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藻食用油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9871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小球藻中油脂分离纯化,具体的说是一种利用微藻制备可食用油的分离纯化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小球藻藻粉为原料,破碎后经溶剂提取、初级脱色、再次萃取、二次脱色,经过蒸发去除溶剂后,制备获得两种微藻食用油制品。该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有利于简化下游加工操作,有利于对微藻中生物质综合利用。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microalgae edible 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藻食用油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藻食用油制备技术,具体说是一种以小球藻为原料制备食用油的方法。技术背景微藻是一种新兴的油料开源,尤其是因为微藻富含大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比较典型的是人们熟知的“鱼油”或“藻油”。实际上,市场上所谓的“藻油”指多是利用发酵技术生产的DHA制品。相比而言,天然微藻油脂中还有更为丰富和均衡的营养成分。微藻能通过初级代谢直接合成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及色素,还能产生多种次级代谢产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真菌、抗病毒、抗酶解等特性,其中的许多化合物,如油酸、亚油酸、软脂酸、维生素E及B12、β-胡萝卜素、藻蓝蛋白、叶黄素及玉米黄质等具有抗氧化及抗炎症能力,能减缓及治疗疾病。微藻中这些生物活性成分作为功能性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能对人体健康具有诸多益处,因此被称为功能因子。通常这些功能因子包括甾醇、鞘脂、萜类、藻胆色素、生物肽、多糖等,其中很多都是脂溶性的。如果开发适宜的微藻油脂制备工艺,而不是过度精致,将有望获得营养更为丰富的微藻食用油制品。但是同样,受限于微藻生物质的特殊性,微藻油脂制备工艺将会于传统工艺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因为,作为单细胞藻类,其丰富的胞内物质也加大了油脂分离炼制的难度。以简单的脱色为例,常规食用油加工是以活性白土、活性炭等作为脱色剂,常规添加在粗油量10%以下,但是最对微藻这种色素含量达到油脂总量十分之一量级(涂果,田华达,陆伟华。几种油脂脱色工艺的介绍,中国油脂,2000,25(5):7-9),常规的方法不足以实现脱色反应。同时,食用油是以三酰甘油为主体,但是常规微藻中极性酯,也就是磷脂和糖脂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三酰甘油的含量相对偏低。因此合理开发工艺路线,发挥微藻油脂特点,是微藻食用油脂制备技术所必须突破的。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尝试,以及从生产成本控制和食品安全角度,本专利技术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种两段法微藻食用油制备技术,利用相对简洁的工艺获得微藻食用油的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以小球藻藻粉为原料,(1)通过机械破碎的方法进行破壁,可选择的方法包括球磨、挤压或者高速匀浆法,其中优选球磨法。为了保证后续提取的充分性,破壁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均匀且无明显细胞形态即可。(2)破壁后的藻粉与一定量满足国家食品加工使用的溶剂混合,溶剂可以是丁烷、己烷、乙醇或轻质汽油,优选己烷;藻粉与溶剂的比例为1g:3~10mL。(3)浸提后利用沉降过滤的方法收集液相,之后按照体积比1:0.2~0.5的比例与水混合脱胶,在60~80℃条件下搅拌1~6小时,静置,将上层油相收集进行后续脱色处理,水相的胶质部分可用于提取磷脂和糖脂。(4)将活性白土填充吸附分离柱,其中白土层的高径比不小于2:1。将脱胶后的油按照油/白土的体积质量比为1mL:0.5~1.5g的比例,流经白土柱进行脱色处理。待油全部吸附在白土中,使用粗油体积3~5倍的提取溶剂洗脱白土,操作温度25~40℃。收集首先流出的1~3倍于粗油体积的流出组分,蒸发除溶剂,即为初级微藻食用油。(5)对于(4)中的剩余的流出组分,按照相同比例,再重复(4)的操作,并收集流出组分,蒸发除溶剂,即为次级微藻食用油。整体操作流程见图1。