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燃机的输送泵组件和内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55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燃机的输送泵组件和内燃机,内燃机的输送泵组件包括托架本体、输送泵和传动组件,托架本体的一侧设有开口且与机架的一侧端面相连,托架本体上设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一容纳腔相连通,输送泵为至少一个,其设在托架本体上,传动组件置于第二容纳腔内,且伸入第一容纳腔中,驱动组件驱动传动组件以带动输送泵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输送泵组件有效解决了在机架端面空间有限和机架端面上输送泵安装孔过多而引起的铸造、加工安装孔定位难、准确性低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内燃机的系统集成度。

A delivery pump assembly and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燃机的输送泵组件和内燃机
本技术涉及机电
,尤其涉及一种内燃机的输送泵组件和内燃机。
技术介绍
目前中、高速内燃机的输送泵安装方式主要是直接安装在机架自由端面或输出端面上,但由于机架端面空间有限,实际可布置的输送泵数量受到空间的限制;同时,在机架端面铸造多个输送泵安装孔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铸造、加工难度,各个输送泵安装孔中心较难同时保证定位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内燃机托架,该托架本体独立安装在机架侧端面,多个输送泵安装在托架本体上,有效解决了在机架端面空间有限和机架端面上输送泵安装孔过多而引起的铸造、加工安装孔定位准确性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内燃机的系统集成度。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内燃机,该内燃机的系统集成度高,便于安装和维护。为达此两个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燃机的输送泵组件,内燃机的机架设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一润滑油管,所述内燃机的驱动组件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其用于驱动所述输送泵组件运动,所述内燃机的输送泵组件包括托架本体、输送泵和传动组件,所述托架本体的一侧设有开口且与所述机架的一侧端面相连,所述托架本体上设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和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所述输送泵为至少一个,其设在所述托架本体上;所述传动组件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且伸入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传动组件以带动所述输送泵运动。可选地,所述托架本体包括连接翻边,所述连接翻边环绕所述开口设置,所述连接翻边与所述机架相连。可选地,所述托架本体还包括第二润滑油管,所述第二润滑油管为至少一根,所述第二润滑油管分别与所述第二容纳腔和所述第一润滑油管相连通。可选地,所述托架本体上设有调速器执行器,所述调速器执行器与所述传动组件相连,所述传动组件能够带动所述调速器执行器运动以调控所述内燃机的喷油泵的供油量。可选地,所述托架本体包括设有第一凸台,所述调速器执行器连接在所述第一凸台上。可选地,所述托架本体上设有观测孔。可选地,所述托架本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凸台,每个所述输送泵均与一个所述第二凸台相连。可选地,所述输送泵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输送泵为燃油输送泵,另外一个所述输送泵为微喷燃油输送泵,两个所述输送泵相对设置在所述托架本体的两个侧面上。可选地,所述燃油输送泵的中心线和所述微喷燃油输送泵的中心线共线设置。本技术的内燃机的输送泵组件的有益效果:托架本体独立安装在机架侧端面,多个输送泵安装在托架本体上,有效解决了在机架端面空间有限和机架端面上输送泵安装孔过多而引起的铸造、加工安装孔难定位、准确性低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内燃机的系统集成度。一种内燃机包括所述的内燃机的输送泵组件。本技术的内燃机的有益效果:内燃机的系统集成度高,便于安装和维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内燃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托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内燃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机架-1,第一润滑油管-11,驱动组件-2,托架本体-31,连接翻边-311,第二润滑油管-312,第一凸台-313,观测孔-314,第二凸台-315,调速器执行器-32,输送泵-33,传动组件-3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参考图1至图3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内燃机的输送泵组件。如图1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内燃机的机架1设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一润滑油管11,内燃机的驱动组件2置于第一容纳腔内,驱动组件2用于驱动输送泵组件运动,内燃机的输送泵组件包括托架本体31、输送泵33和传动组件34,托架本体31的一侧设有开口且与机架1的一侧端面相连,托架本体31上设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一容纳腔相连通,输送泵33为至少一个,其设在托架本体31上,传动组件34置于第二容纳腔内且伸入第一容纳腔中,驱动组件2驱动传动组件34以带动输送泵33运动。