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加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封闭作用的种植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8687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加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封闭作用的种植体,所述种植体包括体部、与体部通过螺丝连接的基台或与体部一体连接的颈部,体部上部与基台底部配合形成一宽0.2‑0.7mm的肩台;所述种植体上设有3‑5mm宽度的第一微孔区,第一微孔区上设有均匀布置的第一微孔,第一微孔大小为1‑3微米,第一微孔区上方区域表面为光滑表面;所述第一微孔区位于体部顶部上方的基台或颈部表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着重创新于增强种植体穿龈部分封闭性,增强软组织与种植体之间的黏附力,能减少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及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提高种植远期成功率。

A kind of implant to increase the sealing effect of soft tissue around the impl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加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封闭作用的种植体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涉及一种牙种植体。
技术介绍
种植修复技术出现至今近70年时间,凭借其美观、舒适、功能良好的优点越来越被缺牙的患者所接受。Brannmark教授于1952年提出骨结合理论后,各种增强骨结合的方法逐渐面世,使得种植成功率越来越高。然而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常常导致种植体松动甚至脱落,最终导致种植失败。其往往从初始的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开始,细菌逐步侵犯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使得结合上皮不断根向移动,导致牙槽骨吸收,甚至直接穿透种植体与软组织的结合导致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如果不加以控制最终导致种植体松动脱落。大量的研究也证实种植体穿龈部分的纤维不同于天然牙垂直分布于牙颈部,其更多的是呈平行于种植体表面分布,这种结构更加容易遭到细菌的侵入。由此可见,加强种植体颈部或基台穿龈部分的封闭性对于预防种植体周围黏膜炎乃至种植体周围炎显得至关重要。现今全球市场上牙种植体大多采用颈部或基台抛光处理,光滑表面虽可在早期增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但其纤维排列平行于种植体表面,附着力差,不利于抵抗口腔微环境中的细菌侵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是针对上述问题,为改进种植体基台穿龈部分的封闭性提供一种能增加种植体颈部周围软组织封闭作用的两段式种植体。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增加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封闭作用的种植体,所述种植体包括体部、与体部通过螺丝连接的基台或与体部一体连接的颈部,体部上部与基台底部配合形成一宽0.2-0.7mm的肩台;所述种植体上设有3-5mm宽度的第一微孔区,第一微孔区上设有均匀布置的第一微孔,第一微孔大小为1-3微米,第一微孔区上方区域表面为光滑表面;所述第一微孔区位于体部顶部上方的基台或颈部表面上。进一步地,第一微孔内还分布有纳米级的第二微孔。进一步地,肩台上表面设有第二微孔区。所述两段式种植体采用医用级纯钛制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种植体的基台或颈部穿龈部分的表面微米级及纳米级微孔设计,对早期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可改变细胞黏附的形态,诱导细胞生成更多的伪足,增强细胞黏附力;形成的纤维可呈垂直方向伸向种植体表面,进入大量的微凹孔内,封闭性更好。2.种植体颈部的微米级及纳米级微孔区以上的表面为光滑表面,为不涉及软组织封闭区域,采用光滑设计能减少口腔内微环境中的细菌黏附,降低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两段式种植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微孔区的表面结构示意图;图3基台穿龈部分的扫描电镜图,其中A为光滑表面,B为微孔区表面;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两段式种植体分离结构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一段式种植体结构示意图;图中,体部1、基台2、第一微孔区3、第二微孔区4、肩台11、第一微孔31、第二微孔32、颈部5。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两段式种植体,包括体部1和基台2,其位于体部1顶部上方的基台2表面设有第一微孔区3,第一微孔区3上设有均匀布置的第一微孔31,第一微孔31大小为1-3微米,第一微孔31内并均匀分布有更小的纳米级的第二微孔32,其结构如图2所示。图3是基台穿龈部分扫描电镜图,其中A为光滑表面时,纤维细胞平行排列,当设置了第一微孔区3后,如图3B所示,表面微凹,纤维细胞垂直或角形粘附生长,说明表面微米级及纳米级微孔设计,对早期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可改变细胞黏附的形态,诱导细胞生成更多的伪足,深入微孔,增强细胞黏附力;形成的纤维伸入微孔中提高封闭性。第一微孔区3上方为抛光处理的光滑表面,能减少口腔内微环境中的细菌黏附,降低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发生。第一微孔区3表面宽度可设计3-5mm以适应临床中不同人群、不同植牙部位的牙龈厚度差异,一般为3-4mm,可根据种植手术中植入深度的调整以扩大适应范围。如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两段式种植体分离结构示意图。基台2插入体部1的部分为锥形凸起,体部1上部配合基台2底部,体部1的内直径等于基台直径,体部1的外直径略大于基台直径形成肩台11。基台2设计为中央空心,内部可通过螺丝与体部1稳固连接。基台2上与体部1相交处设置3-5mm宽度的第一微孔区3。第一微孔区3上设有均匀布置的第一微孔,第一微孔间及第一微孔内并均匀分布有更小的纳米级的第二微孔。第一微孔区3上方为抛光处理的光滑表面。肩台11设计为0.2-0.7mm平台,顶部表面同样采用表面处理形成第二微孔区4,有利于增加软组织封闭,同时起到平台转移的作用保护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同样地,如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段式种植体,包括体部1和与体部1一体连接的颈部5,其种植体颈部5靠近体部1的表面设有微孔区3,微孔区3上设有均匀布置的第一微孔31,第一微孔大小为1-3微米,第一微孔内均匀分布有更小的纳米级的第二微孔32。其表面微米级及纳米级微孔设计,对早期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可改变细胞黏附的形态,诱导细胞生成更多的伪足,增强细胞黏附力;形成的纤维可呈垂直方向扎向种植体表面,封闭性更好。微孔区3上方为抛光处理的光滑表面,能减少口腔内微环境中的细菌黏附,进一步降低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发生。微孔区3表面宽度可设计3-5mm三种以适应临床中不同人群、不同植牙部位的牙龈厚度差异,一般为3-4mm,可根据种植手术中植入深度的调整以扩大适应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加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封闭作用的种植体,所述种植体包括体部(1)、与体部(1)通过螺丝连接的基台(2)或与体部(1)一体连接的颈部(5),体部(1)上部与基台(2)底部配合形成一宽0.2-0.7mm的肩台(11)。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体上设有3-5mm宽度的第一微孔区(3),第一微孔区(3)上设有均匀布置的第一微孔(31),第一微孔(31)大小为约1-3微米,第一微孔区(3)上方区域表面为光滑表面。所述第一微孔区(3)位于体部(1)顶部上方的基台(2)或颈部(5)表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加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封闭作用的种植体,所述种植体包括体部(1)、与体部(1)通过螺丝连接的基台(2)或与体部(1)一体连接的颈部(5),体部(1)上部与基台(2)底部配合形成一宽0.2-0.7mm的肩台(11)。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体上设有3-5mm宽度的第一微孔区(3),第一微孔区(3)上设有均匀布置的第一微孔(31),第一微孔(31)大小为约1-3微米,第一微孔区(3)上方区域表面为光滑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红吕吉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