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375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器,包括上接头、下接头和连接装置,上接头和下接头的同一侧设有凸出的连接环,包括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连接装置包括铰链轴和锁紧块,铰链轴位于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上的通孔内,将两个连接环固定在一起;锁紧块位于铰链轴的对侧面,卡合在上接头和下接头的连接位置,将两个接头固定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折叠架的上接头和下接头均为中空结构,这样在进行线路布置的时采用内置式走线,有效对线路进行保护;采用锁紧块和铰链轴的相互配合,上接头和下接头围绕着铰链轴进行转动,另一端采用锁紧块进行卡合固定,手柄转动推动拉杆进行运动,将锁紧块推离上、下接口的凹槽位置,从而实现折叠。

Fol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器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自行车、电动滑板车等所使用的折叠器。
技术介绍
为了提升便携性,很多产品都会采用或者希望是可以折叠或可拆卸的结构;如今,折叠自行车已逐渐出现在市面上,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很多厂商都推出了踏板自行车等这一类的便携式自行车,这种自行车结构轻便,不使用的时候可以折叠起来,缩小占用空间。如何将自行车折叠起来,目前市面上通常采用折叠器将原连续管折叠起来,通过打开及锁定锁紧机构实现展开与折叠状态的切换,但是这种折叠方式,很容易造成在展开状态时的不稳定,无法进行稳定的固定,同时,目前市面上的折叠器结构都过于复杂,而且受力状态不稳定,无法长时间使用,此外折叠器过于明显,使用起来也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隐藏式的折叠器,可应用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和折叠车上,通过利用连接装置和上、下接头的特殊结构设置,使得在进行折叠和展开状况下,连接都更加稳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器,包括上接头、下接头和连接装置,所述上接头和下接头的同一侧设有凸出的连接环,包括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位于同一高度上,相互抵合在一起;所述连接装置包括铰链轴和锁紧块,所述铰链轴位于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上的通孔内,将两个连接环固定在一起;所述锁紧块位于所述铰链轴的对侧面,卡合在上接头和下接头的连接位置,将两个接头固定在一起。作为优选,所述上接头和下接头的相同一侧设有上凹槽和下凹槽,上、下凹槽均为内凹型设置,构成连接凹槽,所述锁紧块扣合至连接凹槽内,将上接头和下接头连接固定在一起。作为优选,所述上接头包括延伸端和固定端,所述固定端的一端与下接头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延伸端,所述延伸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固定端的直径,所述延伸端上可外接延伸杆,所述固定端的上还设有固定孔。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端上设有“T”型凹槽,所述凹槽的一端与延伸至所述铰链轴;所述“T”型凹槽的上端一侧设有安全勾,所述安全勾包括安全勾底座和按钮,所述安全勾底座固定在所述固定端上,与所述按钮活动连接,所述按钮上设有挂钩。作为优选,所述铰链轴上设有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套接固定在所述铰链轴上,另一端贴合在固定端的凹槽内,所述手柄上设有与按钮扣接的扣接环。作为优选,在连接装置中,采用拉杆将所述铰链轴和锁紧块连接在一起,所述拉杆的一端穿过固定孔与所述锁紧块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拉片与所述铰链轴连接,所述拉片环套在所述铰链轴上,所述拉片的孔径大于所述铰链轴的直径,拉杆在手柄的带动下,可进行一定程度的位移。作为优选,所述下接头为中空结构,下接头的侧壁上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限位槽和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表面还设有多个固定通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折叠器的上接头和下接头均为中空结构,这样在进行线路布置的时采用内置式走线,更加美观大方,也能有效对线路进行保护;对于连接装置,采用锁紧块和铰链轴的相互配合,上接头和下接头围绕着铰链轴进行转动,另一端采用锁紧块进行卡合固定,当手柄转动时,手柄的下部推动拉杆进行运动,将锁紧块推离上、下接口的凹槽位置,从而实现折叠;上接头的固定部设有容置手柄的凹槽,同时设置安全勾与手柄扣接固定在一起,这些结构的设置,保证了所有结构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爆炸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折叠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上接头前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上接头后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下接头结构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