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渗滤液的纳滤浓液中提取腐殖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9957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涉及垃圾渗透液处理技术领域的一种垃圾渗滤液的纳滤浓液中提取腐殖酸装置,解决了消耗的电量较大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包括MBR系统和纳滤系统,所述纳滤系统内部设有纳滤泵,所述MBR系统的输出端与纳滤系统的输入端连通,还包括物料膜系统,所述纳滤系统与物料膜系统设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安装有增压泵,所述输水管两端分别与纳滤系统的输出端与物料膜系统的输入端连通。达到了减小电量消耗的效果,具有耗电量较小的优点。

A kind of equipment for humic acid extraction from landfill leachate by nanofilt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纳滤浓液中提取腐殖酸装置
本技术涉及垃圾渗透液处理
,特别是一种垃圾渗滤液的纳滤浓液中提取腐殖酸装置。
技术介绍
垃圾渗滤液是指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压实、发酵和降水渗流作用产生的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废水中含有较多难以生物降解的腐殖酸。传统的处理工艺中,垃圾渗滤液经MBR系统处理后,再经纳滤系统处理,腐殖酸被大部分截留于纳滤浓液中,而纳滤浓液常用于回灌或者进行减量化处理。纳滤浓液用于回灌则会导致腐殖酸的不断累积造成生化系统崩溃,纳滤浓液用于减量化系统的进水则对膜系统造成污染,影响膜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腐殖酸提取工艺需要通过增压泵增大纳滤浓液的压力,然后通过物料膜系统对纳滤浓液进行腐殖酸提取,由于增压泵持续受到较大的载荷,使得通过增压泵的电流较大,用电量较大,使得处理过程会消耗较大的电量,不利于节能和环保。故现有技术存在对纳滤浓液提取腐殖酸的装置消耗的电量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的纳滤浓液中提取腐殖酸装置,具有对纳滤浓液提取腐殖酸的电量消耗较小的优点。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垃圾渗滤液的纳滤浓液中提取腐殖酸装置,包括MBR系统和纳滤系统,所述纳滤系统内部设有纳滤泵,所述MBR系统的输出端与纳滤系统的输入端连通,还包括物料膜系统,所述纳滤系统与物料膜系统设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安装有增压泵,所述输水管两端分别与纳滤系统的输出端与物料膜系统的输入端连通。r>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水管设有通水管,所述通水管两端分别与增压泵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连通,所述通水管安装有阻止液体向纳滤系统流动的单向阀。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水管连通有蓄能水管,所述蓄能水管远离输水管的一端连通有蓄能池,所述蓄能池高度高于物料膜系统。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能水管与输水管的连接处位于增压泵出水端的一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能水管沿靠近物料膜系统的方向从上往下倾斜设置,所述蓄能水管与输水管之间的夹角不超过4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能池底部设有蓄能槽,所述蓄能池竖向滑动连接有位于蓄能槽内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设有与蓄能池抵接的密封件,所述密封板设有弹性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能池竖向滑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蓄能池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与调节板转动连接且轴向联动,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与密封板和调节板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纳滤系统对垃圾渗透液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纳滤泵对垃圾渗透液进行加压,使得纳滤系统输出的纳滤浓液残留有较大的压强。通过输水管的设置,利用纳滤浓液残留的液体压力,从而减小物料膜系统对纳滤浓液处理过程中需要增加的压力大小,从而减小增压泵在对纳滤浓液加压过程中的载荷,降低增压泵工作过程中所通过的电流大小,进而起到降低耗电量的作用,达到电量消耗较小的优点。当输水管内的液体压强过大时,输水管内的液体能通过蓄能水管流动到蓄能池内,起到缓冲和保护物料膜系统的作用。由于蓄能池的高度高于物料膜系统的高度,因此能通过蓄能池蓄积纳滤浓液的能量,以重力势能的形式保留在蓄能池内的纳滤浓液中,当纳滤系统输出端处的液体压力下降时,通过重力作用是蓄能池内的纳滤浓液向下流动,从而维持物料膜系统输入端处的液体压强,进而不需要随时通过增压泵增加纳滤浓液的液体压强,起到降低增压泵的电能消耗的效果。增压泵在运作过程中,若增压泵输出端处的液体压强过大,则输水管内的纳滤浓液通过蓄能水管流动到蓄能池内,保存纳滤浓液的能量。