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水井打捞液压增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497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水井打捞液压增力器。其技术方案是:上接头的下端外壁依次连接多级液缸活塞体总成和下接头,下活塞杆的下端连接六方拉杆,上端连接内活塞上体;在所述上接头的下端内腔安装内活塞上体,内活塞上体的上端设有内活塞注水孔,下端插入液缸活塞体总成内部。有益效果是:液压由内活塞上体通往内活塞体,使液缸活塞体总成全部上移,液缸活塞体总成上移过程中带动六方拉杆对落鱼施加向上的拉力将落鱼捞获解卡,多级液缸活塞体总成可以实现增压效果,对井下的落物实现打捞;另外,在不给打捞管柱串、作业井架带来高负荷拉力的情况下,可直接对落物提供打捞有效力,能够避免打捞过程中拉力损失。

A hydraulic booster for fishing oil and water wel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水井打捞液压增力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水井打捞作业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油水井打捞液压增力器。
技术介绍
在油水井长时间生产及措施作业过程中,生产管柱腐蚀、地层吐砂等原因导致井底落物或砂卡事故,小修由于作业井架拉力限制(70kN),活动解卡难度非常大,大修作业施工造价又高,另外,对于大斜度井和水平井,打捞管柱在井内不再是直井中的自由拉伸状态,而是呈复杂的S形,紧贴在套管上侧或下侧,所以打捞时摩擦阻力特别大,不能有效地将拉力传递到落鱼处(也称落物),很难正常实施打捞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油水井打捞液压增力器,用液压增力器进行解卡,在不给打捞管柱串、作业井架带来高负荷拉力的情况下,可直接对落物提供打捞有效力,能够避免打捞过程中拉力损失,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其技术方案是:包括上接头(1)、液缸活塞体总成、下接头(9)、下活塞杆(10)、六方拉杆(11)、内活塞上体(13),所述上接头(1)的下端外壁依次连接多级液缸活塞体总成和下接头(9),下活塞杆(10)的下端连接六方拉杆(11),上端连接内活塞上体;在所述上接头(1)的下端内腔安装内活塞上体(13),内活塞上体(13)的上端设有内活塞注水孔(12),下端插入液缸活塞体总成内部,所述液缸活塞体总成包括上胶筒(2)、上液缸活塞体(3)、下胶筒(4)、液缸外体(5)、下液缸活塞体(21),液缸外体(5)的上端连接上接头(1),下端连接短节(22),在短节(22)的上侧连接下液缸活塞体(21),在上胶筒(2)和下胶筒(4)之间设有上液缸活塞体(3),所述内活塞上体(13)设有多个内转换孔。优选的,在内活塞上体(13)位于第一液缸活塞体总成(6)的上液缸活塞体(3)与下液缸活塞体(21)之间的位置,设有第一内转换孔(14)。优选的,上述多级液缸活塞体总成采用两级或两级以上的液缸活塞体总成。优选的,上述多级液缸活塞体总成包括第一液缸活塞体总成(6)、第二液缸活塞体总成(7)、第三液缸活塞体总成(8),第一液缸活塞体总成(6)通过短节(22)连接第二液缸活塞体总成(7),第二液缸活塞体总成(7)通过短节连接第三液缸活塞体总成(8)。优选的,上述第一液缸活塞体总成(6)的上胶筒(2)、上液缸活塞体(3)、下胶筒(4)的内侧将内活塞上体(13)固定抱紧,外侧与液缸外体(5)滑动配合。优选的,上述第一液缸活塞体总成(6)的下液缸活塞体(21)的外壁与短节(22)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下胶筒(4)为碗状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井口向石油管柱注入高压水,水压由内活塞注水孔进入内活塞体,水压灌满增力器内部,液压由内活塞上体通往内活塞体,使液缸活塞体总成全部上移,液缸活塞体总成上移过程中带动六方拉杆对落鱼施加向上的拉力将落鱼捞获解卡,多级液缸活塞体总成可以实现增压效果,对井下的落物实现打捞;另外,在不给打捞管柱串、作业井架带来高负荷拉力的情况下,可直接对落物提供打捞有效力,能够避免打捞过程中拉力损失。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上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下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上图中:上接头1、上胶筒2、液缸活塞体3、下胶筒4、液缸外体5、第一液缸活塞体总成6、第二液缸活塞体总成7、第三液缸活塞体总成8、下接头9、下活塞杆10、六方拉杆11、内活塞注水孔12、第一内转换孔14、第二内活塞体15、第二内转换孔16、第三内转换孔17、第四内转换孔18、下活塞体19、第四液缸活塞体总成20、下液缸活塞体21、短节2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本技术提到的一种油水井打捞液压增力器,包括上接头1、液缸活塞体总成、下接头9、下活塞杆10、六方拉杆11、内活塞上体13,所述上接头1的下端外壁依次连接多级液缸活塞体总成和下接头9,下活塞杆10的下端连接六方拉杆11,上端连接内活塞上体;在所述上接头1的下端内腔安装内活塞上体13,内活塞上体13的上端设有内活塞注水孔12,下端插入液缸活塞体总成内部,所述液缸活塞体总成包括上胶筒2、上液缸活塞体3、下胶筒4、液缸外体5、下液缸活塞体21,液缸外体5的上端连接上接头1,下端连接短节22,在短节22的上侧连接下液缸活塞体21,在上胶筒2和下胶筒4之间设有上液缸活塞体3,所述内活塞上体13设有多个内转换孔。