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污抗堵微鳞超滤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8858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污抗堵微鳞超滤膜装置涉及一种滤膜装置,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滤膜一般为孔洞式膜丝结构,长期使用膜孔和膜表面容易沉积堵塞,需要定期更换的问题,包括膜框和多条微鳞膜片束;多条微鳞膜片束平行且等间隔固定于膜框中;微鳞膜片束包括一根膜龙骨和多对微鳞膜片;膜龙骨包括龙骨外管和传动杆,且龙骨外管内套装有传动杆;龙骨外管的侧壁开设有多对插槽,成对的插槽以龙骨外管的中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且位于同一侧的插槽等间距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一对插槽对应有一对微鳞膜片,微鳞膜片的根部穿过插槽与传动杆铰接;当传动杆沿自身轴向移动,能够使得传动杆相对于龙骨外管位移,并拉动微鳞膜片的根部。

A kind of anti fouling and anti blocking micro scale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污抗堵微鳞超滤膜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滤膜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鳞片式滤膜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滤膜一般为孔洞式膜丝结构,由于孔径限制容易发生膜孔阻塞,长期使用膜孔和膜表面容易沉积堵塞,需要定期更换,增加了使用过程中的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滤膜一般为孔洞式膜丝结构,长期使用膜孔和膜表面容易沉积堵塞,需要定期更换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防污抗堵微鳞超滤膜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污抗堵微鳞超滤膜装置,包括膜框和多条微鳞膜片束;多条微鳞膜片束平行且等间隔固定于膜框中;微鳞膜片束包括一根膜龙骨和多对微鳞膜片;膜龙骨包括龙骨外管和传动杆,且龙骨外管内套装有传动杆;龙骨外管的侧壁开设有多对插槽,成对的插槽以龙骨外管的中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且位于同一侧的插槽等间距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一对插槽对应有一对微鳞膜片,微鳞膜片的根部穿过插槽与传动杆铰接;当传动杆沿自身轴向移动,能够使得传动杆相对于龙骨外管位移,并拉动微鳞膜片的根部,使得微鳞膜片束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转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超滤膜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地表水、海水、中水、市政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等领域的过滤,具有以下优点:使用本微磷膜片构造的超滤膜可突破常规膜孔阻塞和孔径限制,在不减小分离性能和透水性的前提下,减小了膜孔和膜表面沉积堵塞,降低了使用过程中的运行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污抗堵微鳞超滤膜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污抗堵微鳞超滤膜装置中微鳞膜片束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污抗堵微鳞超滤膜装置中微鳞膜片束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污抗堵微鳞超滤膜装置正向过滤来水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一种防污抗堵微鳞超滤膜装置,包括膜框1和多条微鳞膜片束2;多条微鳞膜片束2平行且等间隔固定于膜框1中;微鳞膜片束2包括一根膜龙骨3和多对微鳞膜片4;膜龙骨3包括龙骨外管5和传动杆6,且龙骨外管5内套装有传动杆6;龙骨外管5的侧壁开设有多对插槽7,成对的插槽7以龙骨外管5的中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且位于同一侧的插槽7等间距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一对插槽7对应有一对微鳞膜片4,微鳞膜片4的根部穿过插槽7与传动杆6铰接;当传动杆6沿自身轴向移动,能够使得传动杆6相对于龙骨外管5位移,并拉动微鳞膜片4的根部,使得微鳞膜片束2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转换。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超滤膜装置有别于传统常见膜材料。本超滤膜装置总体呈平板状,在其膜框1范围内按阵列均匀分布与底边膜框1垂直的膜组件——膜龙骨3。单条膜龙骨3上布设数对微鳞膜片4作为过滤鳞片,每对微鳞膜片4呈树叶状、按一定间距均匀排列,且每对微鳞膜片4之间间隔均匀,且成对的微鳞膜片4之间的间隙约0.01~0.1μm之间。如图2和图3所示,本超滤膜装置的微鳞构造:每根膜龙骨3上均匀排布数组对称微鳞膜片4,每片微鳞膜片4与膜龙骨3之间角度在同一姿态下保持一致,由此组成微鳞膜片束2。微鳞膜片束2平行分布在膜框1内,膜龙骨3插入膜框1上的微鳞膜片束2的微鳞膜片束卡槽9内。各微鳞膜片束2之间分布均匀。微鳞膜片4与的尾端为匕首状,扎入膜龙骨3中,可以转动,进而能够调节微鳞膜片束2的姿态,具体实现如下,单片微鳞膜片4装载在膜龙骨3上的插槽7里,插槽7呈长方形或其他能够迫使微鳞膜片4改变状态的形状,微鳞膜片4的尾端插入插槽7中。