活动杆和弹簧,所述固定杆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排灰筒的底部,所述固定杆内部中空,所述弹簧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杆的内部,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固定杆的内部,且与所述弹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外露于所述固定杆与所述锥形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包括两个平衡锤,所述平衡锤对称设置于所述排灰筒的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翻转部包括两块对称设置的翻转板,所述翻转板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铰接,所述翻转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缺口,当所述翻转板与所述升降机构抵接时,所述缺口与所述升降机构的紧密接触。使得翻转板与锥形板之间形成密闭空间,防止漏风。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室为圆柱体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室为长柱体状。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腔室为长方体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设备结构简单,安装容易,避免了重锤式锁气器杠杆由里到外穿过设备导致密封不严,会引起设备漏风,同时也避免了重锤摆动使设备运行不稳定可能会损害部件。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升降机构向下运动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锥形板;2、第一腔室;3、第二腔室;4、第三腔室;5、固定杆;6、活动杆;7、平衡锤;8、翻转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升降式锁气器,包括排灰筒,所述排灰筒的顶部与除尘器的出尘口连接,所述排灰筒由圆柱体和长方体连通设置构成,且圆柱体的直径小于长方体的宽度。所述排灰筒内设置有排灰装置,所述排灰装置包括升降机构、锥形板1以及翻转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杆5、活动杆6和弹簧,所述固定杆5呈L形且内部中空,所述固定杆5的底部焊接于所述排灰筒侧壁的底部,所述弹簧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杆5的内部,所述活动杆6的一端位于所述固定杆5的内部,且与所述弹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6的另一端外露于所述固定杆5与所述锥形板1连接,所述活动杆6可带动所述锥形板1上下移动。当所述锥形板1上方的粉尘过多,此时粉尘的重量大于弹簧的弹力,所述活动杆6向下压缩弹簧,同时带动所述锥形板1向下运动,锥形板1上的粉尘从所述锥形板1上掉落;此时在弹簧向上的弹力作用下,活动杆6向上运动,带动所述锥形板1向上运动,直至达到弹簧的平衡状态。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两对对称设置的平衡锤7和翻转板8,所述平衡锤7设置于所述排灰筒的侧壁,所述翻转板8的一端与所述平衡锤7铰接,所述平衡锤7可支撑所述翻转板8向所述排灰筒底部翻转。所述翻转板8的另一端设置有缺口,当所述翻转板8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机构抵接,所述缺口与所述升降机构的紧密接触。使得翻转板8与锥形板1之间形成密闭空间,防止漏风。当翻转板8上没有堆积粉尘或者堆积粉尘的重量小于所述平衡锤7对所述翻转板8的弹力时,所述翻转板8与所述固定杆5抵接,当所述翻转板8上的粉尘重量大于所述平衡锤7对所述翻转板8的弹力时,所述翻转板8向所述排灰筒的底部翻转,使得翻转板8上的粉尘掉入所述排灰筒的底部。同时,由于翻转板8失去向下的压力,翻转板8在平衡锤7的作用下,又重新翻转至与所述固定杆5抵接。在本实施例中,翻转机构所能承受的最大粉尘重量为所述升降机构所能承受最大粉尘重量的N倍(N为整数)。当所述排灰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锥形板1与所述圆柱体的侧壁接触,所述翻转板8与所述固定杆5抵接,所述排灰筒从上至下依次分隔成第一圆柱体腔室、第二长方体腔室以及第三长方体腔室。当连接除尘器出尘口的第一圆柱体腔室中粉尘达到一定量的时候,锥形板1在压力的作用下逐渐下降,此时第一圆柱体腔室与第二长方体腔室连通,使得第一圆柱体腔室中的粉尘进入第二长方体腔室中,且逐渐堆积在所述翻转板8上,由于翻转机构承受的粉尘重量为升降机构承受的粉尘重量的N倍,此时翻转机构不会在粉尘的重力下向下翻转。同时锥形板1失去向下的压力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上升起,使得第一圆柱体腔室与第二长方体腔室分隔。待粉尘从第一圆柱体腔室完全落在所述翻转板8上时,所述翻转板8在粉尘的压力作用下向下翻转,此时第二长方体腔室与第三长方体腔室连通,从而使得翻转板8上的粉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式锁气器,包括排灰筒,所述排灰筒的顶部与除尘器的出尘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灰筒内设置有排灰装置,所述排灰装置包括升降机构、锥形板(1)以及翻转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排灰筒的底部,所述升降机构的顶部与所述锥形板(1)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可带动所述锥形板(1)上下移动;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固定部和翻转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设置于排灰筒的侧壁,所述翻转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翻转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机构抵接,所述固定部可支撑所述翻转部向所述排灰筒底部翻转;当所述排灰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锥形板(1)与所述排灰筒的侧壁接触,所述翻转部与所述升降机构抵接,所述排灰筒从上至下依次分隔成第一腔室(2)、第二腔室(3)以及第三腔室(4);当所述排灰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腔室(3)与所述第一腔室(2)、所述第三腔室(4)不同时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式锁气器,包括排灰筒,所述排灰筒的顶部与除尘器的出尘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灰筒内设置有排灰装置,所述排灰装置包括升降机构、锥形板(1)以及翻转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排灰筒的底部,所述升降机构的顶部与所述锥形板(1)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可带动所述锥形板(1)上下移动;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固定部和翻转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设置于排灰筒的侧壁,所述翻转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翻转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机构抵接,所述固定部可支撑所述翻转部向所述排灰筒底部翻转;当所述排灰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锥形板(1)与所述排灰筒的侧壁接触,所述翻转部与所述升降机构抵接,所述排灰筒从上至下依次分隔成第一腔室(2)、第二腔室(3)以及第三腔室(4);当所述排灰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腔室(3)与所述第一腔室(2)、所述第三腔室(4)不同时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锁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杆(5)、活动杆(6)和弹簧,所述固定杆(5)的底部设置于所述排灰筒的底部,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诚韩添翼倪涌浩傅倩文子鹏孙晨鑫马猛刘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工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