该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有利于简化下游加工操作,有利于对微藻中生物质综合利用。技术优势与创新性:本专利技术针对微藻油脂高色素含量、高极性酯含量的特点,并以减少操作复杂度、以及减少有益物质损失为考量,在传统油脂加工基础上通过引入两步高比例白土吸附,避免了传统油脂脱色吸附在较高温度下操作而高能耗的缺点,实现微藻食用油的快速制备。附图说明图1、操作流程图。图2、藻油的TLC结果。1号(初级)和2号(初级次级)为两次提取的藻油,3号为TAG标准品。表1、初级藻油、次级藻油和藻粉的脂肪酸构成。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藻粉破壁(1)球磨破壁。小球藻藻粉使用行星式球磨机,转速400-500rpm,球磨3小时。之后收集藻粉。(2)高压挤压破壁。使用高压挤压机在80-120MPa压力条件下,挤压5-10分钟。之后收集藻粉。(3)高速匀浆破碎。使用高速破碎机在10000rpm转速下破碎藻粉3-5分钟。之后收集藻粉。对藻粉进行镜检,球磨后无可见细胞形态,高速挤压和匀浆破碎可见少量细胞。因此优选球磨。实施例二按照图1所介绍流程进行微藻食用油制备。以实施例一所获得的球磨小球藻粉原料为例,进行油脂提取。使用食品级溶剂乙醇,对藻粉进行萃取,其中藻粉与溶剂的比例为1g:3~10mL。为了避免萃取过程中溶剂的损失,采用冷凝回流萃取,萃取温度60℃,时间2~6小时。萃取过程使用机械搅拌进行混合。萃取结束后,将、萃取液过滤,收集滤液。滤饼使用对应溶剂清洗2次。再经过脱胶和活性白土脱色获得目标食用油。实施例三根据图1所介绍流程,将球磨获得的小球藻藻粉,按照实施例二所介绍的萃取流程,使用己烷为溶剂,进行萃取并收集溶剂相。往溶剂相中按照1:0.2~0.5(油:水,w/w)比例加入热水,在60~80℃有冷凝回流条件下,搅拌1~6小时,使油水充分混合,进行脱胶处理。混合体系随后静置至两相清晰分离。将上层油相用于进一步白土脱色处理,获得微藻油,下层胶质油脚收集用于磷脂和糖脂的纯化。实施例四脱按照图1所介绍流程,制备脱胶的粗藻油,进行活性白土脱色。以己烷萃取体系为例,将食品级活性白土用己烷悬浮后装入分离柱中,高径比不小于2:1。按照油/白土的体积质量比为1mL:0.5~1.5g的比例,将脱胶后的粗油上样。待油全部吸附在白土中,使用粗油体积3~5倍的提取溶剂洗脱白土,操作温度25~40℃。收集首先流出的2倍于粗油体积的流出组分,蒸发除溶剂,即为初级微藻食用油。初级微藻食用油成黄棕色,其纯度和脂肪酸构成分别见图2和表1。将后续流出组分收集,按照同样的体积比使用新的白土进行脱色处理,收集流出组分,蒸发除溶剂,即为次级微藻食用油。次级微藻食用油成绿色,其纯度和脂肪酸构成分别见图2和表1。实施例四成分分析对按照图1流程制备的微藻食用油,首先进行色泽观察。初级藻油中叶绿素含量少,色泽呈黄棕色,次级藻油中色素含量相对初级藻油多,呈绿色。使用TLC对藻油的纯度进行检测,可以看出,TAG为其主要成分。转酯化后利用气相色谱对产物的脂肪酸给含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提取出的藻油基本保留了微藻相近的脂肪酸构成。表1、提取获得藻油和原料的总FA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藻食用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n(1)以可食用小球藻为原料,经过破壁,溶剂提取获得脂溶性物质;/n(2)于脂溶性物质中加入热水混合脱胶后,静置得油层;将粗油利用活性白土脱色柱脱色;使用粗油体积3~5倍的提取溶剂洗脱白土,收集1~3倍于粗油体积的流出组分;蒸发去除溶剂,获得初级微藻食用油;/n(3)收集剩余流出组分,,洗脱物再次白土脱色,蒸发去除溶剂,获得次级微藻食用油;/n静置后得到的水层为脱胶获得的油脚,其可作为制备磷脂和糖脂的原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藻食用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以可食用小球藻为原料,经过破壁,溶剂提取获得脂溶性物质;
(2)于脂溶性物质中加入热水混合脱胶后,静置得油层;将粗油利用活性白土脱色柱脱色;使用粗油体积3~5倍的提取溶剂洗脱白土,收集1~3倍于粗油体积的流出组分;蒸发去除溶剂,获得初级微藻食用油;
(3)收集剩余流出组分,,洗脱物再次白土脱色,蒸发去除溶剂,获得次级微藻食用油;
静置后得到的水层为脱胶获得的油脚,其可作为制备磷脂和糖脂的原料。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破壁方法可以是球磨、挤压、高速匀浆等机械破碎方法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将小球藻藻粉细胞壁破碎,显微镜下检查碎片均匀无明显细胞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松曹旭鹏陆洪斌姜君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