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伤口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8787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伤口保护器,包括板状基部,所述基部上方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上方具有敞口,同时所述基部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通孔相连通,使用时,伤口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容纳腔将所述伤口与周边创面隔离开来。若伤口为造口,则造口处导出的引流管经所述通孔导出到所述容纳腔,进一步与外部容纳袋相连通,即使在对伤口周边创面进行负压清创时也不影响患者引流管的使用。上述伤口保护器,将其置于创口或造口外部,不仅对创口或造口形成保护,还能将对周边创面实施清创的负压海绵隔离在创口或造口之外,便于对周边的创面实施负压治疗。

A kind of wound prot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伤口保护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伤口保护器。
技术介绍
创伤是机械因素引起的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破坏和损伤,如:外伤、烧伤、褥疮、糖尿病足及术后难愈切口等。创伤不仅发生率高,而且程度差别很大,伤情可以严重而复杂,甚至危及伤员的生命。为了便于外科手术的实施,比如微创手术,或者便于引流管的应用将人体组织间(如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和液体(如消化液、尿液和粪便等)导引至体外,而需要在身体上开设并保留创口,比如造口。对于实施了微创手术和引流管安置手术的患者,当这些创口附近还存在其它创面需要实施清创操作时,因不能对创口施以负压,从而给其他创面的清创和治疗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伤口保护器,将其置于创口或造口外部,便于对周边的创面实施负压治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伤口保护器,包括板状基部,所述基部上方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上方具有敞口,同时所述基部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通孔相连通,使用时,伤口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容纳腔将所述伤口与周边创面隔离开来。优选地,所述容纳腔由设置于所述基部上方的隔离板围设而成,其呈圆筒状。优选地,所述容纳腔的内径略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径。优选地,所述隔离板高度大约1cm。优选地,所述隔离板与所述基部一体设置。优选地,所述基部内侧还设置有连接层,其粘接与所述基部上,所述通孔同时轴向贯穿于所述基部以及所述连接层。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伤口保护器,包括板状基部,所述基部上方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上方具有敞口,同时所述基部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通孔相连通,使用时,伤口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容纳腔将所述伤口与周边创面隔离开来。若伤口为造口,则造口处导出的引流管经所述通孔导出到所述容纳腔,进一步与外部容纳袋相连通,即使在对伤口周边创面进行负压清创时也不影响患者引流管的使用。上述伤口保护器,将其置于创口或造口外部,不仅对创口或造口形成保护,还能将对周边创面实施清创的负压海绵隔离在创口或造口之外,便于对周边的创面实施负压治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伤口保护器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图1的剖面图;图3为图1使用时的状态图;图4为图1在实施负压清创时的使用状态图。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00-基部;110-支撑层;120-连接层;200-通孔;300-隔离板;311-容置腔;320-敞口;500-负压海绵;600-周边创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核心是提供一种伤口保护器,将其置于创口或造口外部,便于对周边的创面实施负压治疗。请参考图1-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伤口保护器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图1的剖面图;图3为图1使用时的状态图;图4为图1在实施负压清创时的使用状态图。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伤口保护器,包括板状基部100,其通常呈圆环板状,基部100上方设置有容纳腔311,该容纳腔311上方具有敞口320。容纳腔311可由设置于基部100上方的隔离板300围设而成,可呈圆筒状。当然,隔离板300与基部100可一体成型,从而减少生产时的工艺步骤且降低生产成本。通常隔离板高度可设置为大约1cm或略大于1cm,这样的话,对于伤口与周边创面的隔离比较有保障,有利于负压清创时负压海绵500的设置。同时,基部100上开设有通孔200,通孔200通常为圆孔,容纳腔311与通孔200相连通,使用时,伤口位于通孔200内,容纳腔100将所述伤口与周边创面隔离开来。关于容纳腔311的内径大小以及通孔200的内径大小可根据伤口不同做多种设置,本文不作限制。当伤口为造口时,则造口处导出的引流管400经通孔200导出到容纳腔311,进一步与外部容纳袋相连通,这样的话,即使在对伤口周边创面进行负压清创时也不影响患者引流管的使用。引流管400在容纳腔311内可呈盘环状设置。作为一种改进,可将容纳腔311的内径设置为略大于通孔200的内径,通常通孔200的内径可比引流管400的外径略大,容纳腔311的内径可设置为通孔200内径的2-3倍,这样对于引流管400的容纳与导出都更为合适有效。上述伤口保护器在使用时,将其置于创口或造口外部,创口或造口位于通孔200内,基部100的一侧面与创口或造口周围皮肤相接触,由此容纳腔311不仅对创口或造口形成保护,还能将对周边创面实施清创的负压海绵500隔离在创口或造口之外,便于对周边创面600实施负压治疗。为方便使用,还可在基部100的内侧设置连接层120,此时基部100分为支撑层110和连接层120,支撑层110与容纳腔311一体设置,用于对容纳腔311形成支撑,连接层120用于方便基部100与伤口周围皮肤的互相位置固定以及提升支撑层110与皮肤的触感。通常,连接层120粘接于基部100上,也即粘接于支撑层100上,此时通孔200同时轴向贯穿于基部100以及连接层120。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以上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伤口保护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伤口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板状基部,所述基部上方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上方具有敞口,同时所述基部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通孔相连通;使用时,伤口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容纳腔将所述伤口与周边创面隔离开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伤口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板状基部,所述基部上方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上方具有敞口,同时所述基部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通孔相连通;使用时,伤口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容纳腔将所述伤口与周边创面隔离开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由设置于所述基部上方的隔离板围设而成,其呈圆筒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伤口保护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峻赫张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晟健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