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01080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所述节点结构设于基坑围护结构中支护桩与围梁的连接处,包括倾斜锚固于围梁内的抗剪筋,抗剪筋的顶端延伸出围梁并形成锚固于支护桩的竖向主筋的一延伸段,抗剪筋的底端与围梁钢筋笼的底层钢筋齐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节点结构借助支护桩的竖向主筋起到拉结作用,在不降低围梁抗剪力的前提下,降低了钢筋的使用量,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并节约了工期;另外,通过对抗剪筋的长度设置,使抗剪筋的底端满足与围梁钢筋笼的底层钢筋齐平,进而使抗剪筋的底端可以作为围梁钢筋笼的底层钢筋标高,提高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

Shear resistant joint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gi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基坑围护结构的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基坑围护结构主要承受基坑开挖卸荷所产生的水压力和土压力,并将此压力传递到支撑,是稳定基坑的一种常用措施。在基坑围护结构施工过程中,通常先施工支护桩,再于相邻支护桩之间施工连接围梁,但由于围梁的自重作用,使围梁与支护桩的连接处产生向下的剪力,影响基坑围护结构的稳固性,故需要设置抗剪切结构。传统的抗剪切结构是在相邻道围梁之间设置垂直拉筋,如图1所示,在做上一道围梁11’时,将拉筋20’的顶部与上一道围梁11’固定、将拉筋20’的底部折弯预留,待下一道围梁12’处的土方开挖完成后,将预留的拉筋20’的底部调直并与下一道围梁12’的固定。上述传统的抗剪切结构需要大量的钢筋作为拉筋,成本较高,且需要人工调直拉筋,施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研发出一种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取消了传统的拉筋,采用于围梁内设置抗剪筋并使抗剪筋的一端部与支护桩的竖向主筋固定的方式,借助竖向主筋起到拉结作用,在不降低围梁抗剪力的前提下,降低了钢筋的使用量,节约了成本,且节省了传统方式中人工调直拉筋的步骤,提高了施工效率并节约了工期。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设于基坑围护结构中支护桩与围梁的连接处,所述节点结构包括倾斜锚固于所述围梁内的抗剪筋,所述抗剪筋的顶端延伸出所述围梁并形成锚固于所述支护桩的竖向主筋的一延伸段,所述抗剪筋的底端与围梁钢筋笼的底层钢筋齐平。本专利技术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延伸段向上弯折并与所述主筋贴临固定。本专利技术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抗剪筋的顶端与所述围梁的顶部齐平。本专利技术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延伸段的长度为150~250mm。本专利技术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延伸段向上弯折的角度为45~60度。本专利技术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抗剪筋与所述围梁钢筋笼固定。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施工支护桩;S2、施工围梁:S2-1、凿除所述支护桩上对应于所述围梁的固定位置处的混凝土保护层,以露出主筋;S2-2、提供抗剪筋,将所述抗剪筋的延伸段向上弯折并与所述主筋焊接固定,使所述抗剪筋的底部向下倾斜;S2-3、以所述抗剪筋的底端作为围梁钢筋笼的底层钢筋标高进行所述围梁钢筋笼的绑扎;S2-4、对所述围梁钢筋笼进行混凝土浇筑。本专利技术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进行所述步骤S2-2之前,先确定抗剪筋的总长度、延伸段长度及延伸段向上弯折的角度,使所述抗剪筋满足固定时顶端与所述围梁的顶部齐平且底端与围梁钢筋笼的底层钢筋齐平。本专利技术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延伸段长度为150~250mm,所述角度为45~60度。本专利技术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护桩上自上而下间隔固定有多道所述围梁;在所述步骤S1结束之后,先进行上一道围梁处的土方开挖,然后进行所述步骤S2;再进行下一道围梁处的土方开挖,然后进行所述步骤S2;以此顺序,直至将所有所述围梁施工完毕。本专利技术的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节点结构的设置,借助支护桩的竖向主筋起到拉结作用,在不降低围梁抗剪力的前提下,降低了钢筋的使用量,节约了成本,且节省了传统方式中人工调直拉筋的步骤,提高了施工效率并节约了工期;另外,通过对抗剪筋的长度设置,使抗剪筋的底端满足与围梁钢筋笼的底层钢筋齐平,进而使抗剪筋的底端可以作为围梁钢筋笼的底层钢筋标高,提高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的抗剪切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的施工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由于传统的抗剪切结构需要大量的钢筋作为拉筋,成本较高,且需要人工调直拉筋,施工效率较低。