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109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属于基坑支护结构的技术领域,其主要技术特点为: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坑外侧边坡上的盖板,所述盖板远离基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接至基坑斜坡土层内的外挡板,所述盖板另一端连接有贴附基坑内壁的内护板,所述内护板与基坑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内护板远离基坑的一侧所述盖板上开设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连接有地下水通道,所述基坑内设置有连接所述基坑与所述导水槽的抽水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盖板在两端插接至土层中的内护板以及外挡板的固定作用下压附在基坑边坡的表面,实现有效防止边坡土层发生溜滑,同时可在雨水天气进行遮挡,防止土层被过分浸湿而发生塌陷。

A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foundation pit slo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支护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城市建筑通常涉及大量的基坑工程,无论是高层建筑还是地铁的深基坑工程,多位于市里繁华区域,周边配套相对成熟,道路建设已基本到位,施工不能对周边建筑物造成破坏;施工区域预留空间狭小,地质环境复杂,深基坑施工局限性大,施工质量控制、安全保证、组织安排难度大,而由于基坑支护一般为临时措施,支护结构的安全储备较小,风险也大,基坑工程的经济指标苛刻,对周围环境要求严格,基坑工程的临时性与经济性的矛盾较为突出。目前对于深基坑边坡支护,一般采用在边坡内设置多根锚杆、锚筋束等,并在锚杆、锚筋束和锚杆孔之间填满水泥砂浆,确保锚杆、锚筋束与周边离散的岩体或土石紧实串连在一起,并在边坡坡面喷钢筋网混凝土以达到边坡稳定的目的。但是在软土地区的基坑工程中,遇水后边坡容易产生滑动失稳现象,传统的支护结构难以阻止坡面滑动,尤其是顶部土体,这给基坑工程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对边坡进行有效防护的基坑边坡支护结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坑外侧边坡上的盖板,所述盖板远离基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接至基坑斜坡土层内的外挡板,所述盖板另一端连接有贴附基坑内壁的内护板,所述内护板与基坑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内护板远离基坑的一侧所述盖板上开设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连接有地下水通道,所述基坑内设置有连接所述基坑与所述导水槽的抽水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在两端插接至土层中的内护板以及外挡板的固定作用下压附在基坑边坡的表面,实现有效防止边坡土层发生溜滑,同时可在雨水天气进行遮挡,放置土层被过分浸湿而发生塌陷,且盖板的底端设置有导水槽可对雨水进行导出最终进入地下水系统,此外,内护板可对基坑内壁进行防护,进一步提升基坑的稳定性,所设置的抽水组件则可将基坑内的地下渗水抽至导水槽内,实现使基坑内可进行有效排水,保证基坑内的环境,使施工可顺利进行。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的两端均在竖直方向上贯穿开设有供所述外挡板以及所述内护板穿过的连接槽,所述外挡板与所述内护板的顶端均设置有抵接所述盖板的防脱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接槽使外挡板与内护板同盖板之间实现插接连接,简单快捷的同时外挡板与内护板端部的防脱块使得外挡板与内护板可稳定连接在盖板两端,也使得整体操作方便快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护板上贯穿开设有若干内壁呈螺纹结构的加固孔,所述固定件为螺纹连接并穿过所述加固孔的螺纹加固杆,所述螺旋加固杆插入基坑内壁的一端呈锥形设置,所述螺旋加固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内护板抵接的抵接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螺纹加固杆进一步加强内护板与基坑外的土层之间的连接紧密程度,且螺纹加固杆端部的锥形设置将使得螺纹加固杆可快捷旋转插接至土层内,使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抵接头则使得螺纹加固杆端部最终可与内护板抵接,完成内护板的加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护板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加固孔贯穿开设于所述加固孔的底壁,所述安装槽与所述抵接头大小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抵接头可放置在安装槽内,进而避免内护板表面过多抵接头凸起而影响操作人员正常工作。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挡板低端呈锥形设置,所述内护板底部设置有楔形部,所述楔形部低端与基坑内壁之间的距离在竖直方向上逐渐降低直至所述内护板与基坑内壁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挡板与内护板底部的楔形部将使得两者在插接至土层时更加轻松便捷,同时楔形部设置将使得内护板在向远离基坑内壁的方向移动时将受到更大的阻力,进而是内护板更加稳定。