直至输水管内液体压强减小时,蓄能池内的纳滤浓液再向下流动至输水管内以维持输水管内纳滤浓液的压力,也能起到节省电能的效果。当输水管内液体压力较大时,纳滤浓液流向蓄能池,蓄能池内的液体增多,使液体能通过重力作用向下压动密封板,密封板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使蓄能槽能容纳的纳滤浓液增多,从而能增大蓄能池的储水量。当输水管内液体压力较小时,纳滤浓液流出蓄能池,蓄能池内的液体较少,蓄能池内纳滤浓液总重量减小,使弹性件能向上推动密封板,并将纳滤浓液推出蓄能槽,从而使纳滤浓液能通过蓄能池和蓄能水管流向输水管。当需要临时增大物料膜系统输入端处的液体压力时,转动调节螺杆,使调节螺杆在蓄能池上竖向移动并带动调节板向上移动,从而通过弹性件带动密封板向上移动,使蓄能池内的液面高度上升,能起到增大物料膜系统输入端处的液体压力的效果。当需要临时减小物料膜系统输入端处的液体压力时,转动调节螺杆,使调节螺杆在蓄能池上竖向移动并带动调节板向下移动,从而通过弹性件带动密封板向下移动,使蓄能池内的液面高度下降,能起到降低物料膜系统输入端处的液体压力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蓄能池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1、MBR系统;12、纳滤系统;13、物料膜系统;21、输水管;22、增压泵;23、通水管;24、单向阀;31、蓄能水管;32、蓄能池;33、蓄能槽;34、密封板;35、密封件;36、弹性件;37、调节板;38、调节螺杆。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说明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种垃圾渗滤液的纳滤浓液中提取腐殖酸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MBR系统11和纳滤系统12,纳滤系统12内部设有纳滤泵,MBR系统11的输出端与纳滤系统12的输入端连通,还包括物料膜系统13,纳滤系统12与物料膜系统13设有输水管21,输水管21安装有增压泵22,输水管21两端分别与纳滤系统12的输出端与物料膜系统13的输入端连通。垃圾渗滤液精MBR系统11处理后,通过MBR系统11的输出端和纳滤系统12的输入端流动到纳滤系统12内,通过纳滤系统12处理后,将纳滤浓液通过输水管21流动到物料膜系统13内,利用物料膜系统13提取纳滤浓液中的腐殖酸,从而有效的减少了纳滤浓液中腐殖酸的含量,从而减小腐殖酸对纳滤浓液的回灌和减量化处理的影响。输水管21设有通水管23,通水管23两端分别与增压泵22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连通,通水管23安装有阻止液体向纳滤系统12流动的单向阀24。当纳滤系统12输出的纳滤浓液压力足够大,不需要增压泵22增加纳滤浓液的液体压力时,可关闭增压泵22,使液体能从纳滤系统12的输出端通过通水管23流动到物料膜系统13的输入端,防止增压泵22阻碍液体流动而影响物料膜系统13输入端处的液体压强,从而能进一步减小增压泵22对电能的消耗。当增压泵22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单向阀24阻止液体通过通水管23回流。输水管21连通有蓄能水管31,蓄能水管31远离输水管21的一端连通有蓄能池32,蓄能池32高度高于物料膜系统13。蓄能水管31与输水管21的连接处位于增压泵22出水端的一侧。蓄能水管31沿靠近物料膜系统1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渗滤液的纳滤浓液中提取腐殖酸装置,包括MBR系统(11)和纳滤系统(12),所述纳滤系统(12)内部设有纳滤泵,所述MBR系统(11)的输出端与纳滤系统(12)的输入端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物料膜系统(13),所述纳滤系统(12)与物料膜系统(13)设有输水管(21),所述输水管(21)安装有增压泵(22),所述输水管(21)两端分别与纳滤系统(12)的输出端与物料膜系统(13)的输入端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渗滤液的纳滤浓液中提取腐殖酸装置,包括MBR系统(11)和纳滤系统(12),所述纳滤系统(12)内部设有纳滤泵,所述MBR系统(11)的输出端与纳滤系统(12)的输入端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物料膜系统(13),所述纳滤系统(12)与物料膜系统(13)设有输水管(21),所述输水管(21)安装有增压泵(22),所述输水管(21)两端分别与纳滤系统(12)的输出端与物料膜系统(13)的输入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的纳滤浓液中提取腐殖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21)设有通水管(23),所述通水管(23)两端分别与增压泵(22)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连通,所述通水管(23)安装有阻止液体向纳滤系统(12)流动的单向阀(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的纳滤浓液中提取腐殖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21)连通有蓄能水管(31),所述蓄能水管(31)远离输水管(21)的一端连通有蓄能池(32),所述蓄能池(32)高度高于物料膜系统(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忠章万喜张超然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适然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