故本专利技术研发出了一种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取消了传统的拉筋,采用于围梁内设置抗剪筋并使抗剪筋的一端部与支护桩的竖向主筋固定的方式,借助竖向主筋起到拉结作用,在不降低围梁抗剪力的前提下,降低了钢筋的使用量,节约了成本,且节省了传统方式中人工调直拉筋的步骤,提高了施工效率并节约了工期。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2所示,一种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设于基坑围护结构中支护桩30与围梁10的连接处,节点结构包括倾斜锚固于围梁10内的抗剪筋20,抗剪筋20的顶端延伸出围梁10并形成锚固于支护桩30竖向主筋31的一延伸段21,抗剪筋20的底端与围梁钢筋笼的底层钢筋11齐平。在本实施例中,抗剪筋20为直径25mm的钢筋。较佳地,延伸段21向上弯折并与主筋31贴临焊接固定,以使二者的固定更可靠,使抗剪筋20的抗剪性能更强。较佳地,抗剪筋20的顶端与围梁10的顶部齐平。通过上述改进,并结合抗剪筋20的底端与围梁钢筋笼的底层钢筋11齐平结构,便于根据延伸段21的长度、围梁10的宽度、围梁10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延伸段21向上弯折的角度(与图2的角度O相等)等参数,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抗剪筋20的锚固长度(即倾斜锚固于围梁10内的长度);具体地,如本实施例中,设定延伸段21的长度为200mm、延伸段21向上弯折的角度为60°,假设根据围梁10的施工要求,其宽度为600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50mm,则抗剪筋20的锚固长度为:(600mm-200mm-50mm)/cos60°=700mm。上述延伸段的长度及延伸段向上弯折的角度仅为计算举例,具体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为了保证抗剪筋20具有最佳的抗剪性能并尽可能节省材料,优选延伸段的长度范围为150~250mm,延伸段向上弯折的角度范围为45~60度。较佳地,本实施例中抗剪筋20与围梁钢筋笼绑扎固定,绑扎固定后再锚固,进一步增强了抗剪筋20的抗剪性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的施工方法,参阅图2和图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施工支护桩30;步骤S2、施工围梁10,包括:步骤S2-1、凿除支护桩30上对应于围梁10的固定位置处的混凝土保护层,以露出外层的主筋31;步骤S2-2、提供抗剪筋20,将抗剪筋20的延伸段21向上弯折并与主筋31贴临焊接固定,使抗剪筋20的底部向下倾斜;步骤S2-3、以抗剪筋20的底端作为围梁钢筋笼的底层钢筋11标高进行围梁钢筋笼的绑扎;步骤S2-4、对围梁钢筋笼进行混凝土浇筑,以形成围梁10,并使为围梁10与支护桩30可靠固定。较佳地,在进行步骤S2-2之前,先确定抗剪筋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设于基坑围护结构中支护桩与围梁的连接处,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结构包括倾斜锚固于所述围梁内的抗剪筋,所述抗剪筋的顶端延伸出所述围梁并形成锚固于所述支护桩的竖向主筋的一延伸段,所述抗剪筋的底端与围梁钢筋笼的底层钢筋齐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设于基坑围护结构中支护桩与围梁的连接处,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结构包括倾斜锚固于所述围梁内的抗剪筋,所述抗剪筋的顶端延伸出所述围梁并形成锚固于所述支护桩的竖向主筋的一延伸段,所述抗剪筋的底端与围梁钢筋笼的底层钢筋齐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向上弯折并与所述主筋贴临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剪筋的顶端与所述围梁的顶部齐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的长度为150~250m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向上弯折的角度为45~60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剪筋与所述围梁钢筋笼固定。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梁抗剪切节点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施工支护桩;
S2、施工围梁:
S2-1、凿除所述支护桩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正涛杨尊林陈华金国栋段涛李强郭磊孙杰李超刘得雄吴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