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箱体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7364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箱密封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池箱体密封结构,包括新型密封圈、箱体、托盘、电池,所述新型密封圈固定安装于箱体侧壁的底部,所述电池的底部与托盘的顶部相接触,所述电池的顶部与箱体内腔的顶部不相接触,所述箱体的底部与托盘的顶部相卡接。该电池箱体密封结构,通过T型槽和新型密封圈上的上沿相互卡接使得箱体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使得新型密封圈不会与箱体脱离,进而防止新型密封圈与箱体脱离后影响该新型密封圈对该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通过若干通气孔与新型密封圈上的充气槽相连通使的该密封结构能够适用于正压和负压的条件均能够保持该新型密封圈对该密封结构形成密封。

A sealed structure of battery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箱体密封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池箱密封
,具体为一种电池箱体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不断消耗,不可再生能源日益匮乏,全球各个国家在加大开发新能源的脚步,其中锂电行业突飞猛进,但是锂电池制作工艺复杂且繁多,效率有限难以满足需求,比如锂电池中的圆柱电池,其中的一个环节注液工艺,电池吸收需要静置,静置时间周期长,如何提高电池的吸收效率迫在眉睫。现有技术中的,一般都采用真空静置,对置放电池的箱子抽真空,使得电池内部电解液快速吸收,此方法能提高电池的吸收效率,但是对于一些电芯紧密的电池,真空静置同样时间过长,所以需要一种在真空静置的基础上加正压的方式来提高电解液的吸收效率,所以需要一种新型密封结构和一种新型密封圈来保证箱体在真空-95Kpa和正压0-0.4Mpa过程中箱体不会泄露,从而使得电池内的电解液在快速吸收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箱体密封结构,具备提高电池内部电解液的吸收效率,保证在电解液吸收的过程中箱体不会泄露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真空静置的方法对于电芯紧密的电池电解液吸收速率慢以及密封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箱体密封结构,包括新型密封圈、箱体、托盘、电池,所述新型密封圈固定安装于箱体侧壁的底部,所述电池的底部与托盘的顶部相接触,所述电池的顶部与箱体内腔的顶部不相接触,所述箱体的底部与托盘的顶部相卡接,所述新型密封圈的底部与托盘相接触。优选的,所述新型密封圈的底部设有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所述新型密封圈的侧面设有充气槽,所述新型密封圈的顶部设有上沿。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面纵截面的形状与第二密封面纵截面的形状不相同,所述第二密封面位于充气槽的正下方。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侧壁开设有与新型密封圈相卡接的T型槽,所述新型密封圈通过上沿与T型槽相卡接。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侧壁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右侧与箱体的内腔相连通。优选的,所述通气孔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新型密封圈上的充气槽通过通气孔与箱体的内腔相连通。优选的,所述新型密封圈的底部通过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与托盘相接触。优选的,所述箱体和托盘以及新型密封圈之间形成密闭空间。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电池箱体密封结构,通过T型槽和新型密封圈上的上沿相互卡接使得箱体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使得新型密封圈不会与箱体脱离,进而防止新型密封圈与箱体脱离后影响该新型密封圈对该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通过若干通气孔与新型密封圈上的充气槽相连通使的该密封结构能够适用于正压和负压的条件均能够保持该新型密封圈对该密封结构形成密封。2、该电池箱体密封结构,通过新型密封圈的第一密封面能够在箱体内部抽成真空时使得箱体内部形成负压时,进而使得第一密封面受到外界压力的作用发生形变使得第一密封面与托盘紧紧贴合,进而保证箱体的内部气体不会泄露,保证了电池对电解液的吸收效果保持稳定。3、该电池箱体密封结构,通过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使得箱体内部形成正压时,箱体内部的压强大于外部的压强,箱体内部的压力通过通气孔作用在充气槽上使得充气槽部分打开进而使得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与托盘紧密连接,使得该密封结构在正压时依然保持密封,当箱体内部的正压继续增大时,充气槽的开口继续增大,进而使得第二密封面与托盘之间的力更大,使得该新型密封圈在受到大的正压时依然能够保持该装置的密封效果,使得加正压的情况下密封效果优于O型密封圈,进而保证了对电芯密度大的电池在加正压时提高其对电解液的吸收效率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新型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新型密封圈示意图。