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7729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道治理装置,包括水闸、管体及控制阀,水闸用于安装于河道和外部水域的连通处,水闸能够打开和关闭,以使河道和外部水域在连通状态和隔离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管体的第一端设于河道,管体的第二端绕过水闸并延伸固定于外部水域,管体用于连通河道和外部水域;控制阀与管体连接,控制阀能够打开和关闭,以使管体在导通状态和断流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控制阀具有打开和关闭控制阀的调节部,调节部安装于水闸的顶部。上述河道治理装置通过其水闸、管体及控制阀构成的水动力控制系统使得河道不需要外力仅依靠外部水域的潮汐自然变化即可实现自身的治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河道的治理效率,并同时大大降低了河道的治理成本。

River regul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治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保和污染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河道治理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感潮河道例如珠江三角洲河网区,受潮流和径流的双重作用,污染物在河网区往复振动,停留时间长,使得污染物的降解跟不上排放,造成污染物的积累,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形成恶性循环。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河道治理效率高、且成本低的河道治理装置。一种河道治理装置,包括:水闸,用于安装于河道和外部水域的连通处,所述外部水域位于所述河道的下游,所述水闸能够打开和关闭,以使所述河道和所述外部水域在连通状态和隔离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外部水域内的水体的清洁度高于所述河道内的水体的清洁度;管体,所述管体的第一端设于所述河道,所述管体的第二端绕过所述水闸并延伸固定于所述外部水域,所述管体的第一端端口设于所述河道的上游,所述管体用于连通所述河道和所述外部水域;及控制阀,与所述管体连接,所述控制阀能够打开和关闭,以使所述管体在导通状态和断流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所述控制阀具有打开和关闭所述控制阀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安装于所述水闸的顶部;当所述外部水域因涨潮致使所述外部水域的水位高于所述河道的水位时,关闭所述水闸并通过所述调节部打开所述控制阀,以使所述河道和所述外部水域相隔离并通过所述管体间接连通,从而以使所述外部水域内的水体依靠所述外部水域和所述河道的水位差经所述管体流动至所述河道的上游;当所述外部水域因落潮致使所述河道的水位高于所述外部水域的水位时,打开所述水闸并通过所述调节部关闭所述控制阀,以使所述河道和所述外部水域直接连通,从而以使所述河道下游内的水体依靠所述外部水域和所述河道的水位差直接排放至所述外部水域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体的第一端悬浮于所述河道内的水体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浮体,所述第一浮体与所述管体的第一端连接,并能够漂浮于所述河道内的水体的表面或悬浮于所述河道内的水体中,所述第一浮体用于通过自身的浮力拉持所述管体的第一端,以使所述管体的第一端悬浮于所述河道内的水体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浮体能够悬浮于所述河道内的水体中,所述河道治理装置还包括第二浮体和第一绳体,所述第二浮体通过所述第一绳体与所述管体的第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二浮体能够漂浮于所述河道内的水体的表面,所述第二浮体用于通过自身的浮力并依靠所述第一绳体拉持所述管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浮体,以使所述管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浮体悬浮于所述河道内的水体中的预设深度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绳体,所述第二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浮体连接,所述第二绳体的另一端用于与设置在所述河道岸边的外部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二绳体用于拉持所述管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浮体,以限制所述管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浮体在所述河道内的水体中沿所述管体的轴向的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体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河道底部的第一床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床体上设有卡槽,所述管体的第一端卡持于所述卡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多组夹持组件,多组所述夹持组件沿所述管体的轴向依次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床体上,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所述管体的第一端夹持于多组所述夹持组件的所述第一固定柱和所述第二固定柱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体的第一端埋设固定于所述河道底部的第一床体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体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外部水域底部的第二床体。