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改变应力状态的机动车车轴,包括车轴和第一倾斜角,所述车轴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应力预防结构,且第一应力预防结构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二应力预防结构和第三应力预防结构,所述第一倾斜角设置于车轴的左右两侧的外表面,且第一倾斜角的外侧设置有轴座,并且轴座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倾斜角。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的第一应力预防结构、第二应力预防结构和第三应力预防结构能方便对车轴的中段位置进行应力防护,以此能避免车轴在受到弯曲与冲击时,出现断裂的损伤,同时也能提高车轴的使用寿命,同时应力预防结构能通过连接螺栓进行拆卸,以此能提高装置检修时的便捷性,方便维护保养人员拆卸应力预防结构对车轴的损伤程度进行探查。
A kind of automobile axle with changing stress st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改变应力状态的机动车车轴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车轴装置
,具体为一种具有改变应力状态的机动车车轴。
技术介绍
车轴,指穿入车毂中承受车身重量的圆柱形零件,也可指代车。车桥(也称车轴)通过悬架和车架(或承载式车身)相连,两端安装汽车车轮。其功能是传递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轮之间各方向作用力。机动车是由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在道路上行驶的、供乘用或(和)运送物品或进行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以及部分游乐设施(如电动摄位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脚踏车等)。可分类为汽车及汽车列车、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拖拉机运输机组、轮式专用机械车和电动车等。应力指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温度场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并试图使物体从变形后的位置恢复到变形前的位置。传统的机动车车轴在使用时无法对应力的变化进行调节与改变,如此会使车轴在长时间的应力拉出与压迫下发生断裂的问题,并且在对车轴进行检测维护时还影响维护人员的工作,不利于对应力主要承受部位进行检修与维护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实用性更高的具有改变应力状态的机动车车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变应力状态的机动车车轴,解决了现有的传统的机动车车轴在使用时无法对应力的变化进行调节与改变,如此会使车轴在长时间的应力拉出与压迫下发生断裂的问题,并且在对车轴进行检测维护时还影响维护人员的工作,不利于对应力主要承受部位进行检修与维护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改变应力状态的机动车车轴,包括车轴和第一倾斜角,所述车轴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应力预防结构,且第一应力预防结构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二应力预防结构和第三应力预防结构,所述第一倾斜角设置于车轴的左右两侧的外表面,且第一倾斜角的外侧设置有轴座,并且轴座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倾斜角。优选的,所述第一应力预防结构包括上轴套、散热套孔、连接螺栓、套弧、下轴套和螺孔,且上轴套的中间位置贯穿有散热套孔,并且散热套孔的底端设置有套弧,所述上轴套的四角均安装有连接螺栓,且连接螺栓的底端连接有螺孔,并且螺孔的下端为下轴套。优选的,所述上轴套通过连接螺栓和螺孔与下轴套之间的连接为螺纹连接,且散热套孔沿上轴套和下轴套的中间位置等距均匀设置。优选的,所述上轴套和下轴套通过套弧与车轴之间相互贴合,并且第二应力预防结构与第三应力预防结构之间关于车轴的竖直中心线相互对称。优选的,所述第一倾斜角关于车轴的竖直中心线呈对称设置,且第一倾斜角的倾斜角度为X,并且X的范围为15°≤X≤35°。优选的,所述第二倾斜角关于车轴的竖直中心线呈对称设置,且第二倾斜角的倾斜角度为L,并且L的范围为30°≤L≤45°。优选的,所述轴座与车轴连接处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密封环槽,且密封环槽的内部安装有配合环。优选的,所述密封环槽与配合环之间的连接为过盈配合,且密封环槽的结构为凸字形结构,所述密封环槽的深度为H,且密封环槽的深度为2≤H≤3mm,并且开口宽度为S,同时5≤S≤8mm。优选的,所述轴座的外端面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内部安装有连接卡块,并且连接卡块与卡槽之间相互配合,同时连接卡块和卡槽关于轴座的外边沿等角度设置有四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应力预防结构、第二应力预防结构和第三应力预防结构能够方便对车轴的中段位置进行应力防护,以此能够避免车轴在受到弯曲与冲击时,出现断裂的损伤,同时也能提高车轴的使用寿命。2、本专利技术在应力预防结构内部设置的散热套孔能够起到散热的效果,如此能够避免连接处热应力的影响,同时应力预防结构能够通过连接螺栓进行拆卸,以此能够提高装置检修时的便捷性,方便维护保养人员拆卸应力预防结构对车轴的损伤程度进行探查。3、本专利技术设置的应力预防结构通过套弧能够与车轴之间紧密贴合,如此能够承受来自车轴上的压应力与拉应力,从而能够避免应力交汇处发生车轴断裂的问题,提高了车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增强了车轴的抗弯强度。