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结构间现浇带模板加固夹具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01748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结构间现浇带模板加固夹具及使用方法,包括把手、至少一根支撑钢筋、对拉螺杆和至少一根支撑方管,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至少一根支撑钢筋上;所述至少一根支撑钢筋远离所述把手的一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对拉螺杆的一端;所述至少一根支撑方管可调节设置于所述对拉螺杆的另一端。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现浇带模板加固夹具,结构简单,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并减少传统支撑架的搭设以及对叠合楼板的支撑力,避免对叠合楼板造成损坏,提高施工质量。采用可调节式设计,可使模板与装配式构件贴合更加紧密,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漏浆,减少二次修补费用;采用可拆卸式设计,能多次周转使用,节约材料。

A kind of fixture for reinforcement of cast-in-place strip formwork in assembly structure and its applic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结构间现浇带模板加固夹具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
,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结构间现浇带模板加固夹具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装配式建筑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建设热潮,出现了许多新形式装配式结构,但是受到新兴事物发展规律的限制,多属于小范围内的尝试心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大多数均采用传统施工模式进行装配式机构间现浇带的施工。随着工程建设的推荐,以及装配式构件的普及,装配式构件间现浇带的质量问题逐渐凸显。由于装配式楼板后浇板带采用的是传统支撑架,在支撑过程中施工力度难以准确掌握,一旦支撑过紧,会造成两侧装配楼板上翘、开裂和不平,导致模板与装配式楼板贴合不紧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后浇带漏浆严重,板面不平整,板面裂缝;以及装配式剪力墙间后浇带采用的是传统加固模式,而斜撑会造成模板局部受力较大,导致模板与装配式墙体贴合度不够,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后浇带严重漏浆、涨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传统支撑架存在的支撑力度难以控制、模板与装配式构件贴合度不够、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导致的装配式楼板开裂、装配式构件间现浇带漏浆等不足,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装配式结构间现浇带模板加固夹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结构间现浇带模板加固夹具,包括:把手、至少一根支撑钢筋和对拉螺杆,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至少一根支撑钢筋上;所述至少一根支撑钢筋远离所述把手的一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对拉螺杆的一端;至少一根支撑方管,所述至少一根支撑方管可调节设置于所述对拉螺杆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至少一根支撑钢筋协同定位现浇带。所述把手为T型结构,所述T型结构垂直设置于所述至少一根支撑钢筋的中部,用于拆卸至少一根支撑钢筋。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根支撑钢筋和所述对拉螺杆的外部均套设有PVC管,用于拆卸所述至少一根支撑钢筋和所述对拉螺杆;套设于所述至少一根支撑钢筋外部的PVC管,其中部设置有供所述T型结构和所述对拉螺杆穿过的通孔。更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根支撑方管的中部均设置有供所述对拉螺杆穿过的通孔,所述对拉螺杆上设置有用于紧固所述支撑方管的螺母。更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根支撑钢筋与所述至少一根支撑方管平行设置,二者之间的相对距离通过调节所述螺母来确定。一种装配式结构间现浇带模板加固夹具的使用方法,使用如上所述的现浇带模板加固夹具,步骤包括:将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至少一根支撑钢筋上,并将所述至少一根支撑钢筋远离所述把手的一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对拉螺杆的一端;将所述至少一根支撑方管可调节设置于所述对拉螺杆的另一端。进一步地,在将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至少一根支撑钢筋上,以及将所述至少一根支撑方管可调节设置于所述对拉螺杆的另一端之前,在所述支撑钢筋和所述对拉螺杆的外部均套设PVC管。更进一步地,在将所述至少一根支撑方管设置于所述对拉螺杆上之后,调节所述至少一根支撑方管与所述至少一根支撑钢筋之间的距离,所述距离为现浇带的宽度。