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间空调风机转速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0417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列间空调风机转速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多个不同出风区域的多个出风温度;获取多个不同回风区域的多个回风温度,各回风温度与各出风温度相对应;确定各出风区域对应的各风机,并获得各出风区域的出风风量;根据各出风区域的出风风量及回风温度与出风温度之间的温差,实时计算各出风区域的实际制冷量;根据实际制冷量和各出风区域所需冷量,实时调整各出风区域中对应的各风机的转速;列间空调的风机纵向依次排列在出风口处。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实现通过风机转速输出满足空间温度控制,针对性强,制冷量利用率高,避免冷量浪费,降低整机能耗。

A speed control method of air conditioner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列间空调风机转速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列间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列间空调风机转速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列间空调又称行间制冷机组,是专门针对高热密度机架的精密制冷系统,一般应用于数据中心微模块中,作为机房专用空调。其是布置于机架排列内且与服务器机柜并排安装、接近热源直接散热的设备,所以列间空调也非常适合冷热通道封闭的场所。市面上大多数列间空调(例如申请号为201820932357.7的中国专利)的出风口处的风机组件都是纵向排列,冷量从列间空调的出风口吹出,经过负载后由回风口处回风,并进入列间空调内部的蒸发器组件,再将冷风由风机组件从出风口处吹出,循环往复,实现对负载散热。现有列间空调中会在出风口处和回风口处分别设置有多个出风温度传感器和回风温度传感器,也会在机房内或微模块内各个局部点布置温度传感器。在对风机组件中风机的转速进行控制时,通过各个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温度值,或平均值计算,或最大温度计算或其他计算方法,统一输出控制风机组件的转速,导致针对不同风机组件的不同层级的出风温度点不一致,一方面造成封闭区域内温度场不均衡,对于需要制冷量高的空间制冷量输出反而低于不需要太多制冷量的空间,另一方面,不同层级的空间制冷量输出与其需求不一致,导致整个列间空调能耗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列间空调风机转速控制方法,通过根据不同空间所需制冷量调节对应不同空间的风机的转速,实现通过风机转速输出满足空间温度控制,针对性强,制冷量利用率高,避免冷量浪费,降低整机能耗。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列间空调风机转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所述列间空调的出风口处对应多个不同出风区域的多个出风温度;获取所述列间空调的回风口处对应多个不同回风区域的多个回风温度,各回风温度与各出风温度相对应;确定各出风区域对应的各风机,并获得各出风区域的出风风量;根据各出风区域的出风风量及回风温度与出风温度之间的温差,实时计算各出风区域的实际制冷量;根据所述实际制冷量和各出风区域所需冷量,实时调整各出风区域中对应的各风机的转速;其中所述列间空调的风机纵向依次排列在所述出风口处。如上所述的列间空调风机转速控制方法,获得各出风区域的出风风量,具体为:根据所述出风区域的数量以及风机的数量,各风机的出风风量按比例分配至各出风区域。如上所述的列间空调风机转速控制方法,还包括:预设基准风机转速;其中在实时调整各出风区域中对应的各风机的转速之前,各风机以基准风机转速转动。如上所述的列间空调风机转速控制方法,各风机以所述预设基准风机转速转动确定总输出风量。如上所述的列间空调风机转速控制方法,在调整各风机的转速的过程中,保持所调整后的各风机的出风风量与所述总输出风量一致。如上所述的列间空调风机转速控制方法,各出风温度通过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各出风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出风温度传感器获得;各回风温度通过设置在所述回风口处各回风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回风温度传感器获得。如上所述的列间空调风机转速控制方法,所述列间空调还包括:蒸发器组件,各风机的回风侧均与所述蒸发器组件对应。如上所述的列间空调风机转速控制方法,还包括冷量均衡模式、负载关联模式和输出均衡模式;冷量均衡模式:根据所述实际制冷量和各出风区域所需冷量,实时调整各出风区域中对应的各风机的转速;其中各出风区域的所需冷量相同;负载关联模式:根据所计算的各出风区域的实际制冷量以及各回风区域的回风温度,实时调整各出风区域中对应的各风机的转速,以使各回风区域中对应的回风温度一致;输出均衡模式:根据所计算的各出风区域的实际制冷量以及各出风区域的出风温度,实时调整各出风区域中对应的各风机的转速,以使各出风区域的出风温度一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根据列间空调的各个出风区域中所需冷量的的情况,调整出风区域对应的风机的转速,针对性的冷量输出,实现不同出风区域不同冷量需求,满足空间温度控制,避免冷量的浪费,降低列间空调整机的能耗。