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头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转动所述抵接头的多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多变槽使操作人员可借助对应的多边杆进行方便快捷的转动抵接头,进而将螺纹加固杆快捷方便的插接至土层中并与内护板螺纹连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水槽槽口在所述导水槽槽底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导水槽槽底的面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导水槽可承接水的空间更大,且导水槽内的水不易溅出导水槽外。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抽水组件包括顶端与所述导水槽连通、低端与基坑延伸至基坑底部的抽水管,以及与所述抽水管连接抽水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抽水泵与抽水管使基坑内的渗水积水等可顺利抽出至导水槽内,方便快捷,便于基坑施工。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利用盖板与外挡板、内护板对基坑外侧边坡与土层进行加固防护,进而使边坡免受雨水等浸润而造成塌陷,实现对基坑外侧进行有效支护;(2)内护板与其上的螺纹加固杆对基坑内壁实现加固,进而增强基坑的整体稳定性,同时抽水组件将对基坑内的渗水进行外排,使得基坑具有良好的内部环境,保证施工可顺利进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盖板;2、外挡板;3、内护板;4、导水槽;5、连接槽;6、防脱块;7、楔形部;8、螺纹加固杆;9、抵接头;10、安装槽;11、抽水管;12、抽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坑外侧倾斜边坡上的盖板1,盖板1远离基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接至基坑斜坡土层内的外挡板2,盖板1另一端连接有贴附基坑内壁的内护板3,内护板3与基坑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件,内护板3远离基坑的一侧盖板1上开设有导水槽4,导水槽4连接有地下水通道,基坑内设置有连接基坑与导水槽4的抽水组件。其中,盖板1的两端均在竖直方向上贯穿开设有供外挡板2以及内护板3穿过的连接槽5,且为避免外挡板2与内护板3脱离盖板1,在外挡板2与内护板3的顶端均设置有抵接盖板1的防脱块6。同时,外挡板2的低端呈锥形设置,内护板3底部设置有楔形部7,楔形部7低端与基坑内壁之间的距离在竖直方向上逐渐降低直至内护板3与基坑内壁抵接。利用连接槽5使外挡板2与内护板3同盖板1之间实现插接连接,简单快捷的同时外挡板2与内护板3端部的防脱块6使得外挡板2与内护板3可稳定连接在盖板1两端,也使得整体操作方便快捷;外挡板2与内护板3底部的楔形部7则将使得两者在插接至土层时更加轻松便捷,同时楔形部7设置将使得内护板3在向远离基坑内壁的方向移动时将受到更大的阻力,进而是内护板3更加稳定。此外,内护板3上贯穿开设有若干内壁呈螺纹结构的加固孔,固定件为螺纹连接并穿过加固孔的螺纹加固杆8,螺旋加固杆插入基坑内壁的一端呈锥形设置,螺旋加固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内护板3抵接的抵接头9。同时,内护板3上开设有安装槽10,加固孔贯穿则开设于加固孔的底壁,安装槽10与抵接头9大小一致。抵接头9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转动抵接头9的多边槽。利用多变槽使操作人员可借助对应的多边杆进行方便快捷的转动抵接头9,进而将螺纹加固杆8快捷方便的插接至土层中并与内护板3螺纹连接。抽水组件则包括顶端与导水槽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基坑外侧边坡上的盖板(1),所述盖板(1)远离基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接至基坑斜坡土层内的外挡板(2),所述盖板(1)另一端连接有贴附基坑内壁的内护板(3),所述内护板(3)与基坑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内护板(3)远离基坑的一侧所述盖板(1)上开设有导水槽(4),所述导水槽(4)连接有地下水通道,所述基坑内设置有连接所述基坑与所述导水槽(4)的抽水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基坑外侧边坡上的盖板(1),所述盖板(1)远离基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接至基坑斜坡土层内的外挡板(2),所述盖板(1)另一端连接有贴附基坑内壁的内护板(3),所述内护板(3)与基坑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内护板(3)远离基坑的一侧所述盖板(1)上开设有导水槽(4),所述导水槽(4)连接有地下水通道,所述基坑内设置有连接所述基坑与所述导水槽(4)的抽水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的两端均在竖直方向上贯穿开设有供所述外挡板(2)以及所述内护板(3)穿过的连接槽(5),所述外挡板(2)与所述内护板(3)的顶端均设置有抵接所述盖板(1)的防脱块(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板(3)上贯穿开设有若干内壁呈螺纹结构的加固孔,所述固定件为螺纹连接并穿过所述加固孔的螺纹加固杆(8),所述螺旋加固杆插入基坑内壁的一端呈锥形设置,所述螺旋加固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内护板(3)抵接的抵接头(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吴明吴金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金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