4、本专利技术设置的第一倾斜角与第二倾斜角能方便将机动车运行时使车轴产生的应力进行分散,以此能够避免应力集中在一点,有效的提高了车轴的抗应力强度。5、本专利技术通过密封环槽与配合环的配合能够方便分散与承载来自轴座两侧的应力,并且通过连接卡块与卡槽之间的卡合能够方便改变车轮与轴座之间的连接关系,如此能方便减少车轮与车轴之间的磨损,大大提高了该种具有改变应力状态的机动车车轴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车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改进后车轴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轴座上表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上轴套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下轴套内端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轴;2、第一应力预防结构;201、上轴套;202、散热套孔;203、连接螺栓;204、套弧;205、下轴套;206、螺孔;3、第二应力预防结构;4、第三应力预防结构;5、第一倾斜角;6、轴座;7、第二倾斜角;8、卡槽;9、连接卡块;10、密封环槽;11、配合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一种具有改变应力状态的机动车车轴,包括车轴1、第一应力预防结构2、上轴套201、散热套孔202、连接螺栓203、套弧204、下轴套205、螺孔206、第二应力预防结构3、第三应力预防结构4、第一倾斜角5、轴座6、第二倾斜角7、卡槽8、连接卡块9、密封环槽10、配合环11,车轴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应力预防结构2,且第一应力预防结构2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二应力预防结构3和第三应力预防结构4,通过设置的第一应力预防结构2、第二应力预防结构3和第三应力预防结构4能够方便对车轴1的中段位置进行应力防护,以此能够避免车轴1在受到弯曲与冲击时,出现断裂的损伤,同时也能提高车轴1的使用寿命;第一应力预防结构2包括上轴套201、散热套孔202、连接螺栓203、套弧204、下轴套205和螺孔206,且上轴套201的中间位置贯穿有散热套孔202,并且散热套孔202的底端设置有套弧204,上轴套201的四角均安装有连接螺栓203,且连接螺栓203的底端连接有螺孔206,并且螺孔206的下端为下轴套205,上轴套201通过连接螺栓203和螺孔206与下轴套205之间的连接为螺纹连接,且散热套孔202沿上轴套201和下轴套205的中间位置等距均匀设置,在应力预防结构内部设置的散热套孔202能够起到散热的效果,如此能够避免连接处热应力的影响,同时应力预防结构能够通过连接螺栓203进行拆卸,以此能够提高装置检修时的便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改变应力状态的机动车车轴,包括车轴(1)和第一倾斜角(5),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轴(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应力预防结构(2),且第一应力预防结构(2)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二应力预防结构(3)和第三应力预防结构(4),所述第一倾斜角(5)设置于车轴(1)的左右两侧的外表面,且第一倾斜角(5)的外侧设置有轴座(6),并且轴座(6)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倾斜角(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改变应力状态的机动车车轴,包括车轴(1)和第一倾斜角(5),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轴(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应力预防结构(2),且第一应力预防结构(2)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二应力预防结构(3)和第三应力预防结构(4),所述第一倾斜角(5)设置于车轴(1)的左右两侧的外表面,且第一倾斜角(5)的外侧设置有轴座(6),并且轴座(6)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倾斜角(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改变应力状态的机动车车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力预防结构(2)包括上轴套(201)、散热套孔(202)、连接螺栓(203)、套弧(204)、下轴套(205)和螺孔(206),且上轴套(201)的中间位置贯穿有散热套孔(202),并且散热套孔(202)的底端设置有套弧(204),所述上轴套(201)的四角均安装有连接螺栓(203),且连接螺栓(203)的底端连接有螺孔(206),并且螺孔(206)的下端为下轴套(2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改变应力状态的机动车车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套(201)通过连接螺栓(203)和螺孔(206)与下轴套(205)之间的连接为螺纹连接,且散热套孔(202)沿上轴套(201)和下轴套(205)的中间位置等距均匀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改变应力状态的机动车车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套(201)和下轴套(205)通过套弧(204)与车轴(1)之间相互贴合,并且第二应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祥兵,朱三德,陈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华陵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