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形梁棚洞支模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830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弧形梁棚洞支模体系,包括棚洞侧柱、曲梁侧模、曲梁底模、横梁钢筋笼、移动底梁、可调撑墩、模板限位体和顶部吊梁;棚洞侧柱下部的地基土层内设置柱底基础,棚洞侧柱浇筑混凝土;移动底梁的下表面设置移动滚轮,移动滚轮的两侧镜像对称设置两排可调撑墩,相对的可调撑墩与移动底梁之间设置撑墩限位板;移动底梁上依次设置移动撑柱、顶部平台板和模板支柱,模板支柱的顶端设置连接转轴和模板限位体;曲梁侧模和曲梁底模吊装至模板限位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曲梁侧模和曲梁底模支设安装定位方便,模板结构整体性好、模板限位强度高;同时模板支撑体系现场移动容易、承载能力高,可有效降低模板支设施工的难度。

Formwork support system of arc beam sh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弧形梁棚洞支模体系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板支设方便、整体性好,并可降低模板现场移动和钢筋笼现场定位难度的弧形梁棚洞支模体系,属于道路工程领域,适用于风压、雪压较大地域的弧形梁棚洞支模工程。
技术介绍
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施工环境复杂多变,给一些风压、雪压较大地域的公路施工工程带来不便。考虑到场地条件、施工难度、人员安全和工程结构的可靠性、便利性及施工难度等因素,该类工程常采用棚洞结构方案,为保障棚洞施工质量,需要设计一种高效安全的弧形梁棚洞支模体系。现有技术中已有一种型钢支模体系,包括第一围框和第二围框,所述第一围框与第二围框之间设有放置仓,所述第一围框侧面设有上梁,所述上梁底部设有下梁,所述上梁和下梁内部均设有滑槽,所述上梁与下梁之间设有滑板,所述滑板一侧设有压架,所述压架内侧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侧设有缓冲板,所述压架一侧设有压板,所述滑槽内部设有滑块。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螺杆,转动螺杆,进而螺杆带动滑块在滑槽内部滑动,滑块滑动带动滑板对压架产生加压效果,压架通过压板对放置仓内部的砂浆进行挤压,从而增加砂浆和槽钢的接触效果,保证混凝土梁的整体支撑强度。但是施工量大,且不涉及降低现场施工定位难度、改善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等施工方法。鉴于此,目前亟待专利技术一种模板支设方便、整体性好,并可降低模板现场移动和钢筋笼现场定位难度的弧形梁棚洞支模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但可以提升模板结构整体性、提高模板支设速率,而且可以降低模板安装定位难度,还可以提高钢筋笼安装质量的弧形梁棚洞支模体系。弧形梁棚洞支模体系,包括棚洞侧柱、地基土层、曲梁侧模、曲梁底模、横梁钢筋笼、移动底梁、可调撑墩、模板限位体和顶部吊梁;棚洞侧柱下部的地基土层内设置柱底基础,棚洞侧柱浇筑混凝土;移动底梁的下表面设置移动滚轮,移动滚轮的两侧镜像对称设置两排可调撑墩,相对的可调撑墩与移动底梁之间设置撑墩限位板;移动底梁上依次设置移动撑柱、顶部平台板和模板支柱,模板支柱的顶端设置连接转轴和模板限位体;曲梁侧模和曲梁底模吊装至模板限位体上,曲梁侧模和曲梁底模通过模板连接隼连接;刚性吊杆插入相邻的连接箍筋之间,刚性吊杆下端部的上层吊板和下层吊板分别与上层纵筋和下层纵筋连接;刚性吊杆的顶端设置顶部吊梁,顶部吊梁通过柔性吊索与外部吊装设备相连,横梁钢筋笼吊至曲梁侧模和曲梁底模之间。作为优选:所述可调撑墩的调节高度较移动滚轮大5~20mm。作为优选:所述模板限位体由模板底撑板、模板侧撑板、板侧限位筋和板顶限位筋组成,模板限位体设于曲梁侧模和曲梁底模的外侧;长度可调的板顶限位筋与板侧限位筋垂直相接;模板底撑板与曲梁底模紧密贴合,模板底撑板与模板侧撑板垂直相接。作为优选:所述横梁钢筋笼由上层纵筋、下层纵筋和连接箍筋组成,上层纵筋和下层纵筋上均匀设置连接箍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曲梁侧模和曲梁底模支设安装定位方便,模板结构整体性好、模板限位强度高;同时模板支撑体系现场移动容易、承载能力高,可有效降低模板支设施工的难度。