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莘建栋专利>正文

一种微细纳米气泡溶液的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8196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5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细纳米气泡溶液的制备装置,包括微细纳米气泡发生器,所述微细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一外壳、一第一腔体、一处理部分和一第二腔体;所述处理部分的表面设有至少一圆锥通孔和一入水孔;所述圆锥通孔内设有至少一个螺旋沟;所述第一腔体通过所述圆锥通孔和所述入水孔与所述第二腔体相通。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制备装置可以制备得到微细纳米气泡溶液,且微细纳米气泡在溶液的底部聚积。

A preparation device of micro nano bubble solu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细纳米气泡溶液的制备装置
本技术涉及微细气泡
,尤其涉及一种微细纳米气泡溶液的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特开2012-96203号公报[非专利文献1]柘植秀树「微气泡纳米气泡的基础」、Bull,Soc,SeaWaterSci.,Jpn.,64,4-10(2010)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氧纳米气泡的水溶液,其特征是在1ml中含有1017个以上1-10nm氧纳米气泡。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和非专利文件1中描述的所示,在实际50L以上溶液水罐中生产氧纳米气泡时,作为示例1(Peak-1)研究的气泡个数平均直径为131.0nm,示例2的个数平均直径为70.5nm,示例3的个数平均直径为6.8nm氧纳米气泡为30nm以下的氧纳米气泡聚积在溶液底部的特性。此外,正如专利文献1所披露的,虽然纳米泡水有望在治疗或预防癌症方面有效,但在50L以上溶液罐中生产氧纳米气泡时,30nm以下的氧纳米气泡,鉴于在底部容易积累的属性,是否被视为作为专利文献1中披露的纳米气泡饮料稳定而大量生产,目前不得而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微细纳米气泡溶液的制备装置,能够在溶液中制备得到大量稳定性高的微细纳米气泡,进而制备得到微细纳米气泡溶液。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细纳米气泡溶液的制备装置,包括微细纳米气泡发生器,所述微细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一外壳、一第一腔体、一处理部分和一第二腔体;所述处理部分的表面设有至少一圆锥通孔和一入水孔;所述圆锥通孔内设有至少一个螺旋沟;所述第一腔体通过所述圆锥通孔和所述入水孔与所述第二腔体相通。进一步,所述第一腔体中的溶液通过所述圆锥通孔和所述入水孔后,可在所述第二腔体中产生交叉涡流,进而产生微细纳米气泡。进一步,所述处理部分为一圆柱形;所述处理部分的圆周上设有所述圆锥通孔,且所述圆锥通孔的斜度在5度以上;所述圆锥通孔的较小端直径为0.1~3毫米。进一步,所述入水孔为一圆柱形孔道,孔道直径为0.1~3毫米。进一步,所述的微细纳米气泡溶液的制备装置还包括溶气装置,所述溶气装置通过管路与所述微细纳米气泡发生器连接,所述溶气装置包括一气体源、一压力泵和一溶液罐,并通过管道相连接。进一步,所述气体源通过一管道与所述溶液罐流体连接,所述压力泵设置于所述管道上;使得所述气体源中的气体流出后,在所述压力泵的作用下经由所述管道进入装有溶液的溶液罐中,实现在溶液中溶解气体,以获得含有气体的溶液。然后,含有气体的溶液在通过管路进入所述微细纳米气泡发生器。进一步,所述气体源中气体的流出速率为0.5-5L/min。进一步,所述压力泵的压力为0.2-1.0MPa。进一步,所述溶液罐中的溶液通过管道以1-100L/min的速率流入所述微细纳米气泡发生器中。进一步,所述外壳的材料选自不锈钢和塑料中的至少一种。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利用本技术的装置能够在溶液中制备得到大量的微细纳米气泡,进而可以大量生产稳定性高的微细纳米气泡溶液。本技术制备得到的微细纳米气泡溶液,微细纳米气泡在溶液的底部聚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微细纳米气泡发生器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微细纳米气泡溶液的制备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溶气装置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试验例1中的微细纳米气泡的直径和数量分布图。图5为本技术试验例2中的微细纳米气泡的直径和数量分布图。