结合附图阅读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列间空调风机转速控制方法一实施例涉及的列间空调中风机及对应的各出风区域的布置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列间空调风机转速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列间空调,其包括柜体以及安装于柜体内的纵向布置的多个风机组件、和蒸发器组件1,柜体包括呈相对位置关系的前门板(未示出)、后门板(未示出)以及呈相对位置关系的左侧板(未示出)、右侧板(未示出),在柜体的后门板、前门板上分别形成有回风口(未示出)和出风口(未示出)。多个风机组件纵向安装在出风口侧,以便将换热后的空气及时排出。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风机组件包括用于风扇(未示出)、用于驱动风扇转动的风机、以及固定风扇及风机的固定板(未示出),且每个风机组件中的风扇及其风机的个数均为两个,且纵向布置。因此,本实施例中,列间空调的出风口侧具有纵向布置的4个风机,F1-F4。当然,布置风机的数量也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数量。对应回风口的区域记为回风区域,对应出风口的区域记为出风区域。在本实施例中,将出风区域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分别记为出风区域A、出风区域B及回风区域C;对应地,将回风区域也对应地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分别记为回风区域D、回风区域E和回风区域F。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冷量输出,满足多个风机方向的均衡分布,列间空调内部的蒸发器组件1和风机组件对应,保证各风机组件中风机从上到下的回风侧都能够与蒸发器组件1对应。通过调节各风机的出风转速,实现蒸发器组件1上不同蒸发量的调节,从而满足不同出风区域A-C的制冷量需求。各出风区域A-C的制冷量需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包括如下三种情况:(1)出风区域A-C每个中的所需制冷量相同,其应用于上中下三层负载均衡的情况中;(2)不同出风区域A-C根据负载大小情况,所需制冷量不同,其应用于上中下三层负载不均衡的情况下;(3)各出风区域A-C中出风温度相同,满足不同出风区域出风温度相同的情况。根据制冷量的基本公式:Q=W*C*ΔT,其中W表示物料重量,此处指出风风量;C表示比热,是常值;ΔT表示回风温度与出风温度之间的温差。由该公式可知,制冷量的大小分别与出风风量、回风温度和出风温度之间的温差相关,其中每个风机的出风风量与其转速的三次方成正相关,且实际出风温度与出风风量有弱的负相关,出风风量越大,实际出风温度越高,造成此部分对制冷量的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列间空调风机转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所述列间空调的出风口处对应多个不同出风区域的多个出风温度;/n获取所述列间空调的回风口处对应多个不同回风区域的多个回风温度,各回风温度与各出风温度相对应;/n确定各出风区域对应的各风机,并获得各出风区域的出风风量;/n根据各出风区域的出风风量及回风温度与出风温度之间的温差,实时计算各出风区域的实际制冷量;/n根据所述实际制冷量和各出风区域所需冷量,实时调整各出风区域中对应的各风机的转速;/n其中所述列间空调的风机纵向依次排列在所述出风口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间空调风机转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所述列间空调的出风口处对应多个不同出风区域的多个出风温度;
获取所述列间空调的回风口处对应多个不同回风区域的多个回风温度,各回风温度与各出风温度相对应;
确定各出风区域对应的各风机,并获得各出风区域的出风风量;
根据各出风区域的出风风量及回风温度与出风温度之间的温差,实时计算各出风区域的实际制冷量;
根据所述实际制冷量和各出风区域所需冷量,实时调整各出风区域中对应的各风机的转速;
其中所述列间空调的风机纵向依次排列在所述出风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间空调风机转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各出风区域的出风风量,具体为:根据所述出风区域的数量以及风机的数量,各风机的出风风量按比例分配至各出风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间空调风机转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预设基准风机转速;
其中在实时调整各出风区域中对应的各风机的转速之前,各风机以基准风机转速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列间空调风机转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各风机以所述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明海高强宋彬刘恩孝冯志扬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