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学固液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8236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5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化学固液反应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中部设有加热室,所述加热室的内底面上设有酒精灯,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中部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处设有金属加热网,所述金属加热网的上表面设有烧杯,所述烧杯的外侧套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安装在固定杆的外表面上,所述固定杆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环形槽,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在循环腔内进行循环溶剂的循环,循环溶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如加热时可以使用热水循环,低温时可以使用冰盐水,或者酒精循环,保证了液体药品所需的均匀温度,使实验操作更加方便,实验数据更加稳定可靠,消除了因为液体药品自身温度不均匀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A chemical solid-liquid rea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学固液反应装置
本技术涉及教学器具
,具体领域为一种化学固液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化学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由于受到自然科学其他学科发展的影响,并广泛地应用了当代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化学在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合成和测试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而且在理论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化学实验室是提供化学实验条件及其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目前存在的化学固液反应演示装置,安全性能较低,实验室容易造成固液飞溅的缺点,此外温度对化学实验的影响不容忽视,影响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化学固液反应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学固液反应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化学固液反应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中部设有加热室,所述加热室的内底面上设有酒精灯,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中部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处设有金属加热网,所述金属加热网的上表面设有烧杯,所述烧杯的外侧套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安装在固定杆的外表面上,所述固定杆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卡接有罩壳,所述罩壳的上表面中部设有固体入口,所述固体入口上挂有加料勺,所述罩壳的上表面设有滴液装置,所述滴液装置包括储液管,所述储液管为双层玻璃管体,分为储液腔和循环腔,所述储液腔的上端设有加料口,所述储液腔的下端设有滴加管,所述滴加管上设有调节阀,所述滴加管的下端连通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伸入烧杯内,所述循环腔的上侧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循环腔的下侧连通有进水管。优选的,所述底座上通过支撑杆安装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倾斜设置。优选的,所述罩壳上设有环形透视窗。优选的,所述加料口与储液腔之间设有连通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与滴加管之间设有将两者连通的导通管。优选的,所述加料口上端口和滴加管的下端均为磨口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化学固液反应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能够将化学固液反应实验在罩壳内进行反应实验,不会造成固液飞溅出来,提高了实验演示的安全性;(2)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在循环腔内进行循环溶剂的循环,循环溶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如加热时可以使用热水循环,低温时可以使用冰盐水,或者酒精循环,保证了液体药品所需的均匀温度,使实验操作更加方便,实验数据更加稳定可靠,消除了因为液体药品自身温度不均匀对实验数据的影响;(3)过渡段与滴加管之间设有将两者连通的导通管,导通管的设置保证滴液装置的上下压强相等,保证液体药品的顺利滴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滴液装置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滴液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加热室、3-酒精灯、4-凹陷部、5-金属加热网、6-