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7878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包括装配式外墙本体、左墙体和右墙体,所述装配式外墙本体左侧设有凹槽A,所述装配式外墙本体右侧设有凸块A,所述装配式外墙本体两侧且位于凹槽A和凸块A内纵向贯穿有插孔A,所述插孔内插入有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凸块A插入凹槽A内从而实现多组装配式外墙本体的拼接工作,且连接方式为榫卯连接方式,拼接完成后可将连接杆贯穿于凸块A和凹槽A内所设有的穿孔A内,此时即可实现凸块A位于凹槽A内的固定,从而避免脱落,且结构简单,安装方式简单,稳定性高,能够自由组合。

A modular exterior wall connec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
,具体为一种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模块化建筑是一种新兴的建筑结构体系,该体系是以每个房间作为一个模块单元,均在工厂中进行预制生产,完成后运输至现场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成为建筑整体,但是现有的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现有的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大多将钢筋弯曲再进行浇筑从而完成连接,可使该连接方式施工复杂,费时费力,较为不便,且连接时稳定性并不理想,灵活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包括装配式外墙本体、左墙体和右墙体,所述装配式外墙本体左侧设有凹槽A,所述装配式外墙本体右侧设有凸块A,所述装配式外墙本体两侧且位于凹槽A和凸块A内纵向贯穿有插孔A,所述插孔内插入有连接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左墙体右侧安装有凸块B,所述右墙体左侧开设有凹槽B。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左墙体和右墙体内均纵向开设有插孔B。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装配式外墙本体死角处均镶入有角铁,所述角铁两侧对称开设有安装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一种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通过凸块A插入凹槽A内从而实现多组装配式外墙本体的拼接工作,且连接方式为榫卯连接方式,拼接完成后可将连接杆贯穿于凸块A和凹槽A内所设有的穿孔A内,此时即可实现凸块A位于凹槽A内的固定,从而避免脱落,且结构简单,安装方式简单,稳定性高,能够自由组合。2.本技术一种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通过凸块B插入装配式外墙本体左侧的凹槽A内即可完成左墙体的安装工作,而通过凸块A插入凹槽B内可实现右墙体的安装工作,通过左墙体和右墙体分别安装于装配式外墙本体两侧从而保证其整体性,节省了需要填充所带来的不便,完成边缘处的填充工作。3.本技术一种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通过角铁上所开设有的安装孔可便于装配式外墙本体上下两侧的连接固定工作,且安装后能够大大提高装配式外墙本体的稳定性和牢固度。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的装配式外墙本体、左墙体和右墙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的装配式外墙本体、左墙体和右墙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的角铁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配式外墙本体;2、凹槽A;3、穿孔A;4、凸块A;5、左墙体;6、凸块B;7、右墙体;8、凹槽B;9、穿孔B;10、角铁;11、安装孔;12、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包括装配式外墙本体1、左墙体5和右墙体7,所述装配式外墙本体1左侧设有凹槽A2,所述装配式外墙本体1右侧设有凸块A4,所述装配式外墙本体1两侧且位于凹槽A2和凸块A4内纵向贯穿有插孔A3,所述插孔3内插入有连接杆12。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通过凸块A4插入凹槽A2内从而实现多组装配式外墙本体1的拼接工作,且连接方式为榫卯连接方式,拼接完成后可将连接杆12贯穿于凸块A4和凹槽A2内所设有的穿孔A3内,此时即可实现凸块A4位于凹槽A2内的固定,从而避免脱落,且结构简单,安装方式简单,稳定性高,能够自由组合。其中,所述左墙体5右侧安装有凸块B6,所述右墙体7左侧开设有凹槽B8。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通过凸块B6插入装配式外墙本体1左侧的凹槽A内即可完成左墙体5的安装工作,通过凸块A4插入凹槽B8内可实现右墙体7的安装工作,通过左墙体5和右墙体7分别安装于装配式外墙本体1两侧从而保证其整体性,节省了需要填充所带来的不便,完成边缘处的填充工作。其中,所述左墙体5和右墙体7内均纵向开设有插孔B9。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通过连接杆12贯穿于穿孔A3和穿孔B9即可实现左墙体5和右墙体7安装后的固定工作,避免脱落。其中,所述装配式外墙本体1死角处均镶入有角铁10,所述角铁10两侧对称开设有安装孔11。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通过角铁10上所开设有的安装孔11可便于装配式外墙本体1上下两侧的连接固定工作,且安装后能够大大提高装配式外墙本体1的稳定性和牢固度。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包括1、装配式外墙本体;2、凹槽A;3、穿孔A;4、凸块A;5、左墙体;6、凸块B;7、右墙体;8、凹槽B;9、穿孔B;10、角铁;11、安装孔;12、连接杆,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使用时,首先可通过凸块A4插入凹槽A2内从而实现多组装配式外墙本体1的拼接工作,且连接方式为榫卯连接方式,拼接完成后可将连接杆12贯穿于凸块A4和凹槽A2内所设有的穿孔A3内,此时即可实现凸块A4位于凹槽A2内的固定,从而避免脱落,且结构简单,安装方式简单,稳定性高,能够自由组合,而通过凸块B6插入装配式外墙本体1左侧的凹槽A内即可完成左墙体5的安装工作,而通过凸块A4插入凹槽B8内可实现右墙体7的安装工作,通过左墙体5和右墙体7分别安装于装配式外墙本体1两侧从而保证其整体性,节省了需要填充所带来的不便,完成边缘处的填充工作,且通过连接杆12贯穿于穿孔A3和穿孔B9即可实现左墙体5和右墙体7安装后的固定工作,避免脱落,且安装时通过角铁10上所开设有的安装孔11可便于装配式外墙本体1上下两侧的连接固定工作,且安装后能够大大提高装配式外墙本体1的稳定性和牢固度。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包括装配式外墙本体(1)、左墙体(5)和右墙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外墙本体(1)左侧设有凹槽A(2),所述装配式外墙本体(1)右侧设有凸块A(4),所述装配式外墙本体(1)两侧且位于凹槽A(2)和凸块A(4)内纵向贯穿有插孔A(3),所述插孔A(3)内插入有连接杆(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包括装配式外墙本体(1)、左墙体(5)和右墙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外墙本体(1)左侧设有凹槽A(2),所述装配式外墙本体(1)右侧设有凸块A(4),所述装配式外墙本体(1)两侧且位于凹槽A(2)和凸块A(4)内纵向贯穿有插孔A(3),所述插孔A(3)内插入有连接杆(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外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互集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