图中:1、新型密封圈;11、充气槽;12、第一密封面;13、第二密封面;14、上沿;2、箱体;21、T型槽;22、通气孔;3、托盘;4、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图中不同种类的剖面线不是按照国标进行标注的,也不对元件的材料进行要求,是对图中元件的剖视图进行区分。请参阅图1-2,一种电池箱体密封结构,包括新型密封圈1、箱体2、托盘3、电池4,新型密封圈1固定安装于箱体2侧壁的底部,新型密封圈1的底部设有第一密封面12和第二密封面13,新型密封圈1的侧面设有充气槽11,新型密封圈1的顶部设有上沿14,第一密封面12纵截面的形状与第二密封面13纵截面的形状不相同,第二密封面13位于充气槽11的正下方,通过新型密封圈1的第一密封面12能够在箱体2内部抽成真空时使得箱体2内部形成负压时,进而使得第一密封面12受到外界压力的作用发生形变使得第一密封面12与托盘3紧紧贴合,进而保证箱体2的内部气体不会泄露,保证了电池对电解液的吸收效果保持稳定,通过第一密封面12和第二密封面13使得箱体2内部形成正压时,箱体2内部的压强大于外部的压强,箱体2内部的压力通过通气孔22作用在充气槽11上使得充气槽11部分打开进而使得第一密封面12和第二密封面13与托盘3紧密连接,使得该密封结构在正压时依然保持密封,当箱体2内部的正压继续增大时,充气槽11的开口继续增大,进而使得第二密封面13与托盘3之间的力更大,使得该新型密封圈1在受到大的正压时依然能够保持该装置的密封效果,使得加正压的情况下密封效果优于O型密封圈,进而保证了对电芯密度大的电池在加正压时提高其对电解液的吸收效率的效果,箱体2的侧壁开设有与新型密封圈1相卡接的T型槽21,新型密封圈1通过上沿14与T型槽21相卡接,通过T型槽21和新型密封圈1上的上沿14相互卡接使得箱体2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使得新型密封圈1不会与箱体2脱离,进而防止新型密封圈1与箱体2脱离后影响该新型密封圈1对该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箱体2的侧壁开设有通气孔22,通气孔22的右侧与箱体2的内腔相连通,通气孔22的数量为若干个,新型密封圈1上的充气槽11通过通气孔22与箱体2的内腔相连通,通过若干通气孔22与新型密封圈1上的充气槽11相连通使的该密封结构能够适用于正压和负压的条件均能够保持该新型密封圈1对该密封结构形成密封,电池4的底部与托盘3的顶部相接触,电池4的顶部与箱体2内腔的顶部不相接触,箱体2的底部与托盘3的顶部相卡接,新型密封圈1的底部与托盘3相接触,新型密封圈1的底部通过第一密封面12和第二密封面13与托盘3相接触,箱体2和托盘3以及新型密封圈1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工作原理,在箱体2加负压时第一密封面12在外界压强的作用下变形使得第一密封面12与托盘3紧紧贴合,保证了箱体2内部的密封状态,当箱体2内部加正压时,箱体2内部在压力通过通气孔22作用在充气槽11上,进而使得充气槽11部分打开,使得第一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箱体密封结构,包括新型密封圈(1)、箱体(2)、托盘(3)、电池(4),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密封圈(1)固定安装于箱体(2)侧壁的底部,所述电池(4)的底部与托盘(3)的顶部相接触,所述电池(4)的顶部与箱体(2)内腔的顶部不相接触,所述箱体(2)的底部与托盘(3)的顶部相卡接,所述新型密封圈(1)的底部与托盘(3)相接触,所述新型密封圈(1)的底部设有第一密封面(12)和第二密封面(13),所述新型密封圈(1)的侧面设有充气槽(11),所述新型密封圈(1)的顶部设有上沿(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箱体密封结构,包括新型密封圈(1)、箱体(2)、托盘(3)、电池(4),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密封圈(1)固定安装于箱体(2)侧壁的底部,所述电池(4)的底部与托盘(3)的顶部相接触,所述电池(4)的顶部与箱体(2)内腔的顶部不相接触,所述箱体(2)的底部与托盘(3)的顶部相卡接,所述新型密封圈(1)的底部与托盘(3)相接触,所述新型密封圈(1)的底部设有第一密封面(12)和第二密封面(13),所述新型密封圈(1)的侧面设有充气槽(11),所述新型密封圈(1)的顶部设有上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箱体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面(12)纵截面的形状与第二密封面(13)纵截面的形状不相同,所述第二密封面(13)位于充气槽(11)的正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箱体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家雄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迪瑞达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