可以理解的是,托架本体31独立安装在机架1的侧端面,至少有一个输送泵33安装在托架本体31上,也就是说,在实际安装输送泵33时,无需将多个输送泵33依次安装到机架1上,而是先将多个输送泵33安装到托架本体31上之后,再将安装有多个输送泵33的托架本体31安装到机架1上。有效解决了在机架1端面空间有限和机架1端面上输送泵33安装孔过多而引起的铸造、加工安装孔难定位、准确性低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内燃机的系统集成度。补充说明的是,传动组件34为齿轮组件,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传动组件34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其他选择。可选地,如图2所示,托架本体31包括连接翻边311,连接翻边311环绕开口设置且与机架1相连。由此,方便把托架本体31固定到机架1的侧端面上,安装孔较容易加工和定位,方便安装和拆卸,空间紧凑性高。补充说明的是,连接翻边311通过连接件与机架1相连,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为螺栓。可选地,如图2所示,托架本体31还包括第二润滑油管312,第二润滑油管312为至少一根,第二润滑油管312分别与第二容纳腔和第一润滑油管11相连通。解释说明的是,由于第二润滑油管312分别与第二容纳腔和第一润滑油管11相连通,因此,润滑油可通过机架1上的第一润滑油管11流入到托架本体31上的第二润滑油管312中,再流入到第二容纳腔中以润滑传动组件34中的各个零部件,其无需外部连接润滑油管来润滑传动组件34的各个零部件,节约了润滑油的使用量,提高了润滑油的使用率,间接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可选地,如图1所示,托架本体31上设有调速器执行器32,调速器执行器32与传动组件34相连,传动组件34能够带动调速器执行器32运动以用于调控内燃机的喷油泵33的供油量。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内燃机的驱动组件2能够驱动传动组件34运动以带动调速器执行器32运行,从而调控内燃机的喷油泵33的供油量,使其更好的适用与当前工作环境,避免了燃油浪费。可选地,如图2所示,托架本体31包括设有第一凸台313,调速器执行器32连接在第一凸台313上,方便安装,有利于固定调速器执行器32。可选地,如图2所示,托架本体31上设有观测孔314,便于观察传动组件34的工作状态,对于本实施例而言,能够方便测量齿轮组件中的齿轮间隙。可选地,如图2所示,托架本体31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凸台315,每个输送泵33均与一个第二凸台315相连,方便安装,有利于固定输送泵33。可选地,输送泵33为两个,其中一个输送泵33为燃油输送泵,另外一个输送泵33为微喷燃油输送泵,两个输送泵33相对设置在托架本体31的两个侧面上。需要说明的是,其中一个输送泵33为燃油输送泵,另外一个输送泵33为微喷燃油输送泵,既能满足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燃机的输送泵组件,内燃机的机架(1)设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一润滑油管(11),所述内燃机的驱动组件(2)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其用于驱动所述输送泵组件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的输送泵组件包括:/n托架本体(31),所述托架本体(31)的一侧设有开口且与所述机架(1)的一侧端面相连,所述托架本体(31)上设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和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n输送泵(33),所述输送泵(33)为至少一个,其设在所述托架本体(31)上;/n传动组件(34),所述传动组件(34)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且伸入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驱动组件(2)驱动所述传动组件(34)以带动所述输送泵(33)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燃机的输送泵组件,内燃机的机架(1)设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一润滑油管(11),所述内燃机的驱动组件(2)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其用于驱动所述输送泵组件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的输送泵组件包括:
托架本体(31),所述托架本体(31)的一侧设有开口且与所述机架(1)的一侧端面相连,所述托架本体(31)上设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和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
输送泵(33),所述输送泵(33)为至少一个,其设在所述托架本体(31)上;
传动组件(34),所述传动组件(34)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且伸入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驱动组件(2)驱动所述传动组件(34)以带动所述输送泵(33)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输送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本体(31)包括连接翻边(311),所述连接翻边(311)环绕所述开口设置,所述连接翻边(311)与所述机架(1)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输送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本体(31)还包括第二润滑油管(312),所述第二润滑油管(312)为至少一根,所述第二润滑油管(312)分别与所述第二容纳腔和所述第一润滑油管(11)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输送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俊杰黄丹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