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装配式结构间现浇带模板加固夹具,结构简单,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并减少了传统支撑架的搭设,以及减少了传统支撑架对叠合楼板的支撑力,避免了支撑架对叠合楼板造成损坏,提高施工质量。采用可调节式设计,可使模板与装配式构件贴合更加紧密,避免了混凝土浇筑过程漏浆,减少了二次修补费用,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提升了施工质量;采用可拆卸式设计,能多次周转使用,提升施工效率,节约材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叠合楼板现浇带加固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的装配式剪力墙现浇带加固示意图。图中:1、把手2、PVC管3、支撑钢筋4、对拉螺杆5、螺母6、支撑方管7、桁架钢筋8、叠合楼板9、装配构件中钢筋10、木方11、模板12、现浇带13、装配式剪力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侧”“一端”、“另一端”“中部”“外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装配式结构间现浇带模板加固夹具,包括:把手1、至少一根支撑钢筋3、对拉螺杆4和至少一根支撑方管6,把手1为T型结构,该T型结构垂直设置于至少一根支撑钢筋3的中部。优选地,把手1为镀锌管,用于方便拆卸至少一根支撑钢筋3,便于该现浇带模板加固夹具能快速拆卸,多次周转使用,提升施工效率,节约材料。至少一根支撑钢筋3远离把手1的一侧可拆卸设置于对拉螺杆4的一端,优选地,支撑钢筋3和对拉螺杆4的外部均套设有PVC管2,用于拆卸支撑钢筋3和对拉螺杆4,便于多次重复使用该现浇带模板加固夹具,还可避免钢筋锈蚀、油污等杂物降低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至少一根支撑钢筋3外部的PVC管2,其中部设置有供把手1和对拉螺杆4穿过的通孔。至少一根支撑方管6可调节设置于对拉螺杆4的另一端,用于与至少一根支撑钢筋3协同定位现浇带12,至少一根支撑方管6上均设置有供对拉螺杆4穿过的通孔。对拉螺杆4上设置有用于紧固支撑方管6的螺母5,优选地,至少一根支撑钢筋3与至少一根支撑方管6平行设置,通过调节螺母5改变至少一根支撑钢筋3与至少一根支撑方管6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即为现浇带12的宽度。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工作过程:S1:组装装配式结构间现浇带模板加固夹具,在至少一根支撑钢筋3和对拉螺杆4的外部分别套设PVC管2;将把手1穿过至少一根支撑钢筋3外部的PVC管2垂直焊接于至少一根支撑钢筋3上,并将至少一根支撑钢筋3远离把手1的一侧可拆卸连接于对拉螺杆4的一端;将至少一根支撑方管6可调节套设于对拉螺杆4的另一端,并通过螺母5固定;S2:吊装并校验叠合楼板8并通过桁架钢筋7固定,通过分布筋绑扎现浇带12内的装配构件中钢筋9,形成现浇带12的钢筋骨架;裁剪模板11至合适的尺寸,并在模板11上打供对拉螺杆4穿过的通孔,将模板11放置于叠合楼板8和现浇带12的底部;通过在叠合楼板8与模板11的贴合面粘贴海绵条保证叠合楼板8与模板11贴合;S3:通过调节螺母5将至少一根支撑方管6从对拉螺杆4上拆下,将对拉螺杆4穿过模板11上的通孔,确保对拉螺杆4外部的PVC管2能完整包裹住至少一根支撑钢筋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结构间现浇带模板加固夹具,包括:/n把手(1)、至少一根支撑钢筋(3)和对拉螺杆(4),所述把手(1)设置于所述至少一根支撑钢筋(3)上;所述至少一根支撑钢筋(3)远离所述把手(1)的一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对拉螺杆(4)的一端;/n至少一根支撑方管(6),所述至少一根支撑方管(6)可调节设置于所述对拉螺杆(4)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至少一根支撑钢筋(3)协同定位现浇带(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结构间现浇带模板加固夹具,包括:
把手(1)、至少一根支撑钢筋(3)和对拉螺杆(4),所述把手(1)设置于所述至少一根支撑钢筋(3)上;所述至少一根支撑钢筋(3)远离所述把手(1)的一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对拉螺杆(4)的一端;
至少一根支撑方管(6),所述至少一根支撑方管(6)可调节设置于所述对拉螺杆(4)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至少一根支撑钢筋(3)协同定位现浇带(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结构间现浇带模板加固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1)为T型结构,所述T型结构垂直设置于所述至少一根支撑钢筋(3)的中部,用于拆卸至少一根支撑钢筋(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结构间现浇带模板加固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根支撑钢筋(3)和所述对拉螺杆(4)的外部均套设有PVC管(2),用于拆卸所述至少一根支撑钢筋(3)和所述对拉螺杆(4);套设于所述至少一根
支撑钢筋(3)外部的PVC管(2),其中部设置有供所述T型结构和所述对拉螺杆(4)穿过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结构间现浇带模板加固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根支撑方管(6)的中部均设置有供所述对拉螺杆(4)穿过的通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褚丝绪成永旭姜云龙史寅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