1、上接头2、下接头3、安全勾4、手柄5、拉杆6、拉片7、铰链轴8、锁紧块11、延伸端12、固定端13、“T”型凹槽14、第一连接环15、固定孔16、上凹槽21、第二连接环22、下凹槽23、限位槽24、固定通孔31、按钮32、安全勾底座41、扣接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请参阅图1至3,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器,包括上接头1、下接头2和连接装置,上接头1和下接头2的同一侧设有凸出的连接环,包括第一连接环14和第二连接环21,第一连接环14和第二连接环21位于同一高度上,相互抵合在一起;连接装置包括铰链轴7和锁紧块8,铰链轴7位于第一连接环14和第二连接环21上的通孔内,将两个连接环固定在一起;锁紧块8位于铰链轴7的对侧面,卡合在上接头1和下接头2的连接位置,将两个接头固定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连接装置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将上、下接头连接与固定,铰链轴用于将两者连接在一起,使其围绕铰链轴发生自由转动,锁紧块从另一侧将两者固定在一起,为此,锁紧块设计为卡槽结构,从而更方便进行卡合固定。为了配合锁紧块,特别将上接头1和下接头2的相同一侧设有上凹槽16和下凹槽21,上、下凹槽均为内凹型设置,构成连接凹槽,锁紧块扣合至连接凹槽内,将上接头1和下接头2连接固定在一起。请参阅图4和图5对于上接头来说,上接头1包括延伸端11和固定端12,固定端12的一端与下接头2连接,另一端连接延伸端11,延伸端11的直径小于固定端12的直径,延伸端11上可外接延伸杆,固定端12的上还设有固定孔15。固定端12上设有“T”型凹槽13,凹槽的一端与延伸至铰链轴7;“T”型凹槽13的上端一侧设有安全勾3,安全勾3包括安全勾底座32和按钮31,安全勾底座32固定在固定端12上,与按钮32活动连接,按钮上设有挂钩。在本实施例中,将上接头分为延伸端和固定端,从而可在延伸端上更好外接延伸杆,延伸端的直径较小,一方面实现延伸杆的有效固定,另一方面防止了延伸杆下滑对固定端上的元部件造成损坏;在固定端上设置凹槽,这个其他的一些零件就能设置在凹槽内,不会破坏固定端的整体性,设置的零件就能成为隐藏式,更加美观大方;安全勾底座固定在固定端上,可采用弹簧与按钮活动连接,这样不会影响按钮的运动,同时也能利用按钮的挂钩对手柄进行固定。手柄4设置在铰链轴7上,手柄4的一端套接固定在铰链轴7上,另一端贴合在固定端12的凹槽内,手柄4上设有与按钮31扣接的扣接环41。利用扣接环和挂钩的配合,从而实现对手柄的锁止与解锁,在需要进行折叠时,解除手柄的锁止状态,当需要进行固定时,限制手柄的运动,从而保证了在各种状态下的都能稳定使用。请参阅图6,在连接装置中,采用拉杆5将铰链轴7和锁紧块8连接在一起,拉杆5的一端穿过固定孔15与锁紧块8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拉片6与铰链轴7连接,拉片6环套在铰链轴7上,拉片6的孔径大于铰链轴7的直径,拉杆5在手柄4的带动下,可进行一定程度的位移。下接头2为中空结构,下接头2的侧壁上设有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包括限位槽23和固定槽,固定槽的表面还设有多个固定通孔24。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下接头和连接装置,所述上接头和下接头的同一侧设有凸出的连接环,包括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位于同一高度上,相互抵合在一起;所述连接装置包括铰链轴和锁紧块,所述铰链轴位于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上的通孔内,将两个连接环固定在一起;所述锁紧块位于所述铰链轴的对侧面,卡合在上接头和下接头的连接位置,将两个接头固定在一起;/n所述上接头包括延伸端和固定端,所述固定端的一端与下接头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延伸端,所述延伸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固定端的直径,所述延伸端上可外接延伸杆,所述固定端上还设有固定孔;/n所述固定端上设有“T”型凹槽,所述凹槽的一端与延伸至所述铰链轴;所述“T”型凹槽的上端一侧设有安全勾,所述安全勾包括安全勾底座和按钮,所述安全勾底座固定在所述固定端上,与所述按钮活动连接,所述按钮上设有挂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下接头和连接装置,所述上接头和下接头的同一侧设有凸出的连接环,包括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位于同一高度上,相互抵合在一起;所述连接装置包括铰链轴和锁紧块,所述铰链轴位于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上的通孔内,将两个连接环固定在一起;所述锁紧块位于所述铰链轴的对侧面,卡合在上接头和下接头的连接位置,将两个接头固定在一起;
所述上接头包括延伸端和固定端,所述固定端的一端与下接头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延伸端,所述延伸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固定端的直径,所述延伸端上可外接延伸杆,所述固定端上还设有固定孔;
所述固定端上设有“T”型凹槽,所述凹槽的一端与延伸至所述铰链轴;所述“T”型凹槽的上端一侧设有安全勾,所述安全勾包括安全勾底座和按钮,所述安全勾底座固定在所述固定端上,与所述按钮活动连接,所述按钮上设有挂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清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拜尔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