上述河道治理装置,通过其水闸、管体及控制阀构成的水动力控制系统,由于外部水域内的水体的清洁度高于河道内的水体的清洁度,当外部水域因涨潮致使外部水域的水位高于河道的水位时,可关闭水闸并通过调节部打开控制阀,以使河道和外部水域相隔离并通过管体间接连通,从而以使外部水域内的水体能够依靠外部水域和河道的水位差经管体流动至河道的上游,实现对河道上游内的水体中的污染物的稀释,并且通过河道内水体的流动作用实现对河道下游内的水体中的污染物的逐步稀释,从而实现对整个河道内的水体中的污染物的稀释,并使河道上游内的水体的清洁度高于河道下游内的水体的清洁度;当外部水域因落潮致使河道的水位高于外部水域的水位时,可打开水闸并通过调节部关闭控制阀,以使河道和外部水域直接连通,从而以使河道下游内的水体能够依靠外部水域和河道的水位差直接排放至外部水域内,实现对河道下游内污染物浓度较高的水体的扩散与治理,因此,上述河道治理装置通过其水闸、管体及控制阀构成的水动力控制系统使得河道不需要外力仅依靠外部水域的潮汐自然变化即可实现河道自身的治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河道的治理效率,并同时大大降低了河道的治理成本;并且,在本方案中,控制阀具有调节部,调节部安装于水闸的顶部,从而可以方便操作人员对控制阀执行打开和关闭控制阀的相关操作,进而实现管体在导通状态和断流状态之间的高效切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实施例中河道治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河道治理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另一实施例中河道治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河道治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河道治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另一实施例中河道治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另一实施例中河道治理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另一实施例中河道治理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另一实施例中河道治理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中的河道治理装置100包括水闸110、管体120及控制阀130,水闸110用于安装于河道200和外部水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水闸,用于安装于河道和外部水域的连通处,所述外部水域位于所述河道的下游,所述水闸能够打开和关闭,以使所述河道和所述外部水域在连通状态和隔离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外部水域内的水体的清洁度高于所述河道内的水体的清洁度;/n管体,所述管体的第一端设于所述河道,所述管体的第二端绕过所述水闸并延伸固定于所述外部水域,所述管体的第一端端口设于所述河道的上游,所述管体用于连通所述河道和所述外部水域;及/n控制阀,与所述管体连接,所述控制阀能够打开和关闭,以使所述管体在导通状态和断流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所述控制阀具有打开和关闭所述控制阀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安装于所述水闸的顶部;/n当所述外部水域因涨潮致使所述外部水域的水位高于所述河道的水位时,关闭所述水闸并通过所述调节部打开所述控制阀,以使所述河道和所述外部水域相隔离并通过所述管体间接连通,从而以使所述外部水域内的水体依靠所述外部水域和所述河道的水位差经所述管体流动至所述河道的上游;/n当所述外部水域因落潮致使所述河道的水位高于所述外部水域的水位时,打开所述水闸并通过所述调节部关闭所述控制阀,以使所述河道和所述外部水域直接连通,从而以使所述河道下游内的水体依靠所述外部水域和所述河道的水位差直接排放至所述外部水域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闸,用于安装于河道和外部水域的连通处,所述外部水域位于所述河道的下游,所述水闸能够打开和关闭,以使所述河道和所述外部水域在连通状态和隔离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外部水域内的水体的清洁度高于所述河道内的水体的清洁度;
管体,所述管体的第一端设于所述河道,所述管体的第二端绕过所述水闸并延伸固定于所述外部水域,所述管体的第一端端口设于所述河道的上游,所述管体用于连通所述河道和所述外部水域;及
控制阀,与所述管体连接,所述控制阀能够打开和关闭,以使所述管体在导通状态和断流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所述控制阀具有打开和关闭所述控制阀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安装于所述水闸的顶部;
当所述外部水域因涨潮致使所述外部水域的水位高于所述河道的水位时,关闭所述水闸并通过所述调节部打开所述控制阀,以使所述河道和所述外部水域相隔离并通过所述管体间接连通,从而以使所述外部水域内的水体依靠所述外部水域和所述河道的水位差经所述管体流动至所述河道的上游;
当所述外部水域因落潮致使所述河道的水位高于所述外部水域的水位时,打开所述水闸并通过所述调节部关闭所述控制阀,以使所述河道和所述外部水域直接连通,从而以使所述河道下游内的水体依靠所述外部水域和所述河道的水位差直接排放至所述外部水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第一端悬浮于所述河道内的水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浮体,所述第一浮体与所述管体的第一端连接,并能够漂浮于所述河道内的水体的表面或悬浮于所述河道内的水体中,所述第一浮体用于通过自身的浮力拉持所述管体的第一端,以使所述管体的第一端悬浮于所述河道内的水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徐志亮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慧创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