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箭整流罩地面回收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9401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火箭整流罩地面回收系统及方法,属于火箭整流罩回收技术领域,其中,回收系统包括:减速系统,包括设置在整流罩上的可控翼伞和反推装置;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可控翼伞和反推装置的运行;陆地接收系统,具有移动着陆平台,所述移动着陆平台上具有用于接收所述整流罩的缓冲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火箭整流罩地面回收系统,整流罩进入返回轨道,可控翼伞控制整流罩的滑翔,反推装置进一步对整流罩降速,最后,移动着陆平台上的缓冲网接收所述整流罩;实现了在陆地上对整流罩的回收,降低了海上回收的海上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同时,将移动着陆平台设置在陆地上,增强了移动着陆平台的机动性。

A ground recovery system and method of rocket fai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箭整流罩地面回收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火箭整流罩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火箭整流罩地面回收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火箭整流罩由高强度、轻质、耐高温,且无线电透波性强的材料制成,位于运载火箭的顶部,在保持火箭气动外形的同时,给有效载荷航天器披上坚固的铠甲。火箭升空前,整流罩在地面保护航天器,保证航天器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的要求。火箭升空穿过大气层时,整流罩可以使航天器免受气动力和气动热影响以致损伤。运载火箭飞出大气层后,整流罩将沿箭体纵向分成两半并被抛开,完成它的使命,返回地面。整流罩返回过程指的是沿其飞行轨道直接进入、或者离开它原来发行的轨道沿转变后的轨道进入地球的大气层,并通过大气层中的大气减速,安全降落在地球上的过程。运载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整流罩为卫星提供良好的环境,对于中、大型体积卫星来说,整流罩尺寸大,工艺要求高,价格不菲,有回收和重复使用价值。其中运载火箭整流罩回收是利用航天器再入返回技术解决整流罩分离、大气层再入、安全着陆、回收和重复使用问题,因此回收技术相当复杂,它与整流罩分离后的返回过程和飞行轨道密切相关。现有技术中的整流罩的回收,整流罩在海上成功回收和再使用的只有美国SpaceX公司,利用史蒂文先生方案,史蒂文先生方案也即翼伞+船只张网捕获方案。但是在整流罩的海上溅水着陆时,由于海水的阻力较大,当需要接收船移动去接收整流罩时,其接收船的机动性比较差,耗费动力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整流罩的海上接收船的机动性较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火箭整流罩地面回收系统及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火箭整流罩地面回收系统,包括:减速系统,包括设置在整流罩上的可控翼伞和反推装置;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可控翼伞和反推装置的运行;陆地接收系统,具有移动着陆平台,所述移动着陆平台上具有用于接收所述整流罩的缓冲网。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移动着陆平台采用无人驾驶车驱动移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可控翼伞在所述整流罩的端头(7)和锥段(8)之间、柱段的尾部处均设置有抓取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缓冲网通过多根主支架支撑在所述移动着陆平台的台面上。作为优选方案,至少部分所述主支架上设置有阻尼装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着陆平台的台面上铺设有缓冲材料。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着陆平台的台面上铺设有缓冲材料。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火箭整流罩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整流罩和火箭本体分离后,整流罩进入返回轨道;整流罩进入大气层内后,打开整流罩上的可控翼伞,通过可控翼伞控制整流罩的滑翔;在陆地上,驱动移动着陆平台移动至整流罩的着陆点;当整流罩滑翔至接近所述着陆点时,驱动所述整流罩上的反推装置,使所述整流罩降速;通过移动着陆平台上的缓冲网接收所述整流罩。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移动着陆平台通过无人驾驶车驱动移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整流罩上的反推装置在整流罩距离地面20~100m时启动和工作。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火箭整流罩地面回收系统,包括减速系统、控制系统和陆地接收系统;整流罩进入返回轨道,可控翼伞控制整流罩的滑翔,反推装置进一步对整流罩降速,最后,移动着陆平台上的缓冲网接收所述整流罩;实现了在陆地上对整流罩的回收,降低了海上回收的海上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同时,将移动着陆平台设置在陆地上,增强了移动着陆平台的机动性;由于我国的发射场地大多在陆地上,回收也希望设置在陆地上,该方案更加适应我国的国情。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火箭整流罩地面回收系统,所述移动着陆平台采用无人驾驶车驱动移动,可进行远程操作,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火箭整流罩地面回收系统,所述可控翼伞在所述整流罩的端头(7)和锥段(8)之间、柱段的尾部处均设置有抓取部A,保证可控翼伞对整流罩的控制,同时保证可控翼伞和整流罩之间的平衡。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火箭整流罩地面回收系统,所述缓冲网通过多根主支架支撑在所述移动着陆平台的台面上;缓冲网朝向上方张开,利于接收整流罩的坠落,对整流罩产生缓冲的作用,不因与地面的直接撞击而损坏,保证整流罩的完好,实现整流罩的二次利用。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火箭整流罩地面回收系统,至少部分所述主支架上设置有阻尼装置;能够吸收整流罩冲击到缓冲网后的动能,延长所述主支架的寿命。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火箭整流罩地面回收系统,所述着陆平台的台面上铺设有缓冲材料;当整流罩落到缓冲网上后,由于整流罩下落过程中的惯性的问题,缓冲网具有弹性,整流罩会触碰移动着陆平台,缓冲材料能够缓冲整流罩撞击到移动着陆平台上时的撞击力。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火箭整流罩回收方法,使用上述所述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因此具有上述的优点。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火箭整流罩回收方法,所述整流罩上的反推装置在整流罩距离地面20~100m时启动和工作,反推装置的设置,进一步对整流罩进行减速,降低整流罩在落到无人驾驶车载着陆平台上的冲击力,使得整流罩更加平稳的降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无人驾驶车载着陆平台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无人驾驶车载着陆平台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整流罩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的可控翼伞与所述整流罩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移动着陆平台;2、主支架;3、缓冲网;4、缓冲材料;5、液压杆阻尼器;6、无人驾驶车;7、端头;8、锥段;9、第一柱段;10、第二柱段;11、可控翼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箭整流罩地面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减速系统,包括设置在整流罩上的可控翼伞(11)和反推装置;/n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可控翼伞和反推装置的运行;/n陆地接收系统,具有移动着陆平台(1),所述移动着陆平台(1)上具有用于接收所述整流罩的缓冲网(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箭整流罩地面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减速系统,包括设置在整流罩上的可控翼伞(11)和反推装置;
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可控翼伞和反推装置的运行;
陆地接收系统,具有移动着陆平台(1),所述移动着陆平台(1)上具有用于接收所述整流罩的缓冲网(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箭整流罩地面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着陆平台(1)采用无人驾驶车(6)驱动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箭整流罩地面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翼伞(11)在所述整流罩的端头(7)和锥段(8)之间、柱段的尾部处均设置有抓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火箭整流罩地面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网(3)通过多根主支架(2)支撑在所述移动着陆平台(1)的台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箭整流罩地面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主支架(2)上设置有阻尼装置。


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小波郑立伟施发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星际荣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