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气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81906 阅读:5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5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吸收液罐、尾气吸收罐,在所述尾气吸收罐的顶壁设置有尾气进气管和真空管,所述尾气进气管部分插入到所述尾气吸收罐内,在所述尾气进气管上设置有尾气进气阀,在所述真空管上设置有真空阀;在所述尾气吸收罐的底壁上设置有吸收液进液管,在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吸收液进液阀,在所述吸收液罐的底壁设置有吸收液出液管,在所述吸收液出液管上设置有吸收液出液阀,所述吸收液进液阀与所述吸收液出液阀通过管道连通;通过设置真空阀和吸收液罐,能够将尾气吸收罐底部未达到含量的吸收液与尾气吸收罐上部达到含量的吸收液混合,所以不需要反拉反混,避免了人工操作带来的风险。

A tail gas absorp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气吸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尾气吸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尾气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目前在化工领域,对于反应后的尾气的吸收采用的都是鼓泡吸收装置,即:尾气通过尾气进气管通入到吸收液页面以下进行吸收反应,生产副产品。因生产控制(如真空度等)要求,尾气进气管不能尽可能的插入到吸收罐底部,致使在尾气进气管以下的吸收液与尾气不会进行充分反应;当尾气进气管以上的吸收液中副产品的含量达到中控要求时,尾气进气管底部的吸收液中副产品的含量依旧很低。所以,在目前的尾气吸收装置中,产品打料前需要不断的将尾气吸收罐底部的尾气吸收液进行反拉反混,尽量确保尾气吸收罐上下成分均匀;但是,这样不断对尾气吸收罐底部的尾气进行反拉反混,使得人员操作频率密集、劳动强度大、检测成本高,但质量保证效果依旧不佳,同时也因重复性放空操作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因重复性放空操作导致的不安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尾气吸收装置,通过设置真空阀和吸收液罐,能够将尾气吸收罐底部未达到含量的吸收液与尾气吸收罐上部达到含量的吸收液混合,所以不需要反拉反混,避免了人工操作带来的风险,主要内容如下:包括吸收液罐、尾气吸收罐,在所述尾气吸收罐的顶壁设置有尾气进气管和真空管,所述尾气进气管部分插入到所述尾气吸收罐内,在所述尾气进气管上设置有尾气进气阀,在所述真空管上设置有真空阀;在所述尾气吸收罐的底壁上设置有吸收液进液管,在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吸收液进液阀,在所述吸收液罐的底壁设置有吸收液出液管,在所述吸收液出液管上设置有吸收液出液阀,所述吸收液进液阀与所述吸收液出液阀通过管道连通。优选的,在所述尾气吸收罐的侧壁上设置有打料气动阀,所述打料气动阀的一端与所述尾气吸收罐连通,所述打料气动阀的另一端与打料泵连接。优选的,所述打料气动阀与所述尾气进气管的底端处于同一高度。优选的,所述尾气吸收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尾气进气阀、真空阀、吸收液进液阀、吸收液出液阀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优选的,在所述尾气吸收罐的顶壁上还设置有第一放空阀,所述第二放空阀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优选的,在所述尾气吸收罐上设置有压力变送器。优选的,在所述尾气吸收罐内还设置有浮球液位计,所述浮球液位计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浮球液位计是以磁浮球为测量元件,通过磁耦合作用,使传感器内电阻成线性变化,由智能转换器将电阻变化转换成4~20mA标准电流信号,可现场显示液位的百分比、4~20mA电流及液位值,远传供给控制系统可实现液位的自动检测、控制和记录。优选的,在所述尾气吸收罐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在线检测仪表,所述在线检测仪表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在线检测仪表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三个所述在线检测仪表在垂直方向等间距设置。优选的,在所述吸收液罐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二放空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吸收液罐,在所述尾气吸收罐的底壁上设置有吸收液进液管,在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吸收液进液阀,在所述吸收液罐的底壁设置有吸收液出液管,在所述吸收液出液管上设置有吸收液出液阀,所述吸收液进液阀与所述吸收液出液阀通过管道连通;并且,在所述尾气进气管上设置有尾气进气阀,在所述真空管上设置有真空阀;所以,当真空阀开启后,尾气吸收罐内为负压,负压即为真空状态,但是吸收液罐内为常压,打开吸收液进液阀和吸收液出液阀后,利用吸收液罐与尾气吸收罐的压力差,可见吸收液转移到尾气吸收罐内,从而能够将未达到含量的吸收液与尾气吸收罐上部达到含量的吸收液混合,起到了自动混合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反拉反混,所以更安全、高效。