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玻璃除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9340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玻璃除雾装置,包括车体,车体内的前挡风玻璃下端固定有出风管,出风管侧壁上设有若干出风孔,用于对前挡风玻璃吹风以除雾,出风管一端连通有进风管,进风管远离出风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进风口,进风口可穿出车体,进风口的开口朝向于车体的前进方向,由此,在行车中,外界空气可通过进风口收集,以经过进风管和出风管,吹向前挡风玻璃,由于吹向前挡风玻璃的空气和外界的空气温度一致,以利于消除前挡风玻璃内外侧的温差,从而达到较好的除雾效果,车体内设有控制器,通过控制电动开关阀启闭,可控制进风管和出风管之间的断通,从而实现行车中可控制自动除雾。

A defog device for automobile gla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玻璃除雾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指一种汽车玻璃除雾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的增大,人们对汽车的驾驶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汽车挡风玻璃易起雾作为困扰驾乘者的问题之一,由于起雾会影响驾驶员和乘客的视线,由此即不利于驾乘体验,也带来了一定行车安全隐患,尤其在寒冷的冬天,车仓内外温差较大,由于乘客的人体散热及呼气,车内温度较高且湿度较大,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时容易凝结,在挡风玻璃的内壁形成雾或霜,针对此问题,由于挡风玻璃内侧的雾气不能通过雨刮器刮除,通常会通过手动擦除或利用空调出风除雾,但是行车中手动擦除既不方便又不安全,且在远侧形成的雾气更难以手动擦除,而利用空调出风除雾,一方面难以控制适宜的温度,通过制冷除雾不利于车内的舒适度,且温度过低还易在挡风玻璃外侧形成雾气,较高的温度又达不到较好的除雾效果,因为高温除雾在烘干雾气之前的初期,车内的雾气会变的更大,且关闭空调后,由于温度较高,则会加重雾气,另一方面也会增加汽车的油耗或电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汽车玻璃除雾装置,以实现自动除雾以达到较好除雾效果的功能。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一种汽车玻璃除雾装置,包括:车体;出风管,固定在车体内的前挡风玻璃下端,出风管侧壁上设有若干出风孔,出风孔出风方向朝向前挡风玻璃延伸方向;进风管,和出风管一端连通;进风口,固定连通于进风管远离出风管的一端,进风口可穿出车体,进风口的开口朝向于车体的前进方向;电动开关阀,设于出风管上靠近进风管的一端;控制器,设于车体内,控制器和电动开关阀电连接,用于控制电动开关阀启闭,以控制进风管和出风管之间的断通。优选地,进风管和出风管之间固定连通有储气腔,储气腔内固定有气压传感器,用于检测储气腔内的气压,储气腔和进风管连通处固定设有常闭单向阀,气压传感器、常闭单向阀均和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接收气压传感器测得的气压值小于预设值时,可控制常闭单向阀打开,以通过进风口可向储气腔内单向进气。优选地,进风管的材质采用柔性材料,进风口和储气腔之间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进风口和储气腔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电动伸缩杆和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接收气压传感器测得的气压值小于预设值时,可控制电动伸缩杆伸出,以带动进风口穿出车体,通过复位弹簧可带动进风口向内移入车体内以复位。优选地,储气腔上固定有除湿器,除湿器和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接收气压传感器测得的气压值小于预设值时,可控制除湿器开启,用于对储气腔内的空气除湿。优选地,进风管、进风口、储气腔均设有两个,且对称设于出风管两端。优选地,进风口开口处由外向内依次固定设有防尘过滤网和除湿层。优选地,除湿层内填充有固体干燥剂。优选地,出风孔均匀分布在出风管侧壁上,且出风孔的间隔距离小于0.3cm。优选地,出风管靠近进风管的一端还固定有气压调节阀,气压调节阀和控制器电连接,用以可调节出风管出风的气压。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一种汽车玻璃除雾装置,通过设置车体,车体内的前挡风玻璃下端固定有出风管,出风管侧壁上设有若干出风孔,用于对前挡风玻璃吹风以除雾,出风管一端连通有进风管,进风管远离出风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进风口,进风口可穿出车体,进风口的开口朝向于车体的前进方向,由此,在行车中,外界空气可通过进风口收集,以经过进风管和出风管,吹向前挡风玻璃,由于吹向前挡风玻璃的空气和外界的空气温度一致,以利于消除前挡风玻璃内外侧的温差,从而达到较好的除雾效果,车体内设有控制器,通过控制电动开关阀启闭,可控制进风管和出风管之间的断通,从而实现行车中可控制自动除雾,避免手动擦除带来的不便以及安全隐患,相对于利用车内空调除雾,则无需调整适宜的温度,避免较高的温度影响除雾效果,而利用空调制冷除雾则不利于冬天车内的舒适度,同时,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且不会增加额外的油耗或电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图1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风口的侧视图。