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红霉素降解菌RJJ-61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898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霉素降解菌RJJ‑61及其应用,降解红霉素的方法和红霉素降解菌干粉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红霉素降解菌及其应用,是通过微生物技术手段,根据红霉素的特性,从特定环境条件中或者通过改造,得到能够降解红霉素的微生物,通过大环内酯酶,转移酶,裂解酶等对红霉素结构进行催化降解,得到无污染的代谢产物。实验证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红霉素降解菌RJJ‑61可以在红霉素为唯一碳源的环境中存活,具有很高的红霉素降解活性,红霉素降解率可达到40%‑60%。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红霉素降解菌RJJ‑61可以应用于污染环境中的红霉素降解,在水处理和土壤修复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A erythromycin degrading bacterium rjj-61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霉素降解菌RJJ-61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红霉素降解菌RJJ-61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抗生素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抗生素药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严重污染的菌渣,其主要成分是发酵抗生素产生的菌丝体、废弃培养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以及少量的抗生素等。含有一定量抗生素的菌渣废弃物被国家部门认定为危险废弃物。不当的处理方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同时也是资源的浪费。抗生素菌渣进入环境后,会诱导和传播大量耐药菌,特别是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中的抗药性在不断增加,这极大的阻碍对于疾病的治疗。由于抗生素的大规模使用使其在各种环境中均能进行迁移和转化,其所诱导生成的抗性基因也具有很高的活性和迁移转化特性。红霉素作为常用抗生素,在生产过程存在这样同样的问题。红霉素菌渣处理方法大致有:焚烧处理、厌氧消化技术处理、饲料化处理、肥料化处理、菌渣提纯、能源化处理等。近几年来,由于红霉素产量的不断增加,红霉素菌渣的产生量也不断增加,处理成本较大、能量消耗大且国家重点整治土壤污染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更多安全的方法来处理抗生素菌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红霉素降解菌,即湖生戴尔福特菌(Delftialacustris)RJJ-61及其应用,以及降解红霉素的方法、红霉素降解菌干粉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株湖生戴尔福特菌,该湖生戴尔福特菌(Delftialacustris)RJJ-61,已于2019年12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号为CGMCCNO.19233。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了上述湖生戴尔福特菌(Delftialacustris)RJJ-61在制备用于红霉素降解的制剂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了上述湖生戴尔福特菌(Delftialacustris)RJJ-61在制备用于红霉素环境污染后修复的制剂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了上述湖生戴尔福特菌(Delftialacustris)RJJ-61在制备用于红霉素残留污染后土壤修复的制剂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了上述湖生戴尔福特菌(Delftialacustris)RJJ-61在制备用于红霉素残留污染后水体修复的制剂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第六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降解红霉素的方法,将上述的湖生戴尔福特菌(Delftialacustris)RJJ-61接种于含有红霉素的体系中培养,即可实现降解红霉素。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降解红霉素的方法,所述培养温度为37℃,培养时间为72h。本专利技术的第七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红霉素降解菌干粉剂,所述干粉剂中含有上述的湖生戴尔福特菌(Delftialacustris)RJJ-61。本专利技术的第八个目的是提供了上述一种红霉素降解菌干粉剂的制备方法,是将湖生戴尔福特菌(Delftialacustris)RJJ-61扩大培养后,经过常规方法干燥制得。本专利技术通过微生物技术法,即根据红霉素的特性,从特定环境条件中或者通过改造,得到能够降解红霉素的微生物,通过大环内酯酶,转移酶,裂解酶等对红霉素结构进行破坏,得到无污染的代谢产物。