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尾气吸收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尾气吸收装置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所指代的技术特征如下:1、吸收液罐;2、尾气吸收罐;3、尾气进气管;4、真空管;5、尾气进气阀;6、真空阀;7、吸收液进液阀;8、吸收液出液阀;9、打料气动阀;10、第一放空阀;11、压力变送器;12、浮球液位计;13、在线检测仪表;14、第二放空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一种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吸收液罐1、尾气吸收罐2和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所述尾气吸收罐2用于将尾气进行吸收,所述吸收液罐用于储存吸收液;所述吸收液罐1、尾气吸收罐2均为圆筒状,所述吸收液罐1、尾气吸收罐2均包括顶壁、侧壁和底壁;在所述尾气吸收罐2的顶壁上设置有尾气进气管3和真空管4,所述尾气进气管3用于向所述尾气吸收罐2内输入反应后的尾气,所述尾气进气管3部分插入到所述尾气吸收罐2内,所述尾气进气管3垂直插入到尾气吸收罐2内的吸收液的液面以下。在所述尾气进气管3上设置有尾气进气阀5,所述尾气进气阀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在所述真空管4上设置有真空阀6,所述真空阀6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真空阀6的一端与所述真空管连通,所述真空阀6的另一端与真空发生器连接;在所述尾气吸收罐的底壁上设置有吸收液进液管,在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吸收液进液阀7,在所述吸收液罐的底壁上设置有吸收液出液管,在所述吸收液出液管上设置有吸收液出液阀8,所述吸收液进液阀7与所述吸收液出液阀8通过管道连通,并且所述吸收液进液阀7与所述吸收液出液阀8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当真空阀6开启后,尾气吸收罐2内为负压,负压即为真空状态,但是吸收液罐1内为常压,打开吸收液进液阀和吸收液出液阀后,利用吸收液罐与尾气吸收罐的压力差,可将吸收液转移到尾气吸收罐内,从而能够将未达到含量的吸收液与尾气吸收罐上部达到含量的吸收液混合,起到了自动混合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反拉反混,所以更安全、高效。在所述尾气吸收罐2的侧壁上设置有打料气动阀9,所述打料气动阀9的一端与所述尾气吸收罐2的侧壁连接,所述打料气动阀9的另一端与产品打料泵连接,所述打料气动阀9与尾气进气管3的底端处于同一高度,使得输送到产品打料泵内的液体为含量达标的副产品。在所述尾气吸收罐2的顶壁上还设置有第一放空阀10,并且在所述尾气吸收罐2上还设置有压力变送器11,所述压力变送器11用于检测所述尾气吸收罐2内的气体压力,当所述压力变送器11检测到所述尾气吸收罐2内的气体压力较高时,开启所述第一放空阀10,使得所述尾气吸收罐2内的气体压力回到常压的状态。在所述尾气吸收罐2的罐体内还设置有浮球液位计12,浮球液位计是以磁浮球为测量元件,通过磁耦合作用,使传感器内电阻成线性变化,由智能转换器将电阻变化转换成4~20mA标准电流信号,可现场显示液位的百分比、4~20mA电流及液位值,远传供给控制系统可实现液位的自动检测、控制和记录。在所述尾气吸收罐2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在线检测仪表13,所述在线检测仪表13用于检测尾气吸收液罐2内反应后的液体的含量是否达到指标要求,由于所述尾气吸收罐2内的液面高度在不断变化,所以所述在线检测仪表13的数量为若干个,且每个所述在线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液罐、尾气吸收罐,在所述尾气吸收罐的顶壁设置有尾气进气管和真空管,所述尾气进气管部分插入到所述尾气吸收罐内,在所述尾气进气管上设置有尾气进气阀,在所述真空管上设置有真空阀;在所述尾气吸收罐的底壁上设置有吸收液进液管,在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吸收液进液阀,在所述吸收液罐的底壁设置有吸收液出液管,在所述吸收液出液管上设置有吸收液出液阀,所述吸收液进液阀与所述吸收液出液阀通过管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液罐、尾气吸收罐,在所述尾气吸收罐的顶壁设置有尾气进气管和真空管,所述尾气进气管部分插入到所述尾气吸收罐内,在所述尾气进气管上设置有尾气进气阀,在所述真空管上设置有真空阀;在所述尾气吸收罐的底壁上设置有吸收液进液管,在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吸收液进液阀,在所述吸收液罐的底壁设置有吸收液出液管,在所述吸收液出液管上设置有吸收液出液阀,所述吸收液进液阀与所述吸收液出液阀通过管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尾气吸收罐的侧壁上设置有打料气动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料气动阀与所述尾气进气管的底端处于同一高度。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吸收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尾气进气阀、真空阀、吸收液进液阀、吸收液出液阀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新农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