图6为本技术试验例3中的皮下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微细纳米气泡发生器;2、溶气装置;11、外壳;12、入水孔;13、处理部分;14、圆锥通孔;15、第一腔体;16、第二腔体;21、气体源;22、压力泵;23、溶液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解释本技术一种微细纳米气泡溶液的制备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不应被视为对本技术具体实施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微细纳米气泡溶液的制备装置,参考图1包括微细纳米气泡发生器1,所述微细纳米气泡发生器1包括一外壳11、一第一腔体15、一处理部分13和一第二腔体16;所述处理部分13的表面设有若干圆锥通孔14和一入水孔12;所述圆锥通孔14内设有1个以上的螺旋沟;所述第一腔体15通过所述圆锥通孔14和所述入水孔12与所述第二腔体16相通。所述第一腔体15中的溶液通过所述圆锥通孔14和所述入水孔12后可在所述第二腔体16中产生交叉涡流,在涡流的作用下溶液中含有的气体由大气泡变为小气泡,进而产生微细纳米气泡。所述处理部分13为一圆柱形;所述圆柱形的圆周上设有一排或多排的圆锥通孔14,且所述圆锥通孔14的斜度在5度以上;所述圆锥通孔14的较小端直径为0.1~3毫米;所述入水孔12为一圆柱形孔道,孔道直径为0.1~3毫米。所述外壳11的材料选自不锈钢和塑料中的至少一种。实施例2一种微细纳米气泡溶液的制备装置,参考图1包括微细纳米气泡发生器1,所述微细纳米气泡发生器1包括一外壳11、一第一腔体15、一处理部分13和一第二腔体16;所述处理部分13的表面设有若干圆锥通孔14和一入水孔12;所述圆锥通孔14内设有1个以上的螺旋沟;所述第一腔体15通过所述圆锥通孔14和所述入水孔12与所述第二腔体16相通。所述第一腔体15中的溶液通过所述圆锥通孔14和所述入水孔12后可在所述第二腔体16中产生交叉涡流,在涡流的作用下溶液中含有的气体由大气泡变为小气泡,进而产生微细纳米气泡。所述处理部分13为一圆柱形;所述圆柱形的圆周上设有一排或多排的圆锥通孔14,且所述圆锥通孔14的斜度在5度以上;所述圆锥通孔14的较小端直径为0.1~3毫米;所述入水孔12为一圆柱形孔道,孔道直径为0.1~3毫米。所述外壳11的材料选自不锈钢和塑料中的至少一种。本技术的微细纳米气泡溶液的制备装置中还包括溶气装置2,参考图3,所述溶气装置2通过管道与所述微细纳米气泡发生器连接,所述溶气装置2包括一气体源21、一压力泵22和一溶液罐23,并通过管道相连接。参考图2,所述气体源21中的气体流出,可在所述压力泵22的作用下通入到装有溶液的溶液罐23中,然后含有气体的溶液通过管道进入所述微细纳米气泡发生器1。所述气体源21中气体的流出速率为0.5-5L/min。所述压力泵22的压力为0.2-1.0MPa。所述溶液罐23中的溶液通过管道以1-100L/min的速率流入所述微细纳米气泡发生器1中。实施例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2的微细纳米气泡溶液的制备装置制备得到一种微细纳米气泡溶液。所述微细纳米气泡溶液中的微细纳米气泡的平均直径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细纳米气泡溶液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细纳米气泡发生器(1),所述微细纳米气泡发生器(1)包括一外壳(11)、一第一腔体(15)、一处理部分(13)和一第二腔体(16);所述处理部分(13)的表面设有至少一圆锥通孔(14)和一入水孔(12);所述圆锥通孔(14)内设有至少一个螺旋沟;所述第一腔体(15)通过所述圆锥通孔(14)和所述入水孔(12)与所述第二腔体(16)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细纳米气泡溶液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细纳米气泡发生器(1),所述微细纳米气泡发生器(1)包括一外壳(11)、一第一腔体(15)、一处理部分(13)和一第二腔体(16);所述处理部分(13)的表面设有至少一圆锥通孔(14)和一入水孔(12);所述圆锥通孔(14)内设有至少一个螺旋沟;所述第一腔体(15)通过所述圆锥通孔(14)和所述入水孔(12)与所述第二腔体(16)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细纳米气泡溶液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部分(13)为一圆柱形;所述处理部分(13)的圆周上设有所述圆锥通孔(14),且所述圆锥通孔(14)的斜度在5度以上;所述圆锥通孔(14)的较小端直径为0.1~3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细纳米气泡溶液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孔(12)为一圆柱形孔道,孔道直径为0.1~3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莘建栋斎田和芳
申请(专利权)人:莘建栋斎田和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