微生物将红霉素作为其生长所需的碳源和能源,并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简单化合物,最终降解为H2O和CO2等代谢产物,且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优点。使用这种方法能够高效清洁的处理红霉素菌渣,极大减少了环境的负担,符合现在国家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红霉素降解菌及其应用,以及降解红霉素的方法、红霉素降解菌干粉剂,是通过微生物技术法,即根据红霉素的特性,从特定环境条件中或者通过改造,得到能够降解红霉素的微生物,通过大环内酯酶,转移酶,裂解酶等对红霉素结构进行破坏,得到无污染的代谢产物。实验证明,本专利技术的红霉素降解菌RJJ-61可以在红霉素为唯一碳源的环境中存活,具有很高的红霉素降解活性,红霉素降解率可达到40%-60%。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红霉素降解菌RJJ-61可以应用于污染环境中的红霉素降解,在水处理和土壤修复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红霉素降解菌(湖生戴尔福特菌(Delftialacustris)RJJ-61)的单菌落形态图。图2显示为实施例2的红霉素降解曲线。图3显示为实施例3的红霉素降解曲线。图4显示为实施例4的红霉素降解曲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红霉素降解菌(湖生戴尔福特菌(Delftialacustris)RJJ-61)的筛选方法,步骤如下:称取一定量菌渣,加入蒸馏水,稀释10倍。取1mL上清液,加入9mL无菌水梯度稀释,稀释至1000倍,取上清液加入含红霉素的MSM无菌培养基,置于37℃、180rpm摇床中培养5天。将上述所得上清液均匀涂布在含红霉素的MSM固体培养基上,然后放入37℃培养箱培养3-5天,在LB平板上划线分离,得到红霉素降解菌RJJ-61,其单菌落形态如图1所示。菌株鉴定采用振荡破碎法获得红霉素降解菌RJJ-61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对菌株16SrRNA基因进行扩增并送至上海捷瑞生物公司进行测序分析;用于扩增16SrRNA基因的上游引物序列为:5’AGAGTTTGATCCTGGCTCAG3’,下游引物序列为5’GGTTACCTTGTTACGACTT3’。PCR反应条件是:95℃预变性10min,95℃变性30s,55℃退火1min,72℃延伸1min,反应31个循环,72℃延伸5min。使用NCBI的BLAST功能在GeneBank数据库中进行序列比对,分析菌株的分类为:湖生戴尔福特菌(Delftialacustris)。红霉素降解菌RJJ-61的16SrRNA基因序列见序列表中序列1。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如GeneBank:MN759464所述。(一)主要材料1、培养基LB培养基:酵母粉5g,蛋白胨10g,氯化钠10g,琼脂15g,超纯水1000ml。MSM无机盐培养基:NH4Cl0.630g,K2HPO4·3H2O1.965g,KH2PO40.500g,NaNO31.00g,MgSO40.100g,超纯水1000ml。相对应的固体培养基则在1L液体培养基中添加琼脂粉15g配制成。2、仪器设备FlexCyclerPCR扩增仪,Tanon-3500凝胶成像系统,北京市六一仪器厂电泳仪,灭菌锅,英衡电子天平,UV19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恒温培养箱,eppendorf高速冷冻离心机,摇床,青岛海尔集团的低温冰箱。(二)红霉素降解测定(1)红霉素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称取10.0mg工业纯红霉素于10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定容至标线,制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株湖生戴尔福特菌,其特征在于,该湖生戴尔福特菌(Delftia lacustris)RJJ-61,保藏号为CGMCC NO.192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湖生戴尔福特菌,其特征在于,该湖生戴尔福特菌(Delftialacustris)RJJ-61,保藏号为CGMCCNO.192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湖生戴尔福特菌(Delftialacustris)RJJ-61在制备用于红霉素降解的制剂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湖生戴尔福特菌(Delftialacustris)RJJ-61在制备用于红霉素环境污染后修复的制剂中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湖生戴尔福特菌(Delftialacustris)RJJ-61在制备用于红霉素残留污染后土壤修复的制剂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湖生戴尔福特菌(Delftialacustris)RJJ-61在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建军牛东泽袁钰龙李春雨樊博张晋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江苏碧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慈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