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效热水采暖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8963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型热水供暖炉,该炉由水套构成炉膛,并利用一竖水套将炉膛隔成前后两室,其内部设置的烟气腔可使焦炉气与空气混合后再次被燃烧,烟气对流受热室使炉口高温烟气余热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具有热利用率高,除尘效果好,加煤次数少等特点,适合于目前国内中小型企业单位供暖面积在500-1200平米的采暖用。(*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型热水供暖锅炉。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进行,国内出现了一大批中小型企业事业单位,其有效工作面积大都在1千平米左右,但就目前的小型采暖锅炉要完成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供暖问题,一般是采用分散供暖的方式。鉴此需研制供暖面积在500-1200平米的高效热水采暖锅炉。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暖面积在1200平米的高效小型热水采暖锅炉。本技术由烟气受热室14、前后室3、5、灰室10、烟气腔2、水套13、15等组成。在由水套7构成的炉膛中,利用一从顶部垂直下来的水套将炉膛隔成前后两室3、5,该水套的两侧分别与左右侧水套相连通,前室3上部为加煤室,前室3下部及后室5为燃烧室。前室3厚煤层中产生的焦炉气,经炉门两侧烟气腔2由上而下进入灰室10,与空气混合后再次被燃烧,后室5水套壁上设置截面先缩后放的耐火炉衬4,煤及炉焦气在后室5内充分燃烧后,其烟气由上而下进入烟气对流受热室14,烟气对流受热室14由三个竖置的中间水套15及左右和后水套7构成。烟气从三个竖置的中间水套15构成的通道自上而下经过灰室10,再从竖置的中间水套15与后水套7构成的通道自下而上进入烟囱排出,该三个竖置水套15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侧水套相连通。在生火时,烟气最后通道的上部活动挡烟板17打开,烟气直接由对流换热室14进入烟囱排出。炉排位于炉膛下部,由活动炉排8与两侧固定炉排7构成。活动炉排8可前后运动以除去炉灰;固定炉排7上的煤层因活动炉排8的运动,可沿斜面滚到中间炉排上;炉膛前下部设有挡煤栅6,结渣及煤中石块可从此排出。本技术具有燃烧充分,热利用率高,除尘效果佳等优点。图面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是加煤炉门,2是烟气腔,3是前室,4是耐火炉衬,5是后室,6是挡煤栅,7是固定炉排,8是活动炉排,9是下炉门,10是灰室,11是安全装置,12是进水口,13是水套,14是对流换气受热室,15是中间水套,16是烟窗,17是活动挡烟板,18是挡烟板,19是出水口。本技术炉膛前室3内产生的焦炉气沿烟气腔2由上而下进入灰室,与空气混合后,进入炉膛再次燃烧,减少了烟气的不完全燃烧损失;由于炉衬4的隔热和蓄热使炉膛后室内温度很高,加强了辐射受热的强度,提高了热利用率;烟气对流室内布置了大面积的对流受热面,使得炉口高温烟气余热得到了充分利用,减少了排烟热损失。同时烟气是几经上下流动也获得了较好的除尘效果;大容积的炉膛前室3,可装入较多的燃料,由此减少了加煤的次数。权利要求一种小型热水供暖炉,其特征是在由水套构成的炉膛内,利用一个从顶部垂直下来的水套将其隔成前后两室3、5,该水套的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侧水套相连通,前室3上部为加煤室;前室3下部及后室5为燃烧室;前室3厚煤层中产生的焦炉气,经炉门两侧烟气腔2由上而下进入灰室,与空气混合后再次被燃烧;后室5水套壁上设置截面先缩后放的耐火炉衬4,煤及炉焦气在后室5内充分燃烧后,其烟气由上而下进入烟气对流受热室14,烟气对流受室14由三个竖水套15及左右和后水套构成,烟气从三个竖水套15构成的通道自上而下经灰室10,再从后水套与竖水套15之间的通道自下而上进入烟囱排出,三个竖置水套15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侧水套连通,在生火时,烟气最后通道的上部活动挡烟板17打开,烟气直接由对流换热室14进入烟囱排出;炉排位于炉膛下部,由活动炉排8和两侧固定炉排7构成,活动炉排8可前后运动以除去炉灰;固定炉排7上的煤层因活动炉排8的运动,可沿斜面滚到中间炉排上;炉膛前下部设有挡煤栅6,结渣及煤中石块可从此排出。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小型热水供暖炉,该炉由水套构成炉膛,并利用一竖水套将炉膛隔成前后两室,其内部设置的烟气腔可使焦炉气与空气混合后再次被燃烧,烟气对流受热室使炉口高温烟气余热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具有热利用率高,除尘效果好,加煤次数少等特点,适合于目前国内中小型企业单位供暖面积在500-1200平米的采暖用。文档编号F24H1/22GK2056224SQ8921978公开日1990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1989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1989年11月21日专利技术者狄锡坤, 潘娓, 张天明, 吕刚, 吕占顺, 王铁明 申请人: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热水供暖炉,其特征是在由水套构成的炉膛内,利用一个从顶部垂直下来的水套将其隔成前后两室3、5,该水套的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侧水套相连通,前室3上部为加煤室;前室3下部及后室5为燃烧室;前室3厚煤层中产生的焦炉气,经炉门两侧烟气腔2由上而下进入灰室,与空气混合后再次被燃烧;后室5水套壁上设置截面先缩后放的耐火炉衬4,煤及炉焦气在后室5内充分燃烧后,其烟气由上而下进入烟气对流受热室14,烟气对流受室14由三个竖水套15及左右和后水套构成,烟气从三个竖水套15构成的通道自上而下经灰室10,再从后水套与竖水套15之间的通道自下而上进入烟囱排出,三个竖置水套15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侧水套连通,在生火时,烟气最后通道的上部活动挡烟板17打开,烟气直接由对流换热室14进入烟囱排出;炉排位于炉膛下部,由活动炉排8和两侧固定炉排7构成,活动炉排8可前后运动以除去炉灰;固定炉排7上的煤层因活动炉排8的运动,可沿斜面滚到中间炉排上;炉膛前下部设有挡煤栅6,结渣及煤中石块可从此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狄锡坤潘娓张天明吕刚吕占顺王铁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