辅助部分为液压解卡锚(水力锚,该工具为现有技术,本身能够旋转,可承受工作扭矩,用于安装在井筒的中部,下部连接本技术。通过液压解卡锚(水力锚固定在井筒中部,起到承受连接在下部的本技术的轴向载荷。优选的,在内活塞上体13位于第一液缸活塞体总成6的上液缸活塞体3与下液缸活塞体21之间的位置,设有第一内转换孔14。优选的,上述多级液缸活塞体总成采用两级或两级以上的液缸活塞体总成。优选的,上述多级液缸活塞体总成包括第一液缸活塞体总成6、第二液缸活塞体总成7、第三液缸活塞体总成8,第一液缸活塞体总成6通过短节22连接第二液缸活塞体总成7,第二液缸活塞体总成7通过短节连接第三液缸活塞体总成8。优选的,上述第一液缸活塞体总成6的上胶筒2、上液缸活塞体3、下胶筒4的内侧将内活塞上体13固定抱紧,外侧与液缸外体5滑动配合。优选的,上述第一液缸活塞体总成6的下液缸活塞体21的外壁与短节22的内壁滑动配合。另外,该工具底端的六方拉杆,旋转管柱有效增加底端扭矩力;上密封胶筒在工作运动中可以清洁液缸内腔。使油泥砂清理干净,减少内腔堵塞,使工作配件动作滑快,不会造成卡腔事故;该工具的下胶筒4为碗状结构,起到密封补偿作用,有效提高长时间循环使用。使用时,该工具应用时首先将本技术的六方拉杆11下面带上安全接头与打捞工具连接起来,本技术的上接头1要接上液压解卡锚水力锚,利用管柱下到井中,到达预定位置后,旋转管柱本体带动六方拉杆11或下压管柱,捞获落鱼也就是落物,上提管柱给落鱼施加一定的预紧力,此时油管正打压,水压由内活塞注水孔进入内活塞体,水压灌满增力器内部,在液压增长的作用下,液压解卡锚将卡紧在套管上,承受液压增力器的轴向载荷。继续打压液压增力器开始工作,液压由内活塞上体通往内活塞体,再由内转换孔将液压转至液缸活塞体总成、下活塞体,使液缸活塞体总成全部上移。液缸活塞体总成上移过程中带动六方拉杆对落鱼施加向上的拉力将落鱼捞获解卡,泵压一般不超过工具限压25Mpa。若落鱼虽然向上移动但并没解卡,此时停止打压,放压后上提管柱一定距离,并在原悬重的基础上增加50KN的拉力,此时继续打压,一般不超过工具限压25Mpa,这样多次重复操作,直至完全解卡为止。解卡施工完成后,管柱放压起出管柱即可。实施例2,本技术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本技术的多级液缸活塞体总成包括第一液缸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水井打捞液压增力器,其特征是:包括上接头(1)、液缸活塞体总成、下接头(9)、下活塞杆(10)、六方拉杆(11)、内活塞上体(13),所述上接头(1)的下端外壁依次连接多级液缸活塞体总成和下接头(9),下活塞杆(10)的下端连接六方拉杆(11),上端连接内活塞上体;在所述上接头(1)的下端内腔安装内活塞上体(13),内活塞上体(13)的上端设有内活塞注水孔(12),下端插入液缸活塞体总成内部,所述液缸活塞体总成包括上胶筒(2)、上液缸活塞体(3)、下胶筒(4)、液缸外体(5)、下液缸活塞体(21),液缸外体(5)的上端连接上接头(1),下端连接短节(22),在短节(22)的上侧连接下液缸活塞体(21),在上胶筒(2)和下胶筒(4)之间设有上液缸活塞体(3),所述内活塞上体(13)设有多个内转换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水井打捞液压增力器,其特征是:包括上接头(1)、液缸活塞体总成、下接头(9)、下活塞杆(10)、六方拉杆(11)、内活塞上体(13),所述上接头(1)的下端外壁依次连接多级液缸活塞体总成和下接头(9),下活塞杆(10)的下端连接六方拉杆(11),上端连接内活塞上体;在所述上接头(1)的下端内腔安装内活塞上体(13),内活塞上体(13)的上端设有内活塞注水孔(12),下端插入液缸活塞体总成内部,所述液缸活塞体总成包括上胶筒(2)、上液缸活塞体(3)、下胶筒(4)、液缸外体(5)、下液缸活塞体(21),液缸外体(5)的上端连接上接头(1),下端连接短节(22),在短节(22)的上侧连接下液缸活塞体(21),在上胶筒(2)和下胶筒(4)之间设有上液缸活塞体(3),所述内活塞上体(13)设有多个内转换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水井打捞液压增力器,其特征是:在内活塞上体(13)位于第一液缸活塞体总成(6)的上液缸活塞体(3)与下液缸活塞体(21)之间的位置,设有第一内转换孔(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军刘洪恩刘洪江朱晓海李肖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汇聚丰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