图中:车体1、前挡风玻璃2、出风管3、出风孔31、进风管4、进风口5、防尘过滤网51、除湿层52、电动开关阀6、控制器7、储气腔8、气压传感器81、常闭单向阀82、电动伸缩杆9、复位弹簧10、除湿器11、气压调节阀1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一种汽车玻璃除雾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车体1,车体1内的前挡风玻璃2下端固定有出风管3,出风管3侧壁上设有若干出风孔31,出风孔31出风方向朝向前挡风玻璃2延伸方向,出风管3一端连通有进风管4,进风管4远离出风管3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进风口5,进风口5可穿出车体1,进风口5的开口朝向于车体1的前进方向,出风管3上靠近进风管4的一端设有电动开关阀6,车体1内设有控制器7,控制器7和电动开关阀6电连接,用于控制电动开关阀6启闭,以控制进风管4和出风管3之间的断通。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车体1,车体1内的前挡风玻璃2下端固定有出风管3,出风管3侧壁上设有若干出风孔31,用于对前挡风玻璃2吹风以除雾,出风管3一端连通有进风管4,进风管4远离出风管3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进风口5,进风口5可穿出车体1,进风口5的开口朝向于车体1的前进方向,由此,在行车中,外界空气可通过进风口5收集,以经过进风管4和出风管3,吹向前挡风玻璃2,由于吹向前挡风玻璃2的空气和外界的空气温度一致,以利于消除前挡风玻璃2内外侧的温差,从而达到较好的除雾效果,车体1内设有控制器7,通过控制电动开关阀6启闭,可控制进风管4和出风管3之间的断通,从而实现行车中可控制自动除雾,避免手动擦除带来的不便以及安全隐患,相对于利用车内空调除雾,则无需调整适宜的温度,避免较高的温度影响除雾效果,而利用空调制冷除雾则不利于冬天车内的舒适度,同时,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且不会增加额外的油耗或电耗。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进风管4和出风管3之间固定连通有储气腔8,用于实时储存一定量的空气,以避免低速行车或停车等待时,通过进风口5收集的气压不足,以影响除雾效果,储气腔8内固定有气压传感器81,用于检测储气腔8内的气压,储气腔8和进风管4连通处固定设有常闭单向阀82,用于通过进风口5可向储气腔8内单向进气,以避免反向漏气,以利于储存一定气压的空气,气压传感器81、常闭单向阀82均和控制器7电连接,控制器7接收气压传感器81测得的气压值小于预设值时,可控制常闭单向阀82打开,以通过进风口5向储气腔8内单向进气,由于储气腔8和出风管3两端分别被常闭单向阀82和电动开关阀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玻璃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体;/n出风管,固定在所述车体内的前挡风玻璃下端,所述出风管侧壁上设有若干出风孔,所述出风孔出风方向朝向所述前挡风玻璃延伸方向;/n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一端连通;/n进风口,固定连通于所述进风管远离所述出风管的一端,所述进风口可穿出所述车体,所述进风口的开口朝向于所述车体的前进方向;/n电动开关阀,设于所述出风管上靠近所述进风管的一端;/n控制器,设于所述车体内,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动开关阀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动开关阀启闭,以控制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之间的断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玻璃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出风管,固定在所述车体内的前挡风玻璃下端,所述出风管侧壁上设有若干出风孔,所述出风孔出风方向朝向所述前挡风玻璃延伸方向;
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一端连通;
进风口,固定连通于所述进风管远离所述出风管的一端,所述进风口可穿出所述车体,所述进风口的开口朝向于所述车体的前进方向;
电动开关阀,设于所述出风管上靠近所述进风管的一端;
控制器,设于所述车体内,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动开关阀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动开关阀启闭,以控制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之间的断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玻璃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之间固定连通有储气腔,所述储气腔内固定有气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储气腔内的气压,所述储气腔和所述进风管连通处固定设有常闭单向阀,所述气压传感器、所述常闭单向阀均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气压传感器测得的气压值小于预设值时,可控制所述常闭单向阀打开,以通过所述进风口可向所述储气腔内单向进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玻璃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的材质采用柔性材料,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储气腔之间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储气腔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电动伸缩杆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明孙晓雷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