烧杯、7-固定环、8-固定杆、9-罩壳、10-固体入口、11-加料勺、12-储液管、13-储液腔、14-循环腔、15-加料口、16-滴加管、17-调节阀、18-导液管、19-出水管、20-进水管、21-照明灯、22-环形透视窗、23-过渡段、24-导通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化学固液反应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中部设有加热室2,所述加热室2的内底面上设有酒精灯3,便于对烧杯6进行加热提高反应效率,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中部设有凹陷部4,所述凹陷部4处设有金属加热网5,所述金属加热网5的上表面设有烧杯6,所述烧杯6的外侧套有固定环7,所述固定环7安装在固定杆8的外表面上,所述固定杆8与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将烧杯6插设在固定环7内,提高了烧杯6固定的稳定性,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卡接有罩壳9,能够将化学固液反应实验在罩壳9内进行反应实验,不会造成固液飞溅出来,提高了实验演示的安全性,所述罩壳9的上表面中部设有固体入口10,所述固体入口10上挂有加料勺11,加料勺11采用玻璃材料制成,加料勺11一端安装有挂钩,所述罩壳9的上表面设有滴液装置,所述滴液装置包括储液管12,所述储液管12为双层玻璃管体,分为储液腔13和循环腔14,所述储液腔13的上端设有加料口15,所述储液腔13的下端设有滴加管16,所述滴加管16上设有调节阀17,所述滴加管16的下端连通有导液管18,所述导液管18伸入烧杯6内,所述循环腔14的上侧连通有出水管19,所述循环腔14的下侧连通有进水管20,通过滴液装置向烧杯6内添加液体药品,通过调节阀17保证液体的准确定量添加,液体药品通过加料口15加入,储存在储液腔13内,使用时由经过滴加管16由导液管18滴入烧杯6,导液管18的下端口呈倾斜设置,便于滴加液顺利滴加,导液管18避免了药液粘附在烧杯6的内壁上而导致反应的不完全,通过进水管20和出水管19在循环腔14内进行循环溶剂的循环,循环溶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如加热时可以使用热水循环,低温时可以使用冰盐水,或者酒精循环,保证了液体药品所需的均匀温度,使实验操作更加方便,实验数据更加稳定可靠,消除了因为液体药品自身温度不均匀对实验数据的影响。具体而言,所述底座1上通过支撑杆安装有照明灯21,所述照明灯21倾斜设置,用于对烧杯6上侧进行照明,便于进行观察。具体而言,所述罩壳9上设有环形透视窗22,便于实时观察固液反应的情况。具体而言,所述加料口15与储液腔13之间设有连通的过渡段23,所述过渡段23与滴加管16之间设有将两者连通的导通管24,导通管24的设置保证滴液装置的上下压强相等,保证液体药品的顺利滴加。具体而言,所述加料口15上端口和滴加管16的下端均为磨口设置。工作原理:本技术能够将化学固液反应实验在罩壳9内进行反应实验,不会造成固液飞溅出来,提高了实验演示的安全性,通过滴液装置向烧杯6内添加液体药品,通过调节阀17保证液体的准确定量添加,液体药品通过加料口15加入,储存在储液腔13内,使用时经过滴加管16由导液管18滴入烧杯6,导液管18的下端口呈倾斜设置,便于滴加液顺利滴加,导液管18避免了药液粘附在烧杯6的内壁上而导致反应的不完全,通过进水管20和出水管19在循环腔14内进行循环溶剂的循环,循环溶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如加热时可以使用热水循环,低温时可以使用冰盐水,或者酒精循环,保证了液体药品所需的均匀温度,使实验操作更加方便,实验数据更加稳定可靠,消除了因为液体药品自身温度不均匀对实验数据的影响。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化学固液反应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中部设有加热室(2),所述加热室(2)的内底面上设有酒精灯(3),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中部设有凹陷部(4),所述凹陷部(4)处设有金属加热网(5),所述金属加热网(5)的上表面设有烧杯(6),所述烧杯(6)的外侧套有固定环(7),所述固定环(7)安装在固定杆(8)的外表面上,所述固定杆(8)与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卡接有罩壳(9),所述罩壳(9)的上表面中部设有固体入口(10),所述固体入口(10)上挂有加料勺(11),所述罩壳(9)的上表面设有滴液装置,所述滴液装置包括储液管(12),所述储液管(12)为双层玻璃管体,分为储液腔(13)和循环腔(14),所述储液腔(13)的上端设有加料口(15),所述储液腔(13)的下端设有滴加管(16),所述滴加管(16)上设有调节阀(17),所述滴加管(16)的下端连通有导液管(18),所述导液管(18)伸入烧杯(6)内,所述循环腔(14)的上侧连通有出水管(19),所述循环腔(14)的下侧连通有进水管(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学固液反应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中部设有加热室(2),所述加热室(2)的内底面上设有酒精灯(3),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中部设有凹陷部(4),所述凹陷部(4)处设有金属加热网(5),所述金属加热网(5)的上表面设有烧杯(6),所述烧杯(6)的外侧套有固定环(7),所述固定环(7)安装在固定杆(8)的外表面上,所述固定杆(8)与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卡接有罩壳(9),所述罩壳(9)的上表面中部设有固体入口(10),所述固体入口(10)上挂有加料勺(11),所述罩壳(9)的上表面设有滴液装置,所述滴液装置包括储液管(12),所述储液管(12)为双层玻璃管体,分为储液腔(13)和循环腔(14),所述储液腔(13)的上端设有加料口(15),所述储液腔(13)的下端设有滴加管(16),所述滴加管(16)上设有调节阀(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国金李兰英
申请(专利权)人: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