同时,膜龙骨3的龙骨外管5内设置了传动杆6,传动杆6连接每个插槽7内的微鳞膜片4的尾端,而传动杆6的两端设置在模板框架上。传动杆6可以为带有套管的螺杆,该螺杆中部为光杆且外壁套设有套管(套管的两端被螺杆上的限位部限位,使得无法沿螺杆的轴向运动,但是螺杆可以相对于套管转动),螺杆的两端具有外螺纹,膜龙骨3的两端具有内螺纹,传动杆6能够通过螺纹配合,进而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套管的侧壁与微鳞膜片4连接,当螺杆转动时,由于套管被微鳞膜片4限制保持不转,但是会跟随螺杆做直线运动,从而调节微鳞膜片4相对于膜龙骨3的角度,可以通过齿轮等传动机构,将多个传动杆6传动连接,从而进行统一调节。本超滤膜装置的微鳞膜片4结构可通过改变插槽7和微鳞膜片4根部外部轮廓,进而设置任意角度,因此,通过微鳞膜片4角度设定,可根据需要定向过滤和截留进水中的固态颗粒。当调整至一定角度时,本防污抗堵膜可使水分子通过,同时截留水中的无机盐、有机物、胶体、细菌和病毒等杂质。当微鳞膜片4的角度调整至适当角度,本膜可截留污水中有机物、余氯等及其他污染杂质。同时,本超滤膜装置组件采用模块化设计,根据进水的种类不同,可以配置多层的微鳞膜片束2的装填密度以及灵活设置微鳞膜片4的数量及过滤角度。并且,各个微鳞膜片束2之间互相独立,可在线冲洗。本超滤膜装置错流过滤,微鳞膜片4的特殊结构能自由调整膜空隙大小,同时模板中布设的微鳞膜片束2上的所有微鳞膜片4可同步位移。可以在膜框1中设置具有同向倾斜角度的首层微鳞膜片束2,继而间隔一定高度设定第二层微鳞膜片束2。分层设置大大提高本超滤膜装置的装填密度,多层微鳞膜片束2层大大增加本膜的过滤面积,使得本防污抗堵膜可具有较好的超滤错流特性,能高效截留牛血清蛋白等。由于微鳞膜片4的微角构造使得由模束构成的膜版表面粗糙度提高,因此又能够提升本超滤膜装置的水通量。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是对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姿态为:微鳞膜片4与膜龙骨3之间的夹角为40°~50°,且成对微鳞膜片中两个微鳞膜片4之间的角度为110°~160°,多个微鳞膜片束2形成波浪形面;第二姿态为:如图3所示,微鳞膜片4与膜龙骨3之间的夹角为90°,且成对微鳞膜片中两个微鳞膜片4之间的角度为180°,多个微鳞膜片束2形成平面。具体地,单片微鳞膜片4与膜龙骨3约成45°角,单对微鳞膜片4的两个微鳞膜片4中间夹角约110~160°。经过旋转后,两片微鳞膜片可与龙骨成水平平面。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可通过调节微鳞膜片4在插槽7中位置,来设置微鳞膜片4与膜龙骨3之间的角度。当膜组件用于污水过滤时,根据固态颗粒粒径可预先调节微鳞膜片4与膜龙骨3之间的角度,即将微鳞膜片4的尾端调整至插槽7一侧,例如设置在45°。当被过滤的污水发生变化时,此举可从源头上减轻膜污染,避免被动过滤造成的膜阻塞。当进行膜清理时,转动膜框1上的传动杆6,可调节每个插槽7内的微鳞膜片4,使之与膜龙骨3垂直,至此,所有插槽7与膜龙骨3处在同一平面上,即可采用刮刷的方式处理本装置的表面污染,可极大减少人力物力。由于微鳞膜片束2平行排列,从俯视角度呈均匀波浪状。本微鳞膜片4的布设及排列性状让其具有类似于绒毛的弹性,当水流冲击时水压造成微鳞膜片4轻微俯倒,被过滤污水中的固态颗粒撞击到微鳞膜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污抗堵微鳞超滤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膜框(1)和多条微鳞膜片束(2);/n所述多条微鳞膜片束(2)平行且等间隔固定于所述膜框(1)中;/n所述微鳞膜片束(2)包括一根膜龙骨(3)和多对微鳞膜片(4);/n所述膜龙骨(3)包括龙骨外管(5)和传动杆(6),且所述龙骨外管(5)内套装有所述传动杆(6);/n所述龙骨外管(5)的侧壁开设有多对插槽(7),成对的插槽(7)以龙骨外管(5)的中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且位于同一侧的插槽(7)等间距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n一对插槽(7)对应有一对微鳞膜片(4),微鳞膜片(4)的根部穿过插槽(7)与所述传动杆(6)铰接;/n当传动杆(6)沿自身轴向移动,能够使得传动杆(6)相对于龙骨外管(5)位移,并拉动微鳞膜片(4)的根部,使得微鳞膜片束(2)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转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污抗堵微鳞超滤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膜框(1)和多条微鳞膜片束(2);
所述多条微鳞膜片束(2)平行且等间隔固定于所述膜框(1)中;
所述微鳞膜片束(2)包括一根膜龙骨(3)和多对微鳞膜片(4);
所述膜龙骨(3)包括龙骨外管(5)和传动杆(6),且所述龙骨外管(5)内套装有所述传动杆(6);
所述龙骨外管(5)的侧壁开设有多对插槽(7),成对的插槽(7)以龙骨外管(5)的中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且位于同一侧的插槽(7)等间距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
一对插槽(7)对应有一对微鳞膜片(4),微鳞膜片(4)的根部穿过插槽(7)与所述传动杆(6)铰接;
当传动杆(6)沿自身轴向移动,能够使得传动杆(6)相对于龙骨外管(5)位移,并拉动微鳞膜片(4)的根部,使得微鳞膜片束(2)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污抗堵微鳞超滤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姿态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尹琳琳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