(2)本技术钢筋笼吊装连接方便、钢筋笼现场定位容易,并可降低钢筋笼现场吊装对钢筋笼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弧形梁棚洞支模体系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模板限位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弧形横梁钢筋笼吊装施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棚洞侧柱;2-地基土层;3-柱底基础;4-曲梁侧模;5-曲梁底模;6-横梁钢筋笼;7-移动底梁;8-移动滚轮;9-可调撑墩;10-撑墩限位板;11-移动撑柱;12-顶部平台板;13-模板支柱;14-连接转轴;15-模板限位体;16-模板连接隼;17-刚性吊杆;18-连接箍筋;19-上层吊板;20-下层吊板;21-上层纵筋;22-下层纵筋;23-顶部吊梁;24-柔性吊索;25-模板底撑板;26-模板侧撑板;27-板侧限位筋;28-板顶限位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参照图1~图3所示,所述的弧形梁棚洞支模体系,先在棚洞侧柱1下部的地基土层2内设置柱底基础3,再浇筑棚洞侧柱1混凝土;在移动底梁7的下表面设置移动滚轮8,并在移动滚轮8的两侧镜像对称设置两排可调撑墩9,在相对的可调撑墩9与移动底梁7之间设置撑墩限位板10;在移动底梁7上依次设置移动撑柱11、顶部平台板12和模板支柱13,并在模板支柱13的顶端设置连接转轴14和模板限位体15;将曲梁侧模4和曲梁底模5吊装至模板限位体15上,并使曲梁侧模4和曲梁底模5通过模板连接隼16连接;将刚性吊杆17插入相邻的连接箍筋18之间,并使刚性吊杆17下端部的上层吊板19和下层吊板20分别与上层纵筋21和下层纵筋22连接;刚性吊杆17的顶端设置顶部吊梁23,使顶部吊梁23通过柔性吊索24与外部吊装设备相连后,将横梁钢筋笼6吊至曲梁侧模4和曲梁底模5之间。棚洞侧柱1采用强度等级为C35的混凝土,截面尺寸为400×400mm。地基土层2为硬塑状态黏性土。柱底基础3采用强度等级为C30的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曲梁侧模4和曲梁底模5均采用厚度为3mm的铝合金模板。横梁钢筋笼6由上层纵筋21、下层纵筋22和连接箍筋18组成;上层纵筋21和下层纵筋22均采用直径22mm的螺纹钢筋,连接箍筋18采用直径为10mm的光面钢筋。移动底梁7采用规格为200×200×8×12的H型钢轧制而成。移动滚轮8采用6寸塑料材质的滚轮。可调撑墩9采用直径为30mm的螺杆,调节高度较移动滚轮8大10mm。撑墩限位板10采用1mm厚的钢板。移动撑柱11采用规格为150×150×7×10的H型钢。顶部平台板12采用1mm厚的钢板。模板支柱13均采用直径为100mmm、壁厚为1mm的钢管。连接转轴14采用直径为100mm的球铰。模板限位体15由模板底撑板25、模板侧撑板26、板侧限位筋27和板顶限位筋28组成;其中模板底撑板25和模板侧撑板26采用厚度为2mm的合金板;板侧限位筋27采用厚度为2mm的合金板;板顶限位筋28采用直径为30mm的螺杆与螺栓组合,其长度可调。模板连接隼16的宽度为2mm,高度为3mm。刚性吊杆17采用直径60mm的钢管制成。上层吊板19和下层吊板20均采用厚度为2mm的钢板轧制而成,横断面呈圆弧形。顶部吊梁23采用规格为100×100×6×8的H型钢轧制而成。柔性吊索24采用直径15.24mm的钢绞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弧形梁棚洞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棚洞侧柱(1)、地基土层(2)、曲梁侧模(4)、曲梁底模(5)、横梁钢筋笼(6)、移动底梁(7)、可调撑墩(9)、模板限位体(15)和顶部吊梁(23);棚洞侧柱(1)下部的地基土层(2)内设置柱底基础(3),棚洞侧柱(1)浇筑混凝土;移动底梁(7)的下表面设置移动滚轮(8),移动滚轮(8)的两侧镜像对称设置两排可调撑墩(9),相对的可调撑墩(9)与移动底梁(7)之间设置撑墩限位板(10);移动底梁(7)上依次设置移动撑柱(11)、顶部平台板(12)和模板支柱(13),模板支柱(13)的顶端设置连接转轴(14)和模板限位体(15);曲梁侧模(4)和曲梁底模(5)吊装至模板限位体(15)上,曲梁侧模(4)和曲梁底模(5)通过模板连接隼(16)连接;刚性吊杆(17)插入相邻的连接箍筋(18)之间,刚性吊杆(17)下端部的上层吊板(19)和下层吊板(20)分别与上层纵筋(21)和下层纵筋(22)连接;刚性吊杆(17)的顶端设置顶部吊梁(23),顶部吊梁(23)通过柔性吊索(24)与外部吊装设备相连,横梁钢筋笼(6)吊至曲梁侧模(4)和曲梁底模(5)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弧形梁棚洞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棚洞侧柱(1)、地基土层(2)、曲梁侧模(4)、曲梁底模(5)、横梁钢筋笼(6)、移动底梁(7)、可调撑墩(9)、模板限位体(15)和顶部吊梁(23);棚洞侧柱(1)下部的地基土层(2)内设置柱底基础(3),棚洞侧柱(1)浇筑混凝土;移动底梁(7)的下表面设置移动滚轮(8),移动滚轮(8)的两侧镜像对称设置两排可调撑墩(9),相对的可调撑墩(9)与移动底梁(7)之间设置撑墩限位板(10);移动底梁(7)上依次设置移动撑柱(11)、顶部平台板(12)和模板支柱(13),模板支柱(13)的顶端设置连接转轴(14)和模板限位体(15);曲梁侧模(4)和曲梁底模(5)吊装至模板限位体(15)上,曲梁侧模(4)和曲梁底模(5)通过模板连接隼(16)连接;刚性吊杆(17)插入相邻的连接箍筋(18)之间,刚性吊杆(17)下端部的上层吊板(19)和下层吊板(20)分别与上层纵筋(21)和下层纵筋(22)连接;刚性吊杆(17)的顶端设置顶部吊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杰孙学军彭申凯钱申春杜海峰刘要武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