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塑自动配料用原料混合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92108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吹塑自动配料用原料混合输送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上侧设有称量仓和多个原料仓,所述机架的下侧设有混合仓,所述原料仓高于所述称量仓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原料仓与称量仓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称量仓与混合仓通过第二管道连接,还包括用于混合后的物料输送到下一工序的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与所述混合仓的输出端连接。该吹塑自动配料用原料混合输送装置实现吹塑用原料的精准定量混合,通过输送单元实现混合后的物料的输送,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A raw material mixing and conveying device for blow molding automatic batc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吹塑自动配料用原料混合输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颗粒混料
,具体为一种吹塑自动配料用原料混合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吹塑也称中空吹塑,一种发展迅速的塑料加工方法。热塑性树脂经挤出或注射成型得到的管状塑料型坯,趁热(或加热到软化状态),置于对开模中,闭模后立即在型坯内通入压缩空气,使塑料型坯吹胀而紧贴在模具内壁上,经冷却脱模,即得到各种中空制品。吹塑机在加工前需要将进行原料的配置工作,需要将多种复合原料经过搅拌混合后投入到吹塑机的加料口中,方便将塑料加工成为熔融状态。申请人珠海市通晶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于2018年提出了一项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208052443U,其公开了一种注塑机原料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系统、支架和注塑机进料口,所述输送系统包括牵引器、外输送桶和内输送桶,所述外输送桶设有振动器和风机,所述内输送桶设有活动窗;所述支架包括水平支架、竖直支架、连接架、电动伸缩杆和转轮,所述转轮包括一号转轮、二号转轮和三号转轮,所述连接架包括一号连接架和二号连接架;旋转倾斜外输送桶,方便向内输送桶中加入原料;打开活动窗,启动振动器和风机,原料粘附的灰尘等杂质落到外输送桶;启动牵引器,内输送桶上升,电动伸缩杆伸展,内输送桶上升至注塑机进料口的正上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于,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输送系统进行注塑原料的输送,其输送量少;在工作的过程中,混合物料需要人工输送或通过其他设备来运送注塑原料,同时内输送桶需要来回接料和送料,其耗费时间长,生产效率低。所以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吹塑用原料的精准定量混合,实现吹塑用原料混合和输送的连贯性,提高吹塑用原料的输送效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吹塑自动配料用原料混合输送装置,该吹塑自动配料用原料混合输送装置实现吹塑用原料的精准定量混合,通过输送单元实现混合后的物料的输送,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吹塑自动配料用原料混合输送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上侧设有称量仓和多个原料仓,所述机架的下侧设有混合仓,所述原料仓高于所述称量仓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原料仓与称量仓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称量仓与混合仓通过第二管道连接,还包括用于混合反应后的物料输送到下一工序的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与所述混合仓的输出端连接。在上述的吹塑自动配料用原料混合输送装置中,所述输送单元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两个并排布置的h型支架,所述h型支架之间通过多个第一横杆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设有支撑支架,所述支撑支架上设有多个第二横杆,所述支撑架与支撑支架之间设有用于加强支撑强度的斜杆。在上述的吹塑自动配料用原料混合输送装置中,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垂直布置的第一绞龙,所述第一绞龙的下端为输入端,所述第一绞龙的上端为输出端;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水平布置用于将混合反应后的物料输送到下一工序的第二绞龙,所述第二绞龙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绞龙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绞龙固定在所述支撑架短端的第一横杆上,所述第二绞龙设置在所述支撑支架上。在上述的吹塑自动配料用原料混合输送装置中,所述混合仓的下端设有出料斗,所述出料斗上设有可拆卸的料盖。在上述的吹塑自动配料用原料混合输送装置中,所述出料斗上设有水平布置的第三绞龙,所述第三绞龙的输入端与所述出料斗连接,所述第三绞龙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绞龙的输入端连接。在上述的吹塑自动配料用原料混合输送装置中,所述原料仓上设有用于输送原料的第四绞龙,所述第四绞龙的输出端与所述原料仓连接,所述第四绞龙的输入端上设有一进料斗。在上述的吹塑自动配料用原料混合输送装置中,所述进料斗与一料斗架固定连接,所述料斗架为两个并排布置的L型支杆,所述支杆之间通过多个第三横杆连接;所述进料架的横端与地面连接。在上述的吹塑自动配料用原料混合输送装置中,所述进料斗以内部空间逐渐减小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进料架上,所述进料斗在宽度方向上的投影为直角三角形,所述进料斗的一直角面为开放端,所述进料口的另一直角面与所述进料加的竖端连接;所述进料架上还设有用于支撑所述进料斗的加强杆。在上述的吹塑自动配料用原料混合输送装置中,所述混合仓内设有用于搅拌混合的第五绞龙。在上述的吹塑自动配料用原料混合输送装置中,所述原料仓的输出端、称量仓的输出端、混合仓的输出端上均设有阀门。所述h型支架的底部可拆卸的安装在承载板的顶部,承载板的底部安装有若干个万向轮,承载板的顶部连接有四个套筒,h型支架的底部插接在套筒的内部,套筒的内部两侧均连接有可移动的推板,两个推板呈对立设置,两个推板相远离的一端均水平连接有转动连接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的一端贯穿套筒的侧壁并与套筒的侧壁螺纹连接,紧固螺栓的端部通过轴承与推板转动连接,套筒的内部两端与推板的连接处均水平设置有导向槽,推板的两端均滑动安装在导向槽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所述输送单元实现混合后吹塑原料的输送、通过第四绞龙与进料斗的配合实现了原料仓的原料提升与加料,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原料仓与混合仓之间设有称量仓,实现原料混合的精准定量的混合,提高原料配比混合的精准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h型支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料斗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承载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套筒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推板与套筒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6,一种吹塑自动配料用原料混合输送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上侧设有称量仓2和多个原料仓3,所述机架1的下侧设有混合仓4,所述原料仓3高于所述称量仓2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原料仓3与称量仓2通过第一管道5连接,所述称量仓2与混合仓4通过第二管道6连接,还包括用于混合反应后的物料输送到下一工序的输送单元7,所述输送单元7与所述混合仓4的输出端连接。具体来说,其工作过程为:将吹塑用所需要的原料注入不同的原料仓3中,根据所需混合的原料的量,由所述原料仓3经第一管道5输送到所述的称量仓2中进行精准称量,再由所述称量仓2经第二输送管道输送到所述的混合仓4中,所述称量仓2一次称量一种原料,当原料称量完毕后将其输送到所述的混合仓4中,再进行下一次称量,重复此过程,实现所需原料的定量称量;所述混合仓4在第二种原料输入时即可对输入的原料进行混合,直至所有原料混合完毕;当吹塑用原料混合完毕后,混合后的原料从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吹塑自动配料用原料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上侧设有称量仓和多个原料仓,所述机架的下侧设有混合仓,所述原料仓高于称量仓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原料仓与称量仓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称量仓与混合仓通过第二管道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混合后的物料输送到下一工序的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与所述混合仓的输出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吹塑自动配料用原料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上侧设有称量仓和多个原料仓,所述机架的下侧设有混合仓,所述原料仓高于称量仓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原料仓与称量仓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称量仓与混合仓通过第二管道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混合后的物料输送到下一工序的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与所述混合仓的输出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自动配料用原料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单元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两个并排布置的h型支架,h型支架之间通过多个第一横杆连接;支撑架的上端设有支撑支架,支撑支架上设有多个第二横杆,支撑架与支撑支架之间设有用于加强支撑强度的斜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塑自动配料用原料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垂直布置的第一绞龙,所述第一绞龙的下端为输入端,所述第一绞龙的上端为输出端;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水平布置用于将混合反应后的物料输送到下一工序的第二绞龙,所述第二绞龙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绞龙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绞龙固定在所述支撑架短端的第一横杆上,所述第二绞龙设置在所述支撑支架的第二横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塑自动配料用原料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仓的下端设有出料斗,所述出料斗上设有可拆卸的料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塑自动配料用原料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斗上设有水平布置的第三绞龙,所述第三绞龙的输入端与所述出料斗连接,所述第三绞龙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绞